APP下载

政府工作报告的文体及语言管窥——以2010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2010-08-15罗利琼

文教资料 2010年31期
关键词:文种报告政府

罗利琼

(西南石油大学 文法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政府工作报告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文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每届、每年均要向所辖行政区域的人民报告政府的工作。政府工作报告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各项政策、措施的公而告之,影响着实施者对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和执行,它是万众瞩目的,具有无上的权威性。而人们更多的是从经济、民生、外交等方面对它进行解读,写作界目前对该文种的关注、研究屈指可数。本文从文体和语言的角度对2010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作初步探讨,以期更多的学者们来研究探讨这一文种。

一、政府工作报告之文体辨析

政府工作报告具有法定性的特点。它的报告人在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政府作报告,由全体代表进行讨论、修改,经过各位代表表决等大会的审核批准后,作为政府工作的法定性指导文件。但是我国的法定行政公文中,政府工作报告并没有作为一种独立的文种存在。正在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有十二类十三种文种,它们是“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其中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它包含了工作报告、情况报告、答复报告等类型,其间工作报告的正文内容一般包括基本情况、主要成绩、经验教训等。但同样是汇报工作,同样具有法定性,政府工作报告和法定公文中的工作报告却不是一回事。政府工作报告比法定公文中的工作报告的成文过程复杂、严肃得多(见后),而且“……如何总结好2009年的政府工作,以及应对金融危机的宝贵经验,同时准确判断2010年国内外形势,确定目标任务,起草一篇振奋人心、凝聚共识、兼顾当前与长远的《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亿万人民的期盼……”。①可见,政府工作报告和法定公文中的工作报告在内容方面区别是很大的。

政府工作报告又不是一般的总结、计划。学界一般把计划、总结归结为事务性文书,和法定公文并列。计划和总结这两个文种虽然联系密切,但是它们在内容、形式上又有区别,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文种,而且计划在事前,总结在事后。而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内容:一是过去一年政府工作回顾,包括经上一年全国人大会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若是国务院换届或制定五年计划时,还要包括五年乃至更长段时政府工作总结。二是重点报告当年国内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特别是根据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突出一些重要方面。在国务院换届或制定五年计划时,还会提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段时的政府工作建议。”②可见,政府工作报告既有总结的内容,又有计划的内容。而且,计划内容的篇幅远远超过了总结内容的篇幅。

所以,政府工作报告是一种特殊的事务文书,具有很严谨的法定性,包含了总结和计划两个文种的内容。

二、政府工作报告之语言典范

政府工作报告的成文过程复杂、严肃。按惯例,政府工作报告都是由一个起草小组负责,该小组在报告人的领导下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搜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由报告人提出起草报告的思路,确定报告的主题,起草小组据此分析整理材料,拟出提纲。提纲经报告人和政府的领导集体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修改通过后由起草小组起草初稿。报告人组织政府负责人对初稿进行讨论修改,然后将修改稿下发至本政府机关部门及下层机关部门,进行广泛讨论,召开多种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听取意见,综合各种不同的意见,进一步作深入的分析,必要时进行再调查、核实,作补充和反复修改,最后由政府机关集体审核通过作为会议文件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报告人在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政府作报告,由全体代表进行讨论,修改后经过大会的审核批准,作为政府工作的法定性工作指导文件。

以2010年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为例,根据披露的形成过程看,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对报告的指导思想、框架结构、重点内容和表述方法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明确要求,要坚持实事求是,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不讲空话、套话,努力做到文风朴实、文字简洁、语言生动,使群众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能管用。从起草、修改、征求意见、不断完善,到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历时三个多月,经过了十多次大的修改。所以,从语言角度讲,政府工作报告的语言是精雕细琢、千锤百炼后形成的,它的简洁、朴实生动、准确严谨等是美不胜收的,应该成为当下应用文写作的典范。

(一)政府工作报告的语言简洁

简洁是指言简意赅、干净利落、一语中的。简洁能体现政府工作报告的庄重严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摈弃空话、套话。2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除了简短的开场白和结尾激励语外,没有一句多余的话,通篇涉及的都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教育、卫生、文化、国防等各个领域的内容。

2.使用缩略语和专用词语,并且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历史性地第一次使用了注释。缩略语是把多音节的词语或短句,简缩成较少音节的词语的一种方式,比如报告中的“三农”、“引资、引智”“十一五”等,使用缩略语可以文约意丰。另外,报告中有些词比较新、比较专,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附加注释,便于代表和委员们理解,方便代表委员对报告的审议和讨论。比如在报告中附加了“‘三网’融合”、“物联网”、“森林碳汇”等注释。

3.大量使用数据。用数据说话,简洁而具有说服力。比如在谈到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时就用了一组数字:“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财政收入6.85万亿元,增长11.7%;粮食产量5.31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6年增产;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实际增长9.8%和8.5%。”这一组数字的使用,简洁、科学、可靠、精确、具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比如在这份涵盖一个大国一年工作计划的报告中,国家对全国广大农民的关心,细致到了一分一毛钱。温总理说:“要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每斤分别提高3分、5分和1毛钱。”这样具体的数据有力地表明了国家“要坚持不懈地消除贫困落后,让农民群众早日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的决心。

(二)政府工作报告的语言朴实与生动兼具

政府工作报告用的都是朴实无华、平易通俗的语言,使用的大都是词语的本义、直言义,句式上主要选用了平直的陈述句,真正做到了“群众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能管用”。

另外,政府工作报告又适当运用排比、比喻、借代等修辞方式,使其具有了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排比是最能使人加深印象、激发感情的修辞手法。温总理在谈到“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做好政府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时连用5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运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种手段……必须坚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关系……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必须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5个坚持形成了一组排比,文势贯通,一气呵成,不容置疑地多层面地阐明了一年来的工作经验和体会,使人印象深刻。

比喻能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如:“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又比如温总理在谈到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时说:“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还要把‘蛋糕’分好。 ”用“阳光”“蛋糕”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词语,来喻指“透明监督”、“社会财富”,非常生动形象。

借代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巧妙地形成一种语言上的艺术换名。比如“稳定粮食生产,扩大油料种植面积,……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安全”。 “米袋子”、“菜篮子”用以借指和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粮食蔬菜,起到了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同时,在表达方式上,政府工作报告在主要使用说明、叙述、议论的同时,也使用了描写。比如在谈到汶川灾后重建的新面貌时说:“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一个个村庄焕发出蓬勃生机。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无疆大爱,有力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这样的表达饱含深情、生动感人而且很有说服力。

(三)政府工作报告的语言准确严谨

国家政府工作报告是事关泱泱大国新的一年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等的纲领性文件,是规范严谨的,是理性负责的。所以它的语言必须是准确严谨的。

政府工作报告的定稿吸收进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比如报告第二部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中“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一段,把“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燃煤机组必须同步建成并运行烟气脱硫设施”,改为“所有燃煤机组都要加快建设并运行烟气脱硫设施”,既体现了用语的简洁,又体现了语义的准确。

而报告第二部分“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中,把“加强文物保护”改为“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报告第二部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中“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段,在“加强城乡低保工作”后,加上“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在“要多渠道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加强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后,加上“鼓励和支持慈善事业发展”。修改后,内容上更贴近社会生活的实际状况,语义更加全面完善,体现了语言的严谨。

政府工作报告的准确严谨还表现为杜绝歧义。

歧义,指同一话语可以有不止一种解释。在《政府工作报告》“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一段中,最初的审议稿有“规范灰色收入”的表述。灰色收入的概念比较模糊,容易引起歧义。有专家就把“灰色收入”定义为来路不明、没有记录在案、没有纳税、游离在申报之外的个人隐秘收入,比如返点、好处费、感谢费、劳务费、讲课费、稿酬、礼金等。在审议时也有委员认为:“灰色收入表面上合法,实际上是利用职务之便取得的收入,本来就是有问题的,本身就是要取缔的,怎么能说规范呢。”基于这种广泛的争议,所以在报告的定稿中,把“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改为“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定稿的语义界限分明,单一准确。

总之,政府工作报告在文体上是一种特殊的事务文书,包含了总结和计划两个文种的内容。它语言的简洁、朴实生动、准确严谨等精彩之处尚有很多,本文聊陈一得之见。它们对于文体学、语言学等的教学与研究,不无助益。

注释:

①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过程披露:3个多月大改10多次[DB/OL].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3-16/1341198 74786.shtml.

②政府工作报告形成的过程和主要内容[DB/OL].http://rdcwh.qingdao.gov.cn/n8146584/n8152486/n8153500/8185997.html.

[1]2010年的国家政府工作报告[DB/OL].http://www.gov.cn/2010lh/content_1555767.htm.

[2]叶黔达.应用写作[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文种报告政府
近代以来我国公文文种流变考述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一日轻装范蠡舟
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
从错用文种谈规范公文写作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