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2010-08-15马雅菊

文教资料 2010年22期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教师

马雅菊

(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陕西渭南714000)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马雅菊

(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陕西渭南714000)

逃课现象的普遍性,反映出当前高校教学问题的共存性与严重性。导致大学生逃课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抓好入学教育,培养专业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完善教学评价制度,深化教学体制改革;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人格魅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的重要举措。

大学生逃课原因对策

当前,高校涌现出大批的“逃课族”,不管是在名牌院校还是在普通院校,逃课都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逃课现象的普遍性,反映出当前高校教学问题的共存性与严重性。反思大学生逃课现象,分析其原因,探讨有效的解决对策,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保证。

一、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因素。

高校扩招所引发的生源质量的下降,以及一些高校在师资力量和配套设施建设上相应的力度不足,造成高等教育质量的下滑,其中一个体现就是大学生逃课行为日趋增强的趋势。

1.高校重研究轻教学的管理现状。

大学的定位应是教学与研究并重,但是现在大学的实际情况却是本在研究面在教学,研究高于教学。高校各个专业各门课程差异很大,无法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教学质量,教师评定职称时依据的仅仅是完成的教学工作量,更注重的是科研成果,与课上得好与坏没有太大关系,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学质量着实不容乐观。质量上不去,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就会逐渐淡化,导致到课率越来越低,既使采取强硬的管理措施,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2.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及课程体系更新严重滞后,难以适应劳动市场的需要,使得一些大学生对某些课程不感兴趣而产生厌学情绪继而逃课。另外,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学生从一入校就开始关注毕业后的出路,随着年级的升高,有些学生开始有选择性地学习,钻研有利于个人前途和发展的专业和课程,或是早早地加入考研大军而放弃了认为对自己未来影响不大的其它课程的学习。

3.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不协调,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

高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未能默契配合,部分教师只管上好自己的课,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不闻不问,学生管理工作者只注意让学生多从事社会工作,有的还让学生旷课来协助自己的工作,使学生逃课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1]。另外,学校虽有校纪校规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例如,有些学校规定一学期累计旷课达到多少节便要给与一定的处分,但很少有学生因旷课而受到处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学生逃课行为的发生。

(二)教师因素。

学生的有选择性的逃课与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直接相关,课堂教学是否具有吸引力,师生关系是否融洽,以及考试考核的方式也是决定学生逃课率的重要因素。

1.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教学缺乏吸引力。

一直以来,教师身上被倾注了太多的美誉,学生对高校教师的期望值更高。进入大学,当大学生意识到有的教师本身就不具备良好师德,在教学中不能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引领学生探求专业的发展时,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就会使对高校教师的崇拜猝然转变为一种不屑,于是通过逃课的方式避免与老师的接触。同时,由于部分教师,尤其是一部分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不具备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学仅仅停留在认知阶段上,使学生感到课程简单枯燥,久而久之产生了厌烦和排斥的心理。还有一部分教师尽管知识渊博,但是上课的形式单调死板,采用注入式教学,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与交流,也使课堂本身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2.教师对学生关注不够,师生关系不融洽。

部分教师素质不高,缺乏敬业精神,只管自己教不管学生学,尤其是公共课,多数老师只是完成教学任务,不关心学生的到课情况、知识的掌握程度,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申报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晋升高一级的职称上,师生间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沟通,从而教师的人格魅力弱化,师生行同陌路。只有亲其师,才可信其道,一些比较敏感的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由反感老师发展到厌烦该教师主讲的科目,要么上课心不在焉,要么直接逃课。

(三)学生因素。

1.时间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大学阶段的学业大部分都是靠自己自觉进行的,相比高中而言学生有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那些一直习惯于被安排的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在突如其来的“自由”面前显得不知所措,从一开始的自由支配课余时间到自由支配上课时间,这种“自由”慢慢地演变成散漫,进而成为一种习惯——逃课。

2.专业兴趣缺乏。

有些高考生报考志愿时,一味地追逐热门专业,或是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安排,忽略了自己的专业兴趣。进入大学后,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多,一部分学生发现所学专业并不适合自己,要转专业难度又很大,于是产生反感甚至厌恶情绪,对待学习消极应付,逃学风也就应然而生。

3.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不足。

进入大学,一些学生不能合理地重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认为高中太辛苦,大学就应该放松,把培养自己的业余兴趣或放松娱乐放在第一位,将学习推置其次。另外,由于逆反心理的存在,那些敢于向传统挑战,不遵从常规的行为往往会受到大学生的普遍羡慕,于是当一部分“标新立异”的学生以逃课、上网等方式来显示其与众不同时,就有一些缺乏主见,没有明确是非观的学生盲目趋从,从而加入逃课一族的行列。

二、改善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策略

由上可知,造成大学生逃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着力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

(一)抓好入学教育,培养专业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良好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一开始的养成教育非常重要。首先要抓住新生入学教育这一重要时机,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稳定的专业兴趣,明确主攻方向,学有目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认识到进入大学并非是人生的终结,而是新起点的开始[2],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自觉抵制不健康网站的诱惑,防止学生上网成瘾。

(二)深化教学评价改革,完善教学管理体系。

学校对于教师的考核要做到科研与教学并重,注重授课数量和质量的结合[3],将定期教学检查和平时抽查相结合,督促教师端正教学态度,备好上好每一堂课。努力营造浓郁的良好师德氛围,促进教师个体专业成长。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要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同时在考试内容和方式上进行改革,杜绝教师考前圈画重点,学生考前“突击”思想。同时加强制度管理,严格按照学生手册的规定去执行,让学生树立起很强的时间观念和纪律观念,从而保证上课的出勤率。再者,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课程结构;全面落实青年教师培养的导师制,帮助青年教师尽快完成职业适应;增强教师教学艺术意识,鼓励教师不断进行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增强教学吸引力。

(三)加强师德德建设,提升教师人格魅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能否吸引学生,关键在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态度。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师生关系融洽,亲和力强,深受学生爱戴。教师人格魅力源于渊博的知识和过硬的教育能力,源于对学生的关爱与信任。学校应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名师风范引领学校教学发展的方向,激励全体教师端正教学态度,塑造个人形象。只有教师爱岗敬业,以“心”吸引学生,才可从根本杜绝大学生逃课行为的发生。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改善势在必行,社会要关注,学校要重视,教师要反省,学生要自律,力争各方面形成一种合力,减少大学生逃课行为的发生,重塑高校良好学风,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1]张庆锋.大学生逃课现象原因探析及对策,中国电力教育,2010,(1):206-208.

[2]刘学泳,岳明,肖碧海.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4):56-57.

[3]黄慧绮,吴业春.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10,(2):44-47.

渭南师范学院科研计划项目(No:09YKZ047)

猜你喜欢

大学生专业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专业降噪很简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之歌
圆我教师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