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人的整体性发展——高中新课程教学中整合“三维课程目标”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2010-08-15袁江涛

文教资料 2010年22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态度价值观

袁江涛

(高淳县湖滨高级中学,江苏 高淳 211316)

我们处于一个知识不断推陈出新的时代,一个不断超越与创新的时代,学生不可能学会所有的知识,教师也不可能预见学生今后遇到的一切问题。单纯的知识学习已不能满足人的整体性发展需要,学生必须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因此,新课程要求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关注学生学习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明确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在中学各科教学中,要努力整合三维课程目标,实现以学科知识本位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转变,让学生能得到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发展,实现对人生命存在与发展的现实关心和终极关怀。

一、为什么要实施三维课程目标

传统的学科教学目标以学科为中心,过分关注学科,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把学科凌驾于人之上,学科知识和技能目标成为教学的中心和目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成为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发展、培养工业化所需后备人才的手段,更多地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学科知识,教学方式上倾向于知识的灌输。

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基本要求作为新课程目标,注重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体现了新课程促进人的整体性发展的基本理念,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落实的基本途径,从人性的角度确认了三维目标对人的整体性发展的重要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思考人的整体性发展与学科知识这一对至关重要的关系,努力整合三维课程目标,实现人的整体性发展。

二、正确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关系

1.什么是三维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指学生在对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强调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并形成某些基本技能,又称结果性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体会并掌握学习的方法,强调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的良好习惯和能力品质,实现学习活动过程的最优化,又称程序性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人对亲身经历过事实过程的心理体验和认识,包括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及由此产生的态度如严肃认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等,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一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又称之为体验性目标。

2.三维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

三维课程目标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个有机联系的结构整体,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整体性发展,同时又是交融互进的。对于人的整体性发展这一总体目标,任一维度的目标都不能脱离人的整体性发展而单独优先发展。“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和载体,没有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就没有着力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难以得到有效发挥;“过程与方法”是实现 “知识与技能”的手段与目标,同时又是产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土壤和空气,是连接“知识与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的中介和桥梁;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对“过程与方法”及“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升华,对二者的达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与优化作用。

因此,三维目标是一个多元、分层、互动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也不是三种类型,它是同一问题的三个方面。余文森教授认为,三维目标好比一个长方体的三个侧面(或说长宽高),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整体性的发展。在学校教学中,既不能离开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去求得知识与技能,又不能离开了知识与技能去空讲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三者是融为一体的。

三、关注人的整体性发展——在教学中有机整合“三维课程目标”

1.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具有三维课程目标的意识,把三维目标整合作为教学设计的一条重要原则,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教学行为的起点,也是教学行为的归宿,或者说,是教学的灵魂。它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规定了教与学的方向,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成功或失败。为了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时,要处理好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把三维目标的整合当做设计教学目标的一条重要原则,然后根据具体的内容、特定的学生与现有的教学资源等来确定教学过程中的三维目标。

同时,我们要努力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倡参与式教学设计,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以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的统一,发挥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正向作用,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予重大影响。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要以学定教,教服务于学,学教相长,开发出适合学生自主建构的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即课前调研学习者的知识体验,分析教学内容的课程定位,反思自身前期教学内容的教学实践,按学科课程要求独立解读教学内容并设置三维教学目标,创设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实现三维目标。

2.在实施教学时,要把三维目标整合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和操作基础。

(1)改进教学方法,建构新课程学习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三维教学目标意识,更需要具有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以及充分选择和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服务于三维目标教学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反之,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就不可能完成;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就既不能发生又不能维持。情意因素不仅决定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水平,促进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发展,而且对学生形成以学为乐、乐此不疲的良好学习态度起着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在这种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模式中,学生应成为学习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应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而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2)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传统的培养目标更多地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学生主要以按受式学习为主;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我们知道,一个人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主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必然会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过程与方法,获得情感体验,产生学习浓厚的兴趣、热情、动机及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实践中,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是交融互进的,因为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终极目标,三维目标中的任一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缺失任一维度都无法筑成完整的教学金字塔:知识与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亲历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而过程与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动力,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因此,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仅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帮助学生实现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的协调推进,为我们关注并促进学生的整体性发展提供了一条更为现实,也更为具体的道路。

(3)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

在三维课程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很具体很明确,而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有一定的模糊性,只有宏观的要求而没有具体化的目标,不同学科、不同阶段各有其侧重点,而且这些目标的培养是内隐的,需要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体验,不断反思,不断建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些结论性知识无疑是必须的,但是,如果这些知识的获取不经过学生的一系列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从学习角度讲,重结论性知识即重学会,重过程与方法即重会学。因此,无论对哪一门学科,学科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活的学科认知结构,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以“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载体,有机地结合课程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挖掘学科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资源,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境和氛围,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培养,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在进行教育评价时,要把三维目标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现代教育评价不仅在教学中具有鉴定、选拔等作用,更强调对教学过程的诊断和反馈。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因此评价中我们要更加关注学生及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分数,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处境和需要;体现对人的价值的重视,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主体精神。面对新课改,教师在教育评价中存在着两种极端的倾向:一种倾向是坚守“双基”阵地,任凭风浪起,以不变应万变;至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无法量化的目标,不用强调。另一种倾向是过分关注“过程与方法”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维目标的达成度,脱离“双基”,形成空中楼阁。因此,在教学评价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度,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要发挥教育评价在实现三维目标中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性发展。

综上所述,中学各科教学中要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就必须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我们需要在“我的思考”和“我们的共同思考”之中,不断锤炼心智,不断重建概念,不断改造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打造教师的一双慧眼,让学生的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到和谐、主动和整体性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态度价值观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