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事件的网络命名如何促进事件传播

2010-08-15林美宇

文教资料 2010年22期
关键词:词语

林美宇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5)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社会的普及,网络词语已经成为网络社会一道亮丽的风景,各种媒体和网友们也热衷于总结每年产生的网络流行词语。但长久以来,这些网络词语以反映网民之间相互交流的居多,例如来自于电影、春晚等传统媒体的“做人要厚道”“你太有才了”,表达情感态度的“雷”“囧”,以及一些旧词的创意表达,如“晒工资”,等等。这些词语构成了人们在网络沟通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但词语承载的实际意义却略显单薄,亦即,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功能更多地表现在交际作用上,而对于思维表达的作用尚不显著。

如今,网络流行词语中反映社会现象的新词已经异军突起,2009年,百度百科联合《南都周刊》专门了发布十大新词,以这种典型管窥2009年的公共生活。这些词语代表了人们对于社会事件的关注,也表明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关注公共事业,关注社会。

本文研究的网络流行词是指那些依托社会事件而在网络上流行的词语。这些网络流行词是由网民给社会事件或人物命名,然后通过论坛或转载等形式在网络上流行,它们是基于社会事件而产生的,它们产生之后又促进了社会事件的传播,对它的发展和解决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一、网络词语的来源

(一)从事件相关人所说的话中择取。

云南玉溪城北镇李乔明在看守所死亡,警方解释为是由于其与同监室的狱友在看守所天井里玩“躲猫猫”游戏时,遭到狱友踢打并不小心撞到墙壁而导致。[1]

对于警方的解释,当事人家属及广大网友都表示怀疑,更有媒体以“游戏也能致死”为题进行了报道。自此,“躲猫猫”作为这个事件的代称在网络上一炮走红,“躲猫猫”一词也由原来的游戏名增加了新的含义,具有了“搪塞理由”的意味。

同样由人物说话而引发关注的还有 “俯卧撑”“打酱油”“临时性××”“压力差”“叉腰肌”等。

(二)网友自行命名。

由网友命名并迅速在网络上传播的事件不在少数,从2008年初的“艳照门”,汶川地震中的“范跑跑”,到2009年上海的“钓鱼执法”事件,再到2010年引起网络风潮的“犀利哥”,这些事件在网友的命名下得到了迅速传播。这些词语中有的源自旧有格式,例如“艳照门”套用“水门事件”之“××门”格式,依托“艳照”一词,以及涉及的众多明星,在网络上大为传播,有的从现有名词中套用,如“钓鱼执法”原本是法律上的一个名词,在2009年的网络用语中专指上海城市交通执法大队的钓鱼执法事件。

二、从词语本身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推动社会事件传播的原因

(一)词语对于事件特点高度浓缩和概括,并带有网友态度。

“躲猫猫”一词原指一种儿童游戏,规则为一个人先蒙上眼睛数数,其他人在这段时间找到一个地方躲藏,时间到后蒙上眼睛的人去找其他人,最先被找到的人在下一轮中担任找人者。

这种大多数人小时候都玩过的游戏今天成为导致“重度颅脑损伤”甚至身亡的原因,似乎让人们难以置信,加上云南警方遮遮掩掩的态度,难免不让广大网民怀疑其中的猫腻。于是有网友戏称:躲猫猫是继俯卧撑后又一危险游戏。

“犀利哥”,源自蜂鸟网上传的一组照片,2010年2月23日,因天涯论坛一篇帖子——《秒杀宇内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帅到刺瞎你的狗眼!求亲们人肉详细资料》而迅速走红,被网友人肉搜索,以探求其真实身份。犀利哥实为宁波街头一名乞丐,由于复杂身世流落街头。“犀利哥”随即成为一个社会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由此引发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政府行为的思考。

(二)语义的模糊性。

模糊性是语言的固有属性之一,语言的模糊性意味着词语所指范围的边界具有不确定性,“它是符号使用者所感到的他使用的某个符号同他所指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2]词语具有的这种不确定性赋予了网络词语极强的生命力。网络社会本来就是一个信息海量、更新迅速的场所,面对一个新出现的词语,网民产生了距离感与陌生感,仅凭字面意思并不能判断这个词语的意思。一方面,一个旧有词语可在网友的阐释下衍生出新的含义,例如在李乔明事件发生之后,“躲猫猫”一词不仅仅指一种游戏,它成了这起社会事件的代名词,并且包含了网友的评价态度。另一方面,由于词语语义的不确定性,其他网友在看到这一词语时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而跟踪检索,从而对事件有了更多的了解。“躲猫猫”是为人们所熟知的游戏,但在网络世界中的意义网友不得而知,词语的模糊性使得网友急于了解它代表的事件或现象的真相,以及其他人对于这些事的看法,从而去主动询问、检索,无形中推动了网络事件的传播。

(三)模因作用下的词语变异与社会事件集群的生成。

模因的概念是牛津大学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在其畅销著作The Selfish Gene(《自私的基因》)提出的。模因指能够通过模仿进行自我复制的任何实体,它以模仿为基础,具有复制与传染的特性。推及网络语言,在模因作用下,新出现的网络流行词语得到复制和传染,从而在网络上进行了大规模的传播,创造新词语的方法和格式也同样得到复制。例如“艳照门”事件发生后在网络上引起了强烈反应,自此“××门”成了网友概括社会事件的套用格式,发生了社会事件之后,人们在网络论坛和其他媒体上常常使用这种格式来使事件引发更多人的关注,例如诈捐门、惠普门、撞衫门、跪地门、封号门、茶杯门、接吻门、秒杀门等。“门”已经成为“事件”的一个代名词,被无限地复制和传播,但“门”比“事件”更具娱乐和炒作的意味,例如某网站2010年4月30日以“章子怡身陷多重门”为题报道了章子怡继“诈捐门”之后遇到的一系列事件,若以“章子怡身陷多起事件”为题,则达不到原有标题的传播效果。

为社会事件选择创造一个网络词语,使社会事件借助这种既能够高度概括事件又带有网友态度的形式传播,已经成为各种媒体屡试不爽的方法。2010年5月,中文百科网站互动百科正式公布了其“词媒体”的全新定位。所谓“词媒体”,指以词作为核心传播内容的全新媒体形态,其利用“词”具有的对特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超浓缩,利于口口相传的特性优势,最大限度地加快媒体信息的传播与记忆速度。[3]

“词媒体”的出现,意味着网络词语在推动社会事件传播中已经形成了集合效应,而且它本身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代表了社会舆论状况的变化。话语除了是一般的意思交际之外还是财富的征象和权威的征象,它们的表达就是为了被人评价和听从,社会的结构就存在于话语之中。[4]网民创造出生动的、为人接受的流行语来代表社会事件,这意味着民众在社会事件的参与度有了极大的提高。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模式,社会事件的传播方式更为多样,不再仅仅由媒体或政府单方面地发布信息,网友充分参与到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并且通过独创的利于传播的网络词语使社会事件的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化。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认为,伟大的、持久不变的大众媒介不是文献,而是语言。语言既是一切媒介之中最通俗的媒介,又是人类迄今可以创造出来的最伟大的艺术杰作。[5]将此话中的“语言”一词换为“词语”,也恰恰可以概括词语今天在网络社会中的作用。从语言本身的角度来讲,网络语言天然具备了词语本身带有的简洁、语义模糊和易被复制传播的特点;从传播途径来看,这些网络词语又借助了网络这一大众化与个性化并存的媒介形式;从个性特点来看,它们在为社会事件命名的同时,又涵盖了网友对社会事件的主观评价,具有思想交流的意义,因而在网络社会得以迅速传播,也由此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事件的传播与舆论的形成。

[1]搜狐网.云南男子看守所身亡.民警称其因玩躲猫猫撞墙.http://news.sohu.com/20090216/n262267297.shtm l,2009.2.12.

[2]李晓菊,周红霞.从《新安晚报》看语言模糊性在新闻语中的运用.科技信息,2009.6.

[3]优讯中国网.2010十大网络热词发布.互动百科转型“词媒体”.http://www.china.com.cn/info/digi/2010-05/12/content_20021254.htm,2010.5.12.

[4]路易—让·卡尔韦著.曹德明译.社会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1:82.

[5][加]埃里克·麦克卢汉,[加]弗兰克·秦格龙编.麦克卢汉精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0:322.

猜你喜欢

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词语ABC
都是乱用词语惹的祸
流行词语两则
拼词语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