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明威作品悲剧性的艺术感染力

2010-08-15陈中睿

文教资料 2010年22期
关键词:悲剧性硬汉海明威

陈中睿

(平顶山教育学院;平顶山光明路小学,河南 平顶山 467000)

作为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文学宗师海明威,历来被人们看成是一个打不败的“硬汉”。他把自身富有传奇色彩的悲剧人生故事和独特别样的生命体验融入悲剧艺术写作之中,创造出了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人们亦称为“准则英雄”。他的“准则英雄”形象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与塑成原因,对美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影响深远。

海明威的“准则英雄”形象的成功塑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悲剧性的艺术感染力。“鲁迅先生的‘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阐明了生活悲剧和文学悲剧的关系,揭示了悲剧审美的机制。人既然是社会中的人,就应该有其社会属性。真实的人,是一个个的生命存在,生命的人的现实本质。然而人又必须超越生命,转过来去主宰自己的生命活动,这才使人变成了‘人’”。读者在欣赏悲剧时产生的是“应该如何”与“可以如何”两者之间的心理反差。悲剧人物都在不同程度上与死和痛苦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在他们的周围是一片可怕的悲剧氛围。然而悲剧的审美效果正应这样悲剧场面表现得越可怕,它在读者心中唤起的情感就会越强烈。“悲剧从形而上学的视角注视着人的欲望与苦难”,缺乏形而上学这一依据,我们只剩下苦难、悲哀、不幸、灾难与失败。

1.结局的悲剧性

海明威作为大作家的声誉是建立在其悲剧作品之上的。他的人生观始终是悲观的,但他晚年的思想和早年不尽相同。在其早期作品中,命运不可名状地与人为敌,而人则束手无策。比如在《太阳照样升起》中,生活即是虚无,主人公杰克不得不消极地接受生活的不公正和无理性;在《永别了,武器》中,命运邪恶而强大,亨利上尉的幸福和爱情注定要被毁灭;在《有和一无所有》中,摩根徒劳地反抗命运,难逃一死;到了《丧钟为谁而鸣》,作者的世界观已略有变化,虽然乔丹仍不免一死,但死已不能使他惧怕或沮丧,或者说乔丹主动选择了死亡;《过河入林》中的上校更明显地、积极主动地反抗命运的摆布,知道死期将至,他要决定自己就死的方式——热烈地生活——这是对死的蔑视,也是对命运的把持。至此,海明威在思想深度上已有所突破:人不再完全被命运所左右,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自己的生活。《老人与海》则标志着其新的世界观的确立。

人对自己的命运是可以选择的,这种选择界定了一个人是英雄还是懦夫。桑地亚哥的悲剧遭遇一半归因于命运,一半归因于他自身。老人本可以接受自己已经老了这个事实,不再打渔,或者像其他渔民那样,在近海打渔。因此,他孑然一身出海虽然有客观原因,即渔民们怕沾上厄运而疏远了他,但也有主观原因:老人一门心思要捕一条“他为之而生的”大鱼。对老人来说,捕鱼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是一项事业,是他毕生经验和技艺的依托。而且老人指望着它来恢复自己昔日的名声,因此捕鱼实则成了老人严肃的使命。这就决定了他不得不一个人去深海,从而开始了一系列恶性循环。所以老人的悲剧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老人桑地亚哥的悲剧性最为显著地表现在他行动上最终结局是失败的。尽管有些人不认为这是一种失败,常常在失败的前面加上“光荣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等形容词,但这部小说确实符合了一种悲剧精神。在这里作者海明威暗示着人类的生存、人类的命运也显得困窘与艰难,自然灾害、战争使人们遭受到了巨大创伤,人们丧失了对命运的把握和生存的安全感,人们为了生存就要努力奋斗,但结局注定是失败的。

2.主人公“准则英雄”们的悲剧性

除了失败的结局,这些“准则英雄”们还具有其他独特的悲剧性。首先,他们不承担更多的社会、历史、道德乃至伦理责任。其次,这类英雄还不具有摆脱毁灭性厄运的能力。他们在向生命极限做必然失败的大无畏挑战意义上的悲剧。因此,“他们的美感不产生在有价值人生的毁灭上,而是体现在这种有价值的冲击行动上。这无疑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英雄。可以说,海明威的‘生命英雄’拓展了美学的悲剧范畴”。这个见解颇有道理,在某种意义上揭示了海明威悲剧英雄的独特魅力。

由此,可概括出海明威悲剧英雄的两个显著特点:其一,关注个体生命的律动与命运。海明威在他最初开始文学创作之时,就特别关注个体生命的孤独、失败与死亡,并坚持把它们作为自己悲剧小说的永恒主题。在现代悲剧的舞台上,昔日英雄一去不复返,而现代悲剧英雄——孤独、绝望与失败的生命个体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备受折磨,在各种不可承受的重负之下,不畏艰难,奋力前行。其二,在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人价值取向的选择上更加注重个人价值取向。在海明威最具有代表性的四部长篇小说的写作过程中,他的价值侧重曾发生过反复与摇摆,但是最后的落脚点还是个人价值,侧重于这个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上。从《太阳照常升起》展示人类生存的悲剧性处境,《永别了,武器》中主人公亨利拒绝无尊严、不悲壮的死亡,到《丧钟为谁而鸣》中,海明威试图以社会的价值取向作为自己和自己的小说主人公的基本价值观,从而赋予他的悲剧主人公以更多的社会和历史的内涵。此后十余年,海明威似乎沉默了,但是,海明威在此期间把自己一生的艺术探索所积聚的艺术能量全部释放出来,升华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投注到了他的最后的杰作——《老人与海》之中。

《老人与海》一经发表,人们便意识到海明威的悲剧艺术探索达到了巅峰。在《老人与海》中,他隐匿了一切社会、历史的背景,最大限度地淡化了人际关系,最后只剩下一位饱经沧桑、傲然不屈的老渔夫,于水天一色的浩瀚大海中搏击风浪。这仿佛是天地初开的神话时代,老人挑战的已不是命运、社会,而是自然与人本身的生命极限。老人不愧为孤胆英雄,在永恒追寻中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小说最后留给我们的那一幕可谓意味深长:船旁悬挂的马林鱼骨架——这既是老人失败的记录,又是他不屈精神的象征。在这部高度浓缩的小说里,感觉敏锐、富有想象力的读者不难感受和想象冰山之下隐藏的那八分之七,领略海明威这部力作的全部价值,以及海明威式悲剧英雄的独特魅力。海明威之所以能创造出如此威武、雄壮的悲剧英雄,其深刻原因就在于他能把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与悲剧观升华成艺术意象,创作出别具一格的悲剧小说。他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参战的实际体验中感悟到了世界和人生的荒诞性和无意义性,然而在认识到世界的荒诞性与无意义性之后,他并未失去对人的主体性价值的信仰,也没有悲观绝望、一蹶不振,恰恰相反,他像一位勇士踏上了反抗荒诞性的漫漫征程,通过自己的人生搏斗与艺术创作实践消解着现实人生的荒诞性、无理性,努力在虚无的世界上挖掘和创造着人生的意义。

《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的“人格力量就在于他在征服的过程中,能看到完全彻底的生命实在,能反观自身的生命的最高本质,能意识到人类的精神和不朽。正是在同那个荒谬世界的反抗中,显示了他生命的无限魅力”。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正是在这种抗争和追求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正因为海明威对于人生追求的肯定,他的小说才有一种令人振奋的悲剧精神。

3.孤军奋斗的无奈和必无出路的悲剧性

海明威虽是一个伟大作家,但只是一个资产阶级作家,他不能站在时代的高度看透资本主义文明的弊端,这就决定了他的硬汉主人公的命运,他们虽体现了人类的自我尊严,显示了生命活着的力量,但同时又是孤独、单枪匹马奋斗的个人英雄主义者,他们的悲剧结局是必然的。

海明威是孤独的,他的硬汉主人公也是孤独的,这种孤独,从哲学意味上,虽可以说是一种臻于人生巅峰的体验情状,但毕竟只体现出一种生命存在并敢于直面痛苦的个人勇气,这种纯粹的个人奋斗所表现出来的努力如同古希腊神话中推石上山的西绪弗斯一样,悲壮而又无可奈何。海明威虽张扬了人的个性和精神力量,但他只是一个存在主义者,并不是社会革命家,他使生命有意义的也仅仅是使生命的过程里显得轰轰烈烈,却不能使我们看到胜利的前景和未来理想的曙光。

乔丹虽说是处于群体之中,可是这种单枪匹马的感觉始终没有离开他,从巴勃罗逃跑后,乔丹的大段内心独白怨天尤人中可以看出来,他并没有和他的群体溶为一体;桑地亚哥的孤独无奈,作品以他三番数次的话语来表示:“要是孩子在这里多好。”在《有钱人和没钱人》中,海明威更是借硬汉主人公船长之口,不得不说出:“一个人单枪匹马是……什么也干不成的。”

既然 “一个人单枪匹马是……什么也干不成的”,于是海明威想到了死。在海明威的作品中,许多硬汉付出了身体甚至生命的代价,他自己也称经过死亡,“死自有一种美,一种安静,一种不会使我惧怕的变形”。在小说中他也曾借人物之口,以莎士比亚的名言进一步抒发对死亡的鲜明态度:“说实话,我一点也不在乎,人只能死一回,咱们都欠上帝一条命,不管怎么样,反正今年死了,明年就不会再死。”死亡在他的笔下成了一种生命存在的实证,“死是最真实的存在”,海明威在以死来颂扬生命可贵的同时,也面对着除此别无他途的困窘,他本人也好,作品中的硬汉人物也好,都陷入了这种两难境地。诚然,这种死亡的确可作为生命辉煌的明证,但它必然是以肉体的灭失作为代价的,因此,就是给它套上再耀眼的光环,它注定还是悲剧。因为无论死亡被赋予何种真理的色彩,毕竟人类的生存价值并不仅仅以悲壮的消失为前行的唯一动力。正视死亡,选择死亡,是自由的人性,但面对未来更需要的一定是勇于承担生的孤独和寂寞,丧钟不仅为敌人而鸣,而且是为乔丹而鸣,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海明威的硬汉形象没有超脱出西方文明的枷锁,没有带来新世纪的曙光。

4.结语

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并不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关系的总和。”曼努埃尔、杰克、乔丹、桑地亚哥等一系列硬汉,他们终究是西方社会的产儿,时代的局限使他们不可能找到一条真正的出路,他们的悲剧也就是必然的了。从哲学意义上来说,海明威在弘扬一种人类的行动精神;从美学意义上来说,海明威贡献给人类的是一种悲剧美,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崇高。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无望却满怀希望地投入到这场旷日持久并注定要失败的人生搏斗中,决不妥协,决不放弃,直到最后在无法再像以前一样能精彩地活着的时候,他悲壮地死去。他在自己的重要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迷惘者”,这些主人公像作者一样勇敢地面对孤独、失败和死亡,并用自己的行动进行着悲剧性抗争与追求。

[1]杜小明.超越死亡的凯歌[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4:43-46.

[2]金虹.海明威的悲剧意识与死亡情结[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6:110-111.

[3]胡荫桐,刘树森.美国文学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

[4]李华.对海明威硬汉形象的精神解读.语文学刊,2007,(7).

[5]刘秀梅.《老人与海》中的硬汉形象以及象征意义.考试周刊,2007,(23).

[6]孙莉娜.死亡的精神超越者[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4:88-89.

猜你喜欢

悲剧性硬汉海明威
硬汉合体
海明威名言
海明威:《雨中的猫》
从“淳安女童失联案”看新媒体的悲剧性事件报道
硬汉2006
NBA10大硬汉
中学语文悲剧性作品的教学探讨
剖析艾略特《米德尔马契》中的悲剧性特征
硬汉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