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诗词中数词“一”的误读

2010-08-15景建建

文教资料 2010年18期
关键词:山鸡复句词人

景建建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在对古典诗词的解读中,董仲舒 《春秋繁露》中有“《诗》无达诂”[1]一说,是指人们在对《诗经》的阐释上,没有确切一致的解释。虽然“达诂”难以企及,但我们可以避免各种理解上的错误,以期达到恰到好处的解读。对古典诗词的解读应该注意的一点是作者所处的时代语言环境,要用作者所处时代的语言习惯来解读古典诗词,努力探求古人想要表达的思想,使现代的解读无限趋近于古人的原意。如果我们想当然地用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来解读古人的文学作品,不免贻笑大方。

黄岳洲先生所著的《古诗文名篇难句解析辞典》在分析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2]时,就犯了这样的错误。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借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的情节表达了词人的爱情理想。“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词人的爱情观,他把牛郎与织女每年秋季的一次相会与俗世间千千万万平凡的聚会作对比,从而否定了人间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表达了对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的推崇。其中,“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黄岳洲先生《古诗文名篇难句解析辞典》的解释是:1.连贯复句。“一……,便……”相连,就使两种情况紧密无间。前分句写景,后分句抒情。2.“金风”指秋风凄切,“玉露”指玉一般的甘露,渲染环境,点明时限,一刻值千金。这句译成现代汉语是:凄切的秋风跟美玉般的甘露一旦相逢了,就胜过了人间无数的柔情蜜意。[3]

显然,这里黄岳洲先生把“金风”“玉露”看成是牛郎、织女,认为二者一旦相逢了,便胜过人间男女的朝朝暮暮之情。

黄岳洲先生的解释误区在于其对数词“一”的误读。

沈祖棻先生《宋词赏析》对此句的解释是:表明了词人对这一对仙侣长年分居、一年一会的看法。一般人都认为他们聚少离多,枉自做了仙人,还不如人间的普通夫妇,但词人却认为在这样秋风白露的美好夜晚,相逢一次,也就不但抵得,而且还胜过人间的无数次了。[4]

在沈祖棻先生和黄岳洲先生两种不同的解读中,我更赞同沈祖棻先生的阐释,而黄岳洲先生的解读方法是用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来生套古人的作品,是不可取的。

首先,“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不能理解为是由“一……,便……”这一关联词组成的关联复句,“一”与“便”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一”是数词,在此指牛郎织女一年仅有的一次相会。在古典诗词中,“一”与“便”同时出现的情况为数不少,但都不是与“便”字构成复句而出现的。 如,李商隐的《破镜》:[5]

玉匣清光不复持,菱花散乱月轮亏。秦台一照山鸡后,便是孤鸾罢舞时。

这是李商隐悼亡妻子王氏的诗作。“秦台一照山鸡后,便是孤鸾罢舞时。”运用了三个典故,“秦台”指秦萧史弄玉所居之凤凰台,这里指妻子所居的闺房。《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凰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 一日,皆随凤凰飞去。 ”[6]“山鸡”典出《异苑》:“山鸡爱其羽,映水则舞。魏武时,南方献之,公子苍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鑑形而舞,不知止,遂乏死。”[7]“孤鸾”典出南朝宋范泰 《鸾鸟诗序》:“昔罽宾王结罝峻祈之山,获一鸾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致也,乃饰以金樊,飨以珍馐。对之愈戚,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嘗闻鸟见其类而后鸣,可悬镜以映之。’王从其言。鸾睹形悲鸣,哀鸣中宵,一奋而绝。”[8]孤鸾,常用作失偶自伤的典故。

从中可以看出,“秦台”本是双栖之地,而此时妻子已故,自己如同孤鸾,身虽未死但精神已随她同逝,表达了妻子死后作者的悲痛心情。在此,“秦台一照山鸡后,便是孤鸾罢舞时。”中“一”与“便”是不存在必然联系的,也就不能按黄先生的解读方法把此句理解为山鸡一旦照镜子,鸾鸟就舞死了。

又如,柳永的《迷仙引》(纔过笄年)[9]:

纔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席上尊前,王孙隨分相许。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常祗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这首词是词人摹拟一个妙龄歌妓口吻而写的,叙述了她厌倦风尘,追求爱情的热切愿望。这里“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词人用“一笑”与“千金”对比,十分强烈地刻画出她渴望尊重、珍视情意、追求知音的心理,同时,有力地反衬出那些公子王孙给予她的只是轻薄无情的玩弄。“便”字在此应作“即便”“纵使”解,即便是王孙贵族的万贯家财,她也懒得看一眼。

诸如此类的例证还有很多,像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白居易的“勿言一水隔,便与千里同”、“不似杜康神用速,十分一盏便开眉”,柳永的“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等等。

其次,把数词“一”理解为连贯复句中的组成部分,不但造成了理解上的错误,而且忽视了“一”字在诗歌中的妙用。在这首词中“一”与“无数”形成了不平衡的美。“文艺要求有平衡、对称、整齐一律之美。汉语古典诗歌,由于其所使用的基本手段本来就具有倾向于声和偶的方向发展。可是,只有平衡对称,整齐一律,而没有参差错落,变化多端,也必然会显得单调、呆板,反而损害甚至破坏了平衡、对称、整齐所构成的美。”“有才能的、善于向生活学习的文学艺术家们有鉴于此,就不能不在其创作中注意追求整齐中的变化、平衡、对称与不平衡、不对称之间的矛盾统一,并努力使这种表现为数量及质量的差异并存于一个和谐的整体中,从而更真实、更完美地反映出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10]

在古典诗歌中,一与多的对立统一是一对美学范畴和一种艺术手段,它被广泛运用于古典诗歌描写与结构,它通常是以人与人,物与物,以及人与物,物与人的组合方式出现的,而且“一”通常是主要矛盾面,由于“多”的陪衬,“一”就更其突出,从而取得较好的表达效果。[10]在《鹊桥仙》(纤云弄巧)中,秦观正是运用了这种艺术手段,使得“一”与“无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丰富了诗词的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词人用一与多的对比手法来写,把牛郎、织女一年相会的一次与人间的人们朝夕相处的无数次作比较,在不平衡的比照中,凸显了牛郎与织女相聚的珍贵。

此外,词人把牛郎织女相会与凡间相爱之人的相聚作比,二者除了相会次数上的矛盾外,还包含了牛郎织女间的永恒长久的爱情与人世间众多的朝欢暮乐的人们的爱情之间这一深层次的矛盾,表达了词人的爱情观,两情久长,不在朝朝暮暮。

综上所述,我们在解读古典诗词时,要排除现代汉语语言习惯的干扰,正确把握古人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更好地领会古人文学作品蕴含的艺术魅力。

[1]董仲舒著.春繁秋露.中华书局,1975:106.

[2]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459.

[3]黄岳洲著.诗文名篇难句解析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133.

[4]沈祖棻著.宋词赏析.北京出版社,2003:126.

[5]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中华书局,1979:6167.

[6]王叔岷撰.列仙传校笺.中华书局,2007:80.

[7]刘敬叔撰.异苑.中华书局,1996:15.

[8]范之麟等编.全唐诗典故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1989:1363.

[9]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22.

[10]程千帆著.程千帆全集(卷八).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94.

猜你喜欢

山鸡复句词人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论词人择调与审美联想
韩国语复句结构的二分说
笼养七彩山鸡的做法和体会
林逋梅妻鹤子
复句内部不应当用句号
山鸡支原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疗报告
词人的风骨
池奕民养山鸡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