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汉语中的五色词

2010-08-15余延琳

文教资料 2010年18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黄色颜色

余延琳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颜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在大自然或社会生活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颜色。颜色给人的视觉感受会在人们的生理和心理上引起反应,经过人们的使用及概括、引申,就产生了大量的颜色词。

汉语颜色词的发展经历了一定的过程。在甲骨文中,单纯表示颜色的只有幽(“幽”通“黝”,黑色)、白、赤、黄等少数几个词,这些颜色词起初是用来描写牲畜颜色的[1]。

到上古时期颜色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下文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说文》首创了部首编排法,书中所收的以“赤、白、黑、黄、丹”作为部首并与颜色有关的字就有68个。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颜色的偏好和思想情感也逐渐体现出来。《礼记·礼运》曰:“五色六章十二衣,还相为质也。”孔颖达疏:“五色谓青、赤、黄、白、黑,据五方也”。古人把青、赤、黄、白、黑视为正色,这五种颜色被称为“五色”和“五采”。古人用青、赤、黄、白、黑这五种颜色分别表示空间的东南中西北,并分别与五行说中的木、火、土、金、水相对应。

单纯表示颜色意义的语素或词,反映的是一种客观存在,本无联想意义。但颜色给人的视觉感受会引起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并在此基础上产生联想。比如,绿色是很多花草树木的颜色,容易使人产生自然、生命的联想意义。当某一颜色普遍地或经常地与某类事物相联系时,往往就约定俗成形成了颜色的象征意义。

通过上述古人对五色的确定以及与空间方位和五行的对应,就足以说明颜色词语在汉语中所反映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下文将对“青、赤、黄、白、黑”这五色词从古至今意义的发展以及相应的文化象征含义进行探析。

一、青

《说文》:“青,东方色也。”青在五色中排行第一,象征着万物生长。汉语中的颜色词“青”在古代有多义,可以指绿色,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也可以指蓝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还可以指黑色,“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卢照邻《长安古意》)。本文主要讨论表示绿色的“青”。

古人把颜色分为正色和间色,“正色和间色的观念,使代表正色和间色的色彩词还产生了贵和贱、尊和卑、正统和非正统的象征意义。”[2]古代绿色为间色,是地位卑微的象征。汉以后,青衣多为地位地下者所穿。“后景果乘白马,兵皆青衣”(《梁书·侯景传》);“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 《琵琶行》),“青衫”正是白居易遭贬时所穿。在元明两代规定娼家男子戴绿头巾,梁同书《直语补证》引明人《杂俎》:“(娼妓)隶于官者为乐户,又为水户,国初之制,绿其巾以示辱。”后来称其妻子有外遇者为“戴绿头巾”,现在演化为“戴绿帽子”。

古代“青”表示卑微的文化象征意义,多是在服色上,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现代汉语中常用的“青”的象征意义与“绿”的象征意义一致。

在五行说中,青是木的对应色,《释名·释采帛》:“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表示绿色意义的“青”是生命初生时的颜色,是大自然的颜色,代表着生命、活力和希望。这些含义见于 “青山绿水”、“青翠”、“青黄不接”、“青春”等词语中。这与现代汉语中“绿色”的象征意义是一致的。现代汉语里“绿”大多与植物、生命有关。如“绿地”、“绿洲”、“绿化”、“绿油油”、“红花绿叶”等等。

绿色还代表着和平,许多国家军服的颜色都用橄榄绿,一方面绿色与大自然背景颜色接近,另一方面也象征着人民军队保家卫国,使人民享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

在当今,随着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环境的恶化,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大自然的迫切性,国际社会许多环保人士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以保卫家园。代表自然和生命的绿色成为世界公认的环境保护的标志色,绿色也有了健康、环保、安全、无污染等新的象征意义。人们会选用带有“绿色标志”的物品,提倡“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软件”等等。

二、赤

中国古代表示红色的词主要是赤、朱、丹、红等。《说文》:“赤, 南方色也。 ”《书·洪范·五行传》:“赤者, 火色也”,赤后来指“红色”。 “朱”本指“赤心木”,后用来指“朱色,大红色”,如“紫衣而朱冠”(《庄子·达生》)。 “红”产生的年代稍晚,本义是一种浅红色,《说文》:“红,帛赤白色。”随着时代的发展,“红”成为现代汉语中泛指一切“红色”义的基本颜色词。

在五行说中火为赤,赤代表南方,是正色,在封建社会属于特权阶级使用的颜色,象征权势和地位的显赫。古时达官贵人住“朱门”,穿“朱衣”,坐“朱轩”,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先县咏怀五百字》)。古代许多与官府相关的事务和用品都与红色有关,如皇帝的“朱批”。到现代政府机关的公文图章,依然使用红色的印油。

红色代表着太阳的颜色,意为温暖、明亮、热烈和活力,自古至今,红色都用来象征喜悦和幸福。新春佳节,家家要贴红对联,挂红灯笼,表示吉祥如意、大富大贵;传统婚礼上要贴大红喜字,新娘戴红盖头、穿大红袄,新郎胸前佩戴大红花。“红”表示兴旺、发达,也象征着顺利和受欢迎,商家希望“开门红”,艺人希望“大红大紫”,人人希望走“红运”,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红色和流血相关,因此也是危险、恐怖的象征色,许多警告标记都用红色的文字或图像来表示。民间也有“丹书不祥”之说,因为古代用朱笔记录罪犯的名籍,直到现在,处以极刑的罪犯名字上都用红笔划上叉或钩。因此人们忌用红笔写名字、写信,如今用红笔写信还被认为是绝交的意思。

在现代汉语中,红色还表示“革命”的象征意义,这一意义最初来自法国革命,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扩展,由苏联传入中国[3]。与象征着革命的“红色”相关的词语也相继产生,如“红军”、“红区”、“红旗”、“红色政权”、“红色根据地”等等。

三、黄

《说文》:“黄, 地之色也”,《论衡·騐符》:“黄为土色,位在中央。”五行中,“黄”代表“土”,“土”在五行中占据主导地位,“黄”在空间位置上也处于中间,因此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当作“尊色”。黄色与黄金同色,与权力、土地关系密切,它不仅象征着神圣、尊贵,还象征着希望、财富、辉煌。如古代统辖四方的最高统治者称为黄帝,升官得志则称“飞黄腾达”。

黄色成为帝王之色是在汉代,汉武帝用黄色取代了之前的黑色,到唐代黄色为帝王所专用,“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宋王懋《野客丛书·禁用黄》)黄色与皇权的联系更为密切,黄色作为王者之尊的含义得到强化。帝王所穿之衣为“黄袍”,帝王所乘之车为“黄屋”,帝王授权所出文告为“黄榜”。

黄色在传统文化中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至今,黄色还是古老中国的象征。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习惯的改变和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黄色表示尊贵的意义现在并不常用了,而黄色表示低级、下流的象征意义反倒成为现在的常用义项。

黄色表示低级的象征意义是受外来文化影响产生。1936年出版的《国语词典》中的“黄色刊物”条目注释:“谓以低级趣味争取读者之刊物,因半世纪前美国纽约的世界报以黄色印刷版之漫画互争销路而有此称。”[4]后来“黄色”一词的词义扩大,人们用“黄色”指称各种反动色情、淫秽的东西,于是出现了 “黄色小说”、“黄色影像”、“贩黄”、“扫黄”、“黄毒”等等相关词语。“黄色”的新义项与传统意义相比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四、白

《说文》:“白,西方色也”。“白”在五行说中与金对应,在方位上对应着西方,西方白色属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白色是不吉利的,它常与死亡、丧事相联系,表示不幸和悲伤之意。《礼记·郊特牲》:“素服,以送终也。”自古以来,葬礼上死者家属穿白色衣服,前往吊唁的人胸戴小白花表示哀悼。

白色是各种颜色中最纯粹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颜色,由此在汉语里引申出徒劳、无价值、轻视等贬义。如“空白”、“一穷二白”、“白费力气”、“白搭”、“白眼” 等等。在传统戏剧里,“白脸”表示阴险和奸诈,将做得罪人的事比喻为“唱白脸”。现在的“小白脸”通常也是对自己没本事而靠女性生存的男性的蔑称。

古时平民的衣服不能施彩,故称平民为“白衣”,后世称为“布衣”,平民用茅草盖的屋子称为“白屋”[5]。 没有功名的人称为“白丁”,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白”表示反动、反革命的象征意义则与“红”的对比有关。红是鲜血的颜色,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象征色;白是冷色,相对于表示进步、革命的红。在革命时期,则有“白区”、“白匪”、“白色恐怖”等说法。

在汉语里,白也表示光亮、明亮,因此白色也象征着光明、纯洁,如以“洁白无瑕”表示清白,“黑白不分”来比喻是非不明。在现代生活中,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婚庆场合人们也不再忌讳穿白,象征着纯洁的白色婚纱是新娘最美的装扮。

五、黑

《说文》:“黑,火所熏之色也。”黑的本义是烟熏火燎的颜色。在古代,黑色是五个正色之一,是北方的象征,代表“水”。中国古代的夏、秦及汉初是尚黑的,黑色象征着尊贵和庄严。但汉武帝改服色为黄以后,黑色在服色中就较少作为尊贵之色了,但现代在一些正式场合,人们都喜欢身着黑色,以显示庄重稳定。

汉语中,黑的象征意义多为贬义。古时候,黑色就有表示贫贱、地位低下的意义。《史记》:“秦皇更民曰黔首。”李善注:“黔首,黑头无知”。《书·尧典》:“黎民于变时雍。”蔡沈集传:“黎,黑也,民首皆黑,故曰黎民。”

黑代表着没有光明的黑夜,很容易跟黑暗、死亡、阴险、恐怖联系起来,并与白形成是非善恶的对比。如“黑暗统治”、“黑心肠”、“颠倒黑白”等。黑色在绘画、文学作品和影视中也常常用来渲染死亡、恐怖的气氛。

文革时期,黑作为红的反面表示反革命、反动、落后等含义,当时被打倒或受批判的对象,都被归入“黑”类,如“黑组织”、“黑后台”、“黑材料”、“黑文章”等,“地富反坏右”被称为“黑五类”。

现在使用的“黑”多表示不公开、违法的象征意义。如没有牌照的或非法运营的车称为“黑车”;通过贪污、受贿等非法手段取得的收入称为“黑色收入”;球类比赛中故意做出的不公正的裁判行为称为“黑哨”,等等。

可以看出,五种颜色词的意义内涵从古至今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这些变化有社会本身发展的原因,也有外来文化的影响。总之,现代汉语中的五种颜色词所表达的基本意义比以往更要丰富,文化色彩和象征意义比以往也更加多样化,这也是现代汉语词汇意义发展的主要特征和趋势。

[1]刘云泉.色彩、色彩词与社会文化心理[C]//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社会语言学研究室.语言·社会·文化.北京:语文出版社,1991:435.

[2]刘云泉.色彩、色彩词与社会文化心理[C]//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社会语言学研究室.语言·社会·文化.北京:语文出版社,1991:426.

[3]骆峰.汉语色彩词的文化审视[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69-71.

[4]骆峰.汉语色彩词的文化审视[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27.

[5]刘云泉.色彩、色彩词与社会文化心理[C]//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社会语言学研究室.语言·社会·文化.北京:语文出版社,1991:432.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黄色颜色
你瞧,黄色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特殊颜色的水
北大版《现代汉语》增订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