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的探索与发展

2010-08-15杨新宇

文教资料 2010年9期
关键词:腐败现象官僚主义改革开放

杨新宇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坚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从1978年改革开放起步到全党贯彻落实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这一阶段,邓小平在继承和总结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加强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基础上,批判地继承并创新发展了毛泽东的反腐败思想,依据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面临的改革课题,以努力提高党的反腐拒变为主旨,对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这一系列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我们党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廉政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邓小平对毛泽东反腐败思想中正确原则的继承

(一)在反腐败过程中,始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毛泽东认为,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剥削阶级腐败思想侵蚀了共产党员。因此,应从强化思想道德教育,以培养党员干部的自觉自律能力入手。毛泽东历来重视党风建设和政治思想教育,他提出了“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观点。早在1929年,毛泽东就针对党内和红军内部存在的错误思想,以及缺乏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问题,主要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论联合政府》中,他对这一思想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抓不住这个‘中心环节’,不解决‘这个任务’,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1]在实践上,毛泽东也很重视把思想意识形态的斗争和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为了克服党内的不正之风,毛泽东先后写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反对自由主义》、《整顿党的作风》等理论文章,并提倡开展广泛的思想教育,采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在建国前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又告诫全国全党同志避免出现和坚决克服因胜利而骄傲、贪图享受、不思进取的情绪,警惕敌人糖衣炮弹的进攻,准备经受住执政的严峻考验,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

1978年邓小平复出后,坚持并加强了毛泽东关于在反腐败过程中要注重思想教育的原则方针,指出反腐败“主要通过两个手段来解决,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法律”。[2]把教育作为反腐败的两个手段之一,且放在前面提出,足见邓小平同志对反腐败过程中思想教育的重视。他在《党的组织路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一文中提出:“毛泽东同志的《反对自由主义》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好文章。建议各级领导同志,特别是思想战线上的同志认真学习一下,并且按照文章的精神办事。”[2]邓小平强调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改善社会风气要从教育入手”。[2]在《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一文中,邓小平指出:十年来,我们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邓小平关于在党员干部和全国人民中加强思想教育的思想,是对毛泽东在反腐败中应注意思想教育的坚持和继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反腐败斗争应从高级领导抓起,绝不手软。

在反腐败斗争中,毛泽东强调要从当权派抓起,对高级领导的腐败行为处理,绝不手软。1952年,毛泽东亲自决定公审和处决了天津地区原负责人,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就是一个实例。毛泽东说:“正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3]

在反腐败的重点对象问题上,邓小平坚持了毛泽东的观点,就是要抓领导干部,尤其要抓高级领导干部。邓小平认为:“现在,不正之风很突出,要先从领导干部纠正起。”[2]他提出:“惩治腐败,至少要抓一二十件大案,透明度要高,处理不能迟。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确实有失败的危险。”[2]邓小平指出:“现在总的表现是手软。判死刑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1952年杀了两个人,一个是刘青山,一个是张子善,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只杀两个起不了那么大的作用了,要多杀几个,这才能真正表现我们的决心。”[2]

(三)在反腐败斗争中,强调要依靠人民群众和民主监督。

毛泽东认为,民主是跳出兴渤亡忽周期率的新路,是最有效的反腐措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是反腐倡廉的可靠保证。为了发扬民主,毛泽东强调要坚持群众路线的原则和方法。他提出:“在我党的一切工作中,凡属于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4]依靠人民群众防腐治腐,是毛泽东反腐败思想的重要内容。毛泽东认为,从根本上惩治腐败,必须走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是清除党和国家健康肌体的毒瘤,防腐治腐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是腐败的受害者,他们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因此,他们是反腐败最值得信赖的力量。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党政干部,政府工作人员谁勤政廉政,谁贪赃枉法。因此,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稳、准、狠地惩治腐败。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政治工作的优良作用和科学方法。邓小平认为,其中“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两条根本的东西”是“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2]指出:“对贪污,行贿,盗窃以及其它乌七八糟的东西,人民是非常反感的,我们依靠人民的力量,一定能够逐步加以克服。”[2]1979年11月2日,邓小平在中央党政军副部长以上干部会议上所作的《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报告中指出:“密切联系群众,这是最根本一条。不要‘做官当老爷’,要反对‘衙门作风’这是毛泽东同志的一些根本思想观点,现在我们还是应该按照这些思想观点去办事。”在反腐败斗争中,邓小平强调密切联系群众,强调一切依靠群众,这是对毛泽东反腐败要走群众路线的继承,对于当前我党大力开展的反腐败运动,不无启示。

二、邓小平对毛泽东反腐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一)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思想。

邓小平是一位杰出的辩证法大师,在开创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他运用了独特的辩证思想,从改革开放和社会整体进程的辩证关系的角度提出确保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一系列“两手抓”思想。1982年邓小平提出,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经济犯罪活动;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1989年又提出,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四项基本原则;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等等。

邓小平“两手抓”思想贯穿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对全党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有重要的意义。革命导师都是十分重视思想方法问题,强调对立统一规律的。特别是毛泽东更重视这一点。在中央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讲:我们要尊重辩证法,首先要尊重人民群众。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是很深刻的,将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论有机地统一起来。他强调,尊重唯物论就是要比较正确地,比较完整地反映人民的意愿、人民的思想感情、人民的要求,然后制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和路线。在毛泽东反腐败思想中,始终贯穿着坚持群众路线和辩证观点。只是到了毛泽东的晚年,他在反腐败问题上出现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倾向,并搞了文化革命。在长期极“左”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思想上形成了比较严重的僵化、教条、绝对的观念,不破不立,非此即彼,强调斗争性和绝对性的思想习惯非常严重。因此,在反腐败工作中往往容易走极端,危害极大。针对现实中存在的这一突出现象,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强调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提出一系列“两手抓”思想,并给予反复强调,就是要扭转单纯片面的思想观念,让全党同志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两手抓”贯穿着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就是“两点论”。“两点论”首先要求人们联系地看问题,不能仅看到两点,而看不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其次要求人们要看到两点之中有重点,两点之间并非等同关系,其中一点必定更为重要和突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唯物辩证法“两点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新时期对毛泽东反腐败思想的创新和发展,也是我们当前反腐败提倡廉政,在改革开放中所必须高度重视和长期坚持的重要思想。

(二)在反腐败斗争中,强调法制建设。

建国以后,由于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对官僚主义、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行贿受贿、敲诈勒索等腐败犯罪行为作出明确、具体、详细的法律解释,没有制定出严格、具体、稳定的法律和制度,特别是没有建立完善的关于干部选举、罢免、考核、监督、轮换和退休等法律制度,所以党中央和毛泽东推行的许多惩治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的措施,在实践中留下了任人解释的余地,有时甚至用党纪、政纪处分代替法律制裁。结果,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在受到一阵打击后又重新滋长,蔓延,至今仍是我们面临的一大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的反腐败思想的合理原则,并结合当代中国的具体国情,发展了毛泽东的反腐败思想,强调通过法制建设的途径来反腐败。邓小平特别重视法制建设,他说:“我们国家缺少执法和守法的传统,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开始抓法制,没有法制不行。”在整个改革开放中都要反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邓小平关于反腐败要通过法制建设来进行的思想是对毛泽东反腐败思想的创新和发展,这一思想的提出,纠正了人们思想中存在的“大民主”错误倾向,即坚持一切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又杜绝了大搞“群众运动”的极端民主思想,为反腐败斗争指明了一条正确崭新的道路,对于当前我们所开展的反腐败斗争,强调法制建设和法制管理是极为重要的。

(三)改革政治体制,克服官僚腐败现象。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高瞻远瞩地看到了官僚腐败现象出现的原因不仅仅在于思想认识问题,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体制和制度不健全,起不到规范、监督和约束干部的作用,让一些人钻了空子。他尖锐地指出,为了防止官僚主义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党除了应该加强对于党员的思想教育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从各方面加强党的领导作用,并且从国家制度上做出适当的规定,以便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的监督。“克服官僚主义,首先还是要研究体制的改革”。1989年的政治风波后,邓小平针对如何克服官僚腐败现象指出:“对这次在学生游行中提出的我们国家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弊端,诸如官僚主义,机构臃肿,不正之风等,要重视,要注意解决,因此,政治体制也要改革。”在谈到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时,邓小平也提出:总的来讲是要消除官僚主义。由此可见,邓小平非常重视政治体制改革在反腐败中的作用。

纵观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党反腐倡廉的实践和理论建设,我党从依靠开展政治运动清除腐败转变为主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开创了一条靠教育、靠民主、靠监督、靠法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建设的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无论反腐败的任务多么艰巨,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决心和信心都不会有丝毫动摇,我党一定能够消除腐败这个痼疾。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卷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卷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腐败现象官僚主义改革开放
防范“网上官僚主义”——服务上网不是目的,上手才是
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毛泽东:“一定要克服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的“遮羞布”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对腐败现象哲学根源的几点探析
给企业家腐败现象开“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