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普通高中艺术教育中音乐高考班的声乐教学
2010-08-15赵晓乐
赵晓乐
(河南大学 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音乐高考班(或称高中艺术班、特长班、艺考班等)是设立在普通高中里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班级类别,它是普通高中针对音乐高考生而设立的。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就高中音乐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二条“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要求:“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选择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正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高中的艺术特长教育在20世纪末得到了空前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普通高中的艺术教育的不断深入,许多学校不仅专门招收艺术特长生,而且发展为独立的“艺术高中”。
一、音乐高考班声乐教学的重要性
声乐教学在音乐高考班的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对于打算报考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不论是以声乐为主项,还是以乐器或舞蹈为主项,声乐都是一门必考的科目(师范院校在招生考试中,除主项外,都要求加考一项或两项副项,大部分师范院校都要求声乐为必考项)。其次,对于部分想要报考艺术学院和音乐学院的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其所在高中能接受系统、正规的声乐训练,将为他们外出接受高校教师辅导,参加考试提供很大的帮助。况且,大部分音乐高考班的学生没有较好的器乐、舞蹈方面的基础,还有部分纯以考学为目的的学生在音乐方面几乎是零基础。而声乐训练大部分是从高中这个年龄阶段开始的,不需要太多的基础,可以说在这一点上,绝大部分学生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因此,声乐极有可能成为他们参加考试的主项或极为有利的科目。
二、音乐高考班声乐教学的特殊性
音乐高考班的教学既有别于普通高中传统的音乐欣赏普及教育,又因生源情况、师资力量及课程安排等方面与专业音乐、艺术院校的附中有着较大的区别。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它的声乐教学也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地方。
(一)生源构成带来的特殊性。
音乐高考班的学生来源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通过学校的艺术特长招生考试考入的;另一类是在文化课学习中(一般是高一期间)兴趣发生改变,转入音乐班学习的。还有一类不得不提,那就是文化课成绩不好,考取普通高校无望,以艺考作为升学手段的学生。这种生源构成下,大多数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声乐训练,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正规的声乐训练,对于学院式的唱法(这里指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也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他们对歌唱的声音及歌曲的表现的认识往往以个人的好恶为判断,缺少正确的声音概念。同时,对声乐学习的一般规律、方法等知识的缺乏,使得他们在练习中盲目模仿,追求一些不适合自己的声音;或急功冒进,演唱过大的、超负荷、超能力的声乐作品,掩盖了自己原有的音色,进而形成了错误的歌唱习惯。
(二)课程安排、师资力量的特殊性。
由于音乐高考班是设立在普通高中,其学生管理、课程安排一般由级部统筹,学生的课业安排仍是以文化课优先,专业课次之,因而学生的文化课也比较重,练习时间不够充分(这包括在校练习和在家练习)。以我所了解的几所高中为例,高一、高二期间,每周有四个半天进行专业课的教学和自我训练,只在高三上半学期末(即考前三个月)进行集中的、专门的训练,这与专业院校附中有很大区别。另外,在师资力量方面也与专业院校附中有较大的区别。过去往往是一名教师负责一个年级的学生的教学,面对十几或几十个学生。这样一来,本应该单独教学的声乐课,常常以集体课的形式出现,单独教学的时间不多。而且不能实现分科教学,教师要负责考试要求的所有科目,教学压力很大。现在,随着音乐教育人才的增多和学校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情况有所改善。以我了解的几所高中为例 (如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山东省滨州市博兴二中等),其已经实现分科教学和一年级配备2—3名声乐教师,但放眼整个高中艺考教育,此类情况并不普遍。
(三)不可回避的应试性。
在我国的学校声乐教育主题系统中,不同类别的学校声乐教育具有不同的性质,在教育功能上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声乐教育学》一书将学校声乐教育分为专业与非专业、学历与非学历两个层次,将高中声乐教育(包括高考声乐教育)归类为非专业、非学历层次。但从功能和学习内容来看,音乐高考班的声乐教学既非以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也具有专业声乐教学的特点。因此我认为,音乐高考班的声乐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非素质教育的,带有专业学习特点,以获得学历教育为目的,应试性是其不可回避的属性。
三、音乐高考班声乐教学的任务
考虑到上述音乐高考班的特殊性,以及声乐学科本身的艺术属性,我认为音乐高考班的声乐训练任务应有以下几个:
(一)正确的声音概念的灌输。
常言道,慎始则成半。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声乐学习尤其是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起步阶段,需要正确的概念作为指导。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引导学生的审美取向,提高学生的审美层次,是开始声乐学习的第一步。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榜样性的、可借鉴的声音进行欣赏。比如,一些中外知名的歌唱家的影音资料(美声方面可以选听Enrico Caruso、Ben Gigli、Luciano Pavarotti、刘维维、廖昌永、吴碧霞、Leontyne Price等;民族方面可以选听彭丽媛、阎维文、吕继宏、王宏伟等)。一方面教师可以在集体课上带领学生欣赏这些资料,向学生讲解正确的声音形象,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接触这样的资料,使学生耳濡目染,在审美和概念上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其次,在声乐训练课上,从理论上讲解正确与不正确的声音的区别;在训练中示范讲解,使学生在方法上和演唱上明白什么是正确的声音。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歌唱者在演唱时,听者和自己听到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即所谓“内听”和“外听”的区别。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具有一种良好的灵敏的听觉,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和审美,使学生能分辨出正确的与不正确的发音及好听的与不好听的声音。
(二)声部的初步鉴定。
音乐高考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在接受专业或正确的训练以前,就已经凭借自己的感觉和爱好在演唱,或在无意中接受错误的训练方法,或习惯不适合自己的声部或风格,这些都会使他们自己原有的自然条件被掩盖。所以,在训练之初,要初步鉴定学生的声部,寻找他们的自然音色,以此为基础进行下一步的训练。
为什么说是声部的初步鉴定?这里有生理和学习两方面的原因。在生理上,高中生刚经历过变声期,声带的发育还未完全成熟,其声部特性尚未完全确定,随着年龄的增长还有变化的可能。学习上,有些学生的声部特征并不明显,可能具有相邻两声部的共同特征,这就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随学生的声带隐性特质的体现进行调整。基于以上两点,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称此部分为声部的初步鉴定。
(三)规格化教学。
在初步鉴定声部,找出自然音色之后,就要进行建立正确歌唱状态的训练,亦即规格化教学。所谓正确的歌唱状态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打开喉咙,唱在气上”。而“正确的歌唱状态的核心就是打开喉咙”。这一点,不论对于学习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都是一样的。在教学中,多用简单的练习,注重基础训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歌唱状态。在具体教学中可参考以下几个练习:
1.“说”的练习。
“只有好的说话,才有好的歌唱”(加西亚语)。
初学声乐,应该从说入手,怎样说就怎样唱,不要一味地去找方法。实际上通过说话状态的放大就已经进入歌唱状态了,后期的工作只是不断完善它。斯基帕说:“唱歌要像说话一样自然,说话要像唱歌一样动听。”苔特拉齐尼说:“正确的歌唱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自然、轻松、舒适的歌唱。”卡鲁索认为:“说话是唱歌的基础。”
可以通过朗诵的练习来连接说和唱。为什么要练朗诵?朗诵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通过朗诵掌握准确的发音。这包括咬字和方言的纠正;二是通过朗诵体会适度的声带闭合的状态。其实很简单,只要模仿舞台剧似的讲话或课堂上大声朗读课文的感觉就可以了;三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诵体会流动的气息。我们说话是有语气的,朗诵时语气的变化会显得夸张一些,而这恰恰和我们唱歌时的气息活动相仿。通过真正的、有感情地朗诵一首歌词,会找到唱这首歌应有的呼吸状态,注意咬字、发音的准确,带上音调就可以初步掌握歌唱的状态。
2.“U”母音的练习。
可以多做“U”母音的练习,因为“U”母音强迫内部力量打开喉咙。在五个母音里,发很纯的“U”母音时,喉位最低,发的音最通。在金铁霖教授的声乐教学方法中,哼鸣和“U”母音的运用是很重要的。
3.良好的歌唱习惯的培养。
规格化的声乐教学除了讲究声乐方法外,还有一项内容非常重要,即,良好的歌唱习惯的培养。每一首歌曲,都有其内涵和意境,词曲作家将他们的用心融入每一句歌词、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记号中。有时候,老师们会开玩笑说,哪个学生的歌是学会的,哪个学生的歌是“听”会的。对一首歌曲,不要拿来就唱,单纯追求音响效果,单凭耳朵唱,应该细心研究乐谱,注意歌曲的音准、旋律、歌词内容等,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切不要养成只求大面上差不多,细节不加分析、切分不切、附点取消等粗枝大叶的唱法习惯。要让学生明白对音乐负责的态度,唱音乐而不是唱声音。
(四)多为学生创造音乐表演实践机会。
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是需要当众表演的。方法和技巧的学习是声乐学习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如果在表演和考试时拿不出来或大打折扣,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一样是没有效果的。因此,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当众表演,以锻炼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心。比如:(1)经常组织小组观摩演唱活动;(2)重视声乐汇报和考试;(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演唱实践活动等。
四、结语
在这篇文章里,我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感悟,针对音乐高考班的性质谈了音乐高考班声乐教学的重要性、特殊性和几个任务,并就如何提高声乐训练水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个人能力有限,缺失错漏在所难免,希望我的这些想法对音乐高考班的声乐教学和学生有所帮助,也请各位专家、教师批评指正。
[1]余笃刚,蔡远鸿.声乐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尚家骥.欧洲声乐发展史[M].华乐出版社,2003.
[3]刘文昌,付鸿敏.歌唱理论与技巧[M].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