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畜教育智慧,把握育人契机——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案例与启示

2010-08-15王兰英

文教资料 2010年18期
关键词:同学老师课堂教学

王兰英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0)

序:教学实践引发的思考

在讲授第二课《学习新天地》时,新来的同事设计了一个讨论题,“假如你发现你不太适应新老师教学特点,你会怎么办?”一个“调皮”的男生站起来说:“去找老师”,话音刚落,另一个调皮的男生说:“对,去找老师吵架。”一下子同学们哄堂大笑起来,让同事觉得很尴尬。

听完这件事,我不禁想,如果这位年青教师能够换一种理念,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法,这个小小插曲会不会就成为本节课新的内容的生长点,成为学生转化的起点呢?会不会就成为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呢?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老师,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类似的“刺儿头”,他们会在课堂教学中出人意料地制造麻烦,随意地滋扰课堂,揪住教师的小错嘲笑,对所讲授的内容提出质疑等。这些情况,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让原本思路清晰的讲授变得混乱,让秩序井然的课堂变得无序,让品德教育变成空洞的说教。假如处理得当,就会令课堂充满活力,使思维的火花不断喷发,让教育更有力量,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中的几则案例来谈谈对这类事件的处理方法,以期抛砖引玉,或许会对正被这类问题困扰的老师以一些启示。

案例一:教学水平受到怀疑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时会因为平翘不分,前后鼻音不清闹出一些笑话,通常只要不影响对所授内容的理解,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在意,也不会计较,可是那些平常不认真听课,调皮捣蛋的同学,往往会特别敏感,甚至会怪声怪调的重复,引来同学们的哄堂大笑。刚开始遇到这样的事,我往往会不知所措,处理失当,非但不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尊严,还会使师生情绪恶化,师生关系陡然紧张,甚至会使用课堂教学无法顺利进行。经过不断的反思,我发现这些学生并无恶意,有时只是一种条件反射。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首先会表扬他们听课认真仔细,称赞他们较高的普通话水平,并赞赏他们敏锐的判断和反映能力,真诚地请他们帮我纠正。这样他们会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对其优点和长处的肯定,以及老师对知识实事求事的态度,结果不仅不会影响他们对老师的评价,反而会从内心真正认同老师,尊敬老师,进而改进师生关系。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果,更好地调动他们学习思品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产生调整和控制自己课堂行为的道德力量。

案例二:教学内容受到质疑

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想品德课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即在课堂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提高学生的觉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不同,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也不尽相同,那些所谓的“刺儿头”,他们的生活体验跟其他学生有些差异。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体验到的成功少,失败多,受到的表扬少,批评多,因此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是批判的多,肯定的少,表现在思品课内容的学习上,他们往往抱着怀疑的态度,因而在课堂学习中,他们往往会对品德的内容提出质疑,有时甚至会提出极端相反的意见。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课堂教学的内容的真实性受到怀疑。有一次我在讲授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的时候,讲到正义的制度保证公平的实现,我们要尊重规则和程序,一个“刺儿头”站起来,很不屑地说,社会上有很多人都不遵守规则和程序,如很多国家机关干部贪污受贿,哪有公平可言。此言一出,群情激愤,显然我预设的内容已无法往下进行,同学们都希望我能解答这一问题。稍作思考,我问那个同学,这种现象在社会上是不是很多,大家异口同声说很多,“你们怎么知道很多的呢,你们调查了吗?”我接着问,那个同学很不屑地说:“这还用调查,你打开电视,电脑,报纸哪儿没有,有几天没有呀?”我再问:“为什么要报道呢,是要大家学习的吗?是表扬的吗?”“还表扬呢,还学习呢,都给逮起来啦”,“很好,逮起来,你们知道下面会怎样呢”?“判刑呗”。“很好,这是不是公平的呢,他们破坏规则和程序,他们受到法律的惩处,这是不是公平呢”?“刺儿头”挠挠头,又点点头,带着释然的表情坐下去。这时我知道,“要尊重规则和程序才能维护社会公平”这一问题已不用我再赘述,它已经被学生理解并已内化为内心的道德信念。

案例二:教学秩序受到滋扰

在初二,学习师友结伴同行内容时,我布置了一个调查任务,让学生课前调查科任老师的喜好,特长、烦恼、工作时间、备课时间等内容,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老师,为后面学习如何与老师正确交往打下基础。上课时我先组织学生汇报各小组调查的情况,学生对老师充满好奇,教室里很静,大家听得很认真,只有一个男生(本班的“刺儿头”)不时发出搞怪的笑声,与整个课堂的氛围很不协调。我耐心地等最后一组汇报完,说:“刚才在各小组汇报的过程中,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但我听到一个同学在不停地发笑,我们请出这位同学,谈谈他为什么笑”。那个“刺儿头”慢腾腾地站起来,又弯下身子笑,好不容易忍住笑,才含混不清地说:“这些老师不咋的,他们尽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烦恼,我原来以为老师有多神圣呢,原来也不咋的”,说完又想笑。我估计他又想到了哪位老师烦恼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同学们一下很安静。我不动声色,在黑板上写下“不咋的”三个字,然后说:“我跟刚才的同学有同感,也觉得老师不咋的,你们是怎么看的呢”?一个女生站起来说;“我认为不对,我认为老师很伟大”。我又写下“很伟大”三个字,然后请同学们各抒已见,谈谈为什么认为老师“不咋的”,或者认为老师“很伟大”。同学们各执一词,讨论很热烈。等大家充分讨论后,我说“看来老师有其平凡的‘不咋的’一面,同时也有不平凡‘很伟大’的一面,那么对这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老师,我们该如何与他们交往呢?”至此,就为后面进一步讨论如何交往打下了很好的认识和情感基础。感谢这个“刺儿头”,正是因为他对课堂纪律的“破坏”,让这个环节的教学如此精彩,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

以上是我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多个成功案例中的三则小案例,“刺儿头”经常会使我的课堂充满变数,也让我对自己的课堂充满期待,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要让“刺儿头”在思品课的课堂中转化,教师要做到几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个性,平等对待学生

教育心理学提倡课堂教学的民主和师生关系的和谐,认为教学成功与失败,教师是决定因素。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有不同道德水准和身心发展水平的学生,教师要明确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个性表达。我们尊重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思维,尊重学生的羁骜不顺或叛逆挑剔的个性,对于那些貌似“刺儿头”的学生,不能先入为主,不应另眼相看,平等地尊重他们,鼓励他们说自己想说的话。而不是把他们的思维纳入教师预设的轨道,更不能强加思维,要从他们各自的起点出发,因材施教,平等地去教育、感化、帮助和引导,使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个性得到张扬,身心得到发展,品德得以生长。

二、宽容对待学生,激发双方潜能

为人师者,当学会宽容,宽容能使双方的潜能得到更大限度的开发,实现教学相长。当课堂教学中出现“刺儿头”的“搅局”事件时,教师首先要学会宽容,这时候对学生的宽容能使教师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迅速寻找更好的教育时机与方式,给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调整和改正的机会。这时候对自己的宽容,往往就能让教师自己放松心情,找到更恰当的教学的切入口,更好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充满灵性的光辉。教师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那些所谓的“刺儿头”常常是他们对常规更多的批判和挑战精神,只是我们常常会忽视了这种精神的价值,当然也不排除学生认识和思维的偏差,教师的责任就是去发现和挖掘他们的价值,纠正他们的偏差,教师要始终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我们的任务就是努力创造,耐心等待,及时捕捉这样的契机,一旦发现就促成其转化。

三、转变课程观念,重视课堂生成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教师不是课程目标的机械执行者,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备教材,还得备学生,了解学生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发展实际,并从这些实际出发,去开发新的课程目标和确定具体教学目标。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又会不自觉地沦为课程目标的机械执行者,教师常常会为实现教学目标,为设计一个问题煞费苦心,对于课堂上学生冷不丁冒出的这些问题,却往往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或者对此视而不见,从而丧失深化教学内容,形成新的教学目标的可能。而这些往往就是我们课堂教学中的“神来之笔”。

有人说:课堂教学就像一列正在行驶的列车,我们教师也许知道前进的方向,但我们无法预知车窗外的风景。这就要我们密切关注教学进程,注意倾听,在倾听中发现学生的困惑或焦点,理解学生的偏差、观点的创意和批判的价值,捕捉各种资源,不错失任何生成目标的可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艺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因此教师不能拘泥于课前的教学设计,而要重视课堂的生成,课堂的自然生成往往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品德实际,所以课堂的生成往往比预设的内容更鲜活,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积极性,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的生成点往往就来源于这些大胆的,无所顾忌的“刺儿头”的课堂“捣乱”和“搅局”中。因此,教师要转变课程观念,捕捉这些新的生成点,促成课堂新目标的生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更快的成长。

“意外”往往是我们可遇而不可求的教育资源,也是对教师智慧的挑战。教学的魅力也正在于此,愿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善于积畜教育智慧,把握育人契机,把平等、尊重、关爱体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让我们的课堂不仅成为“刺儿头”成长的平台,还能成为教师展示教学水平和教学智慧的平台,更能成为教师升华人格的平台。

猜你喜欢

同学老师课堂教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六·一放假么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