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深化地方史教学

2010-08-15

文教资料 2010年25期
关键词:国史历史大学生

曲 剧

(信阳师范学院 学生处,河南 信阳 464000)

地方史,顾名思义,即一地区之历史,亦称区域史。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环境迥异,风土人情各具特色,发展程度极不平衡,故各地历史大不相同。进行地方史教育,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增加对当地社会的了解,而且是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高校要更加重视地方史教学,探讨地方史教学的深化途径,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地方史的育人功能。

一、地方史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地方史是记述一个地方发展的历史,是国史(指一个国家的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性质和功能上与国史并无根本差别。但相对于国史的宏大叙事,地方史则具体而微观,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来自当地的大学生所熟悉,很容易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而来到“第二故乡”就读的外地学生也有了解学校所在地方历史的要求。但进行地方史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并不止于此。

1.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龚自珍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了解祖国的历史,加强国情教育,是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地方史是国史的组成部分,在大学阶段进行地方史教育,首先可以使学生通过对地方史微观具体地深化对国史的认识,以乡土史充实国情史,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次,从人的认识心理规律来说,地方史、乡土史相对于对国史来说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历史,容易对之产生亲近感。通过地方史的学习,家乡灿烂的文化和伟大的英雄人物,自然会成为同学们所仰慕和引以自豪的对象,受到亲切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国情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最后,由于小学阶段就开设有中国历史课程,再经过初中、高中的进一步学习,广大学生对国史还是比较熟悉的。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国家提倡对中小学生进行乡土教育,但实际上开设相关课程的学校几乎没有,结果许多大学生对地方史了解甚少。因此,对广大学生来说,相对于重新学习国史,地方史的学习更新鲜也更有吸引力。

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历史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文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教学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是历史教育所应承担的最基本的功能。作为史学中的专门史,地方史自然也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同时,由于地方史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教学资源丰富,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如利用当地博物馆进行现场教学,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人文景观,指导学生到乡间采风等,这种亲身体验一方面可使学生于无形中接受文化熏陶,另一方面也可唤起学生对当地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历史感。

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地方史的教学,经常要涉及当地的遗迹、遗物、文献和口头传说资料。教师可以发动学生一起来搜集和采访当地的文献和口头传说资料,也可带领学生参观就近的历史遗迹、博物馆(陈列馆、纪念馆、展览馆)的历史文物。通过学习和调查研究地方史料、史迹、遗物,学生们能开拓视野,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与社会实际的直接接触,也有助于其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地方史研究是我国史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有很多研究的空白点,并且其研究成果往往能为当地发展直接服务,受到重视,所以不少学生有进行地方史研究的意愿。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地方史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4.有利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研究成果可丰富当地的文化资源,甚至可以直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如学生对当地名人资源的挖掘整理就有助于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依赖于地方人才的素质。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对大学生进行地方史教育,可强化其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同时,对地方史的了解和熟悉,也必将有助于这些大学生更好地在当地开展工作,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至于那些到外地工作的学生,也会因其对此地的感情和对此地历史的了解而自觉成为义务宣传员,帮助此地进行推介,间接为此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深化地方史教学的途径

当前,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地方史课程,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积累了一些成果和经验。根据自己从事地方史教学的经验,我认为教师要从课程特点、大学生特点、时代特点等方面思考深化地方史教学的途径,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1.组建地方史教学科研团队

近年来地方史研究兴起,不仅从省到县的各级地方志书大量出版,地方通史、断代史、专门史的成果也颇为可观,如《湖北通史》、《当代江西简史》、《四川教育史》,甚至还出现了《宁陵通史》这样的县级通史。而在历史教学中,虽然也涌现出《新疆地方史》、《四川地方史》这样的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但不少高校的地方史教学还存在着教学内容不够丰富这一问题。要解决此问题,根本的是教师要加强地方史方面的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进教学。

地方史虽为区区一地之历史,但时间上要从古代贯通到近现代,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门类,相当庞杂。因此,虽然出了一些地方史的成果,但相对于教学所需还很不够,需要组织更多的人员参与到地方史的研究中去,并依各人专长进行分工,深入挖掘地方资源,系统研究当地历史,进而出版专著,编撰出高质量的教材,丰富地方史教学的内容。同样,在教学中也要依据各位教师的专长分配教学任务,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师间较好的匹配。

2.搭建学生实践平台

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90后”,他们喜欢新鲜事物,重视实践,重视提高个人能力。依据当代大学生的这一特点,如果要提高教学效果,地方史教学就必须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有所革新,在一般的课堂讲授之外,为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并保持大学生对地方史的学习兴趣。

与其它史学科目相比,地方史在教学资源上具有相当的便利性,因为学习的内容直接涉及学生身边的具体环境和具体事物,可以发挥地方文物古迹、博物馆、纪念馆、重点设施和如今仍然健在的老一代革命人士等优势。因此,在传统的讲授教学之外,在地方史教学有条件开展更多的实践教学,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人文景观,进行民俗调查,等等,通过直观的讲解、亲身的体验,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激发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大量的实践调研与课堂教学时数少的矛盾,而且有调研见习经费不足、外出调研管理及安全隐患等问题。因此,在具体的做法上,我们可以与共青团组织的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以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为依托,引导学生进行实地乡土调查和采访并写出调查报告。这样学生不但可以获得许多珍贵的乡土史料,而且可以锻炼写作能力。对于比较优秀的学生,则可以通过论文研习这样的平台,引导其针对地方史研究中的空白领域进行选题、查找资料,撰写论文,培养其科研能力。

3.开发课程网络资源

目前,人类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的思想指导下,网络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大学生崇尚新事物,网络已是其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整合有关地方史的网络资源,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网上学习地方史的空间,势在必行。首先,可以建立地方史教学的网站,把电子教案、教学课件、例题习题,甚至是往届优秀学生的作业等放到网上,供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此外,网络的交互性方便教师为学生答疑,可以通过在网上设置互动交流空间来推动教学相长。其次,地方史的教学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有许多文字资料,而且有大量的图片及一些视频资料,把这些图片和资料搜集整理后呈现到网上,既可增添学生学习地方史的兴味,又可为当地保留珍贵的文化资源。

[1]刘嘉瑜等.地方史“三结合”教学体系的构建.丹东师专学报,1997,(2).

[2]廖国一.《广西地方史》课程的探索和实践.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

[3]陆文熙等.《四川地方史》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西昌学院学报,2007,(2).

[4]田明.试论高校教学中地方史教学的重要性.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3).

猜你喜欢

国史历史大学生
蔡国史地问题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铭记——山东省党史国史教育活动荟萃 前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活动
历史上的4月
关于习近平同志党史国史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