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植物园环境解说效果*

2010-08-15

外语与翻译 2010年4期
关键词:植物园科普植物

陈 艳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浅谈我国植物园环境解说效果*

陈 艳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探讨了环境解说与环境教育的关系,阐述了在植物园开展环境解说的重要意义。并从植物园环境教育的发展过程出发,分析了植物园环境解说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提高解说效果的措施。

植物园;环境教育;环境解说;解说效果

一、植物园概述

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 (BGCI)对植物园的定义为:拥有活植物收集区,并对收集区内的植物进行记录管理,使之可用于科学研究、保护、展示和教育的机构[1]。植物园是一个融科研、科普、游憩、生产及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任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场所[2]。植物园是收集植物种类,用以保护、研究、展示、教育的场所[3]。植物园的主要职责包括对植物资源的保护、引种、驯化、繁殖和开发利用。植物园是以收集、保存、展示多样化的植物为主要特征。拥有物种的数量是衡量一个植物园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4]。植物园另一重要职责就是教育。许多植物园就是为了传播植物学知识而建的。植物园就是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增加环境保护知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使公众意识到“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保护植物的生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5]。植物园又具有游憩、娱乐的功能。植物园有趣的娱乐项目给人们休闲娱乐提供了条件。

综上所述,植物园是一个收集、记录、保存和展示植物,实行保护植物多样性的科研机构,同时对大众实行寓教于乐的环境教育的场所。植物园的功能包括保护、研究、教育、游憩、生产等。

二、植物园与环境解说

环境教育是认识价值和澄清概念的过程,它培养人们理解和评价人及其文化、生物、物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必须的态度和技能,在有关环境问题的决策和行为规范的自我形成中,环境教育承担实践的任务[6]。关于很多专家学者对环境解说作了描述和定义。Tilden(1957)最早认为解说并非事物的简单描述,而是通过体验揭示事物内在意义与相互联系[7]。这是最广为接受的一个定义。Sharp(1969),认为服务、教育与娱乐的升华就是解说[8]。吴必虎 (1999)从旅游角度认为解说具有服务和教育两大基本功能[9]。陈晨 (2004)给“环境解说”下的一个最新的定义,环境解说是一种教育形式也是一种融教育、信息传递、管理为一体的交流服务过程,凭借原始事物以及游客自身经历,借助各种媒体,通过激励、交流、引导和娱乐等方式揭示当地景物的意义和相互关系,进而培养人们对遗产资源及环境保护的道德、行为和价值观[10]。综上所述,环境解说是一种服务、娱乐、管理、教育的综合体,是借助各种媒体,向游客传递旅游资源内在意义和相互关系等信息的过程。从定义来看,环境解说和环境教育有很多相似之处。关于环境教育与环境解说的关系,国内外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相似,可以相互混淆使用。另一种看法则是将环境解说看作环境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笔者认为环境解说是环境教育的方法之一,属于一种新的寓教于乐的非正规环境教育方式。植物园是开展全民环境教育的重要平台。环境解说正是推动环境教育的有利工具。因此,为了发挥植物园的环境教育功能,应该在植物园内开展环境解说。

三、我国植物园在环境解说方面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截至 2007年 9月中国有各类植物园 (树木园)234座。除拉萨以外,几乎所有的省会城市均有植物园。从规模上来说,较大规模的有 30余个,共保存高等植物约 1-1.2万种。每年全国各植物园接待的总游人数量约有 1200—1800万人次[11]。

20世纪 50-60年代是植物园科普工作的起步阶段,主要针对有关科技人员和少数师生的小规模、内容狭窄。20世纪80-90年代是中期成长阶段,出现了专门的科普机构和工作人员,硬件环境得到优化,形式、手段得到拓展。科普旅游的概念引入植物园。但植物园科普内容主要还是传播植物学、生态学、园艺学等知识。21世纪至今是植物园科普的成熟期,我国植物园以环境问题为中心进行环境教育。科普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发展,对象、形式、内容、方法、渠道都有了大跨度的进步和完善。科普队伍形成了一定规模[11]。

虽然,我国各大植物园在环境教育方面做出了的努力,包括建设环境教育设施、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组建专业科普队伍、使用众多环境教育手段、方法等。但我国植物在环境解说方面还是存在以下不足:

(一)不够重视环境教育功能和环境解说效果

一些植物园在保护、引种、驯化、繁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效地保护了生物多性,并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挥了较大的生态效益。但植物园对于环境教育方面还不够重视。一些植物园的生态地位虽然十分明显,但因为植物园的知名度低、接待设施简陋、景观吸引力低等因素的影响,有的植物园所接待的游客极少,有的所接待的人员基本上为植物专业、园林专业、生态专业等专业的实习生。这些植物园还只是生态实习基地,并建成为面向公众的开展科学的环境教育基地。植物园在环境教育发挥功能还十分有限。另外,一些已开展环境解说的植物园没有注重解说效果,设置解说媒体时,也很少考虑游客的需要,没有对游客的人口学特征、出游的动机进行调查。

(二)资金匮乏,植物园环境解说方式单一

因为资金的匮乏,一些植物园的解说方式少且质量不高。关于人员解说,一些植物园没有成立专业科普教育的小组。而普通导游无法满足环境解说人员较高素质要求;自导式解说是各旅游区的主要解说方式。其中解说牌是使用最多的解说媒体。但在解说牌的使用上多注重实用功能。解说牌的管理功能有限。警示牌和警告牌在一些植物园极少见。道路指示牌的缺失使游客的定位带来困难;因为没有成为正式的旅游区,一些植物园没有游览指南、地图之类的出版物;标本展室不对外开放;至于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游客中心、多媒体设备就更没有了。

(三)首先是解说内容上单一

一些植物园仅以植物作为解说主题,而与植物相关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森林、生态意义、保护意义等基本没有提及。而且一些植物园除了设置在树上的解说铭牌外,甚至没有设置介绍植物园概况的解说牌;其次是表达表述呆板、生硬。植物园解说在解说植物的科名、属名、种名、中文名、拉丁文名、产地、功用、分布等内容时,采用的是中性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科学描述方法。这种解说表述上较呆板,无法吸引游客的兴趣。受众不能与解说对象之间产生情感的交流,降低了解说效果;警示牌的表达生硬,让人难以接受或设置不明显,警示效果差。

(四)植物园解说媒体设置不当,缺乏人文关怀

一些植物园在设置解说牌高度、位置、颜色、字体、密度时,没有考虑人体工效学的要求,使游客的阅读并不方便和舒适;另外,有些植物园在解说牌旁没有设置供游人休息的长椅,缺少人文关怀;在解说牌的外形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游客的审美需求。外观过于普通,不能吸引游客的注意力;解说牌相对独立,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性差。

四、提高我国植物园环境解说效果的对策

(一)加大投入,重视环境教育功能

植物园以增加大众的环境知识和增强大众的环境意识为目的。植物园除了园林、生态和植物等教育和培训功能外,植物园应将注意力转移到公众身上。增大投入,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和改造景观,优化植物园结构,合理分区,完善植物园设施、提供优质服务为植物园开展生态旅游提供条件。在植物园内开展的生态旅游是将环境教育与旅游的完美结合,寓教育于游览、休闲、娱乐。为了提高环境解说的效果,解说者需要对游客的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性别、所学专业等人口学特征和游览植物园的动机等进行调查,以获得游客对环境解说的需求。

(二)因势利导,综合利用各种环境解说的媒体

分析各种解说方式的优劣,综合使用各种解说方式。解说人员可以跟受众进行双向沟通,且提供的信息量大,是大家喜爱的解说方式。植物园可以成立专业的环境解说小组,构建定点导游队伍。针对目前我国导游队伍文化层次不高、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将环境解说培训纳入导游培训计划,以增加导游员的自然知识和提高环境解说技巧;游客中心,以图片、地图、文本、影像资料、实物 (动植物标本)、人员咨询等多种手段解说为游客提供信息服务;充分利用虚拟解说,建设网站,为游客提供园外解说、互动平台和讨论社区等;改造原有标本室,增加设备,将标本室向游客开放;在门票中印刷植物园地图,开发游览指南等出版物。

(三)改善植物园环境解说的方式,提高解说效果

首先在解说内容上,增加与植物有关的主题,提高受众对植物园的认知;解说牌在讲解植物时可采用与游客所熟悉的事物或日常生活相联系的方法描述,如在解说植物的科、属、种时不妨与游客所熟悉的植物进行比较,在解说植物的功用时可以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用艺术化的语言能使游客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植物凤凰木(Delonixregia.(Bojer ex Hook.)Raf)的解说,“花大型,鲜红色,每年 6-7月开放”、“凤凰花开,就是毕业典礼快到了”,其荚果象刀剑,“小学生们时常捡起荚果来当刀剑互斗”。又如植物黄连木 (Pistacia chinensis Bunge)的解说,老树心材常腐朽成空洞,所以别名“烂心木;中国山东曲阜孔庙前,有子贡手栽的楷树,就是黄连木”[12]在树木园的解说牌可以设计一些让游客和解说资源之间产生互动的解说牌,增强游客的体验。

警示牌在颜色上采用醒目的黄色及配合图片解说能吸引受众的眼球;在表达上使用幽默式和敬语式的提醒更容易使人接受;采用与实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解说,如在“禁止乱丢垃圾”的解说牌旁设置一个垃圾桶;明确指出游客的破坏行为将给游客自身和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将可能减少游客的破坏行为。

(四)合理设置解说牌,体现人文关怀

用独特的外形设计,增强解说牌的艺术感,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解说牌大小、材质、颜色设计上要与解说对象、周围环境相协调,使其与环境形成统一的美感;根据游客的特征、人体工效学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解说牌。解说牌的文字精练,字数不要超过 150-200字,使用简单、易读的语言,避免使用技术术语与行话,多使用短句[12]。在解说旁设置休息长椅。

[1]植物园的环境教育——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侧记[M].

[2]张德生,许能锐,傅国华.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以海南兴隆热带植物园生态旅游为例[J].产业观察.

[3]张佐双,赵世伟.中国植物园的使命[M].

[4]段其武.科普与旅游结合,开展公众环境教育——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环境教育工作[J].环境宣教.

[5]祁云枝.植物园植物多样性保护与环境教育初探[M].

[6]钟永德,罗芬.旅游解说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7]Tilden F.Interpreting our heritage[M].Chapel Hill,N C:University ofNorth Carolina Press,1957.

[8]Sharp C C.The manager,interpretation’s best friend1 RockyMountain2[J].High Plains Parks and Recreation Journal,1969,4(1):19-221.

[9]吴必虎,金华,张丽.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和管理[J].旅游学刊,1999,(1):44-46.

[10]陈晨.通过环境解说实施环境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2005.

[11]李宏,陈享尔.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解说对象与内容探讨 [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

[12]钟永德,罗芬.旅游解说牌示规划设计方法与技术探讨[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6,(2):95-99.

2010-10-22

陈艳 (1981-),女,湖南衡东人,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植物园科普植物
植物园的“虎”明星
华南广州 国家植物园揭牌
大暑傍晚的中山植物园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漫画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植物罢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