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2010-08-15张妮娜
张妮娜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江苏 连云港 222006)
下午刚走进办公室,就看到办公桌上放着一束鲜花和一张卡片,怀着好奇的心情,我打开了卡片,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亲爱的张老师,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鼓励,您的鼓励让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衷心地感谢您!学生:李露。”
李露是我的学生,高二时在我的班上,今年参加高考,考了不错的成绩,高出本一线三十多分,她知道了高考成绩后,第一时间就打电话告诉了我这个好消息。
曾经的李露是个不自信的学生,学习很刻苦,但总觉得自己的成绩不如别人好,她是班级的生物课代表,平时和我接触的机会比较多,因此我对这个学生格外关注。临近学业水平测试时,我发现李露的状态很不好:课堂上,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课间十分钟,她总是埋头看书,几乎不见她休息,在几次模拟考中,她的生物成绩总是离90分(A)差那么几分。看到李露的这种情况,我和她进行了一次谈话,李露告诉我她的压力很大,家长对她寄予厚望,她时刻提醒自己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一定要拿到4A,因此每天超负荷地学习,几乎每晚都学到夜里十二点多,不放过任何零星时间,就连到食堂排队吃饭时间她都带着书,觉得能看一点是一点。李露还告诉我,她觉得自己很笨,下了很大功夫,可是成绩总达不到自己的要求,相比之下,班级里有些同学,平时不见他们下功夫学习,可每次考出来的成绩都比她好。听完了李露的话,我感觉到她很不自信,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聪明,再加上来自父母和自身的压力,使她学习时静不下心来,事倍功半。针对李露的情况,我尝试着让她明白:“一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方面存在差异是很正常的,并非考第一名的学生才是优等生,你每次的考试成绩都保持在班级中上游,说明你已经很优秀了。在老师的眼中,你是一个学习踏实,对老师尊敬,和同学相处融洽的好学生,对待学习,只要你尽力而为就意味着你已经做到最好了,不要苛求自己一定要得第一。另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劳逸结合,时时刻刻都捧着书有时只是一种心理安慰而已,当你学习学累了,不妨把书本放在一边,让大脑放松一下,然后再投入学习,那样学习效率会更高。”听了我的建议,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露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了调整,不再紧张兮兮地只顾埋头学习了,变得心情开朗了,整个人看起来也轻松了很多。在学业水平测试中,李露取得了自己满意的成绩——4A,她很开心,作为老师,我也很欣慰,欣慰的不仅是她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她心态的改变。
李露的事情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赞美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他的著名实验中,利用了“权威性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正是由于老师坚信罗森塔尔挑选出的学生就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使得这些随机挑选出的学生在老师的关爱和期望中,相信自己是优秀的,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最终取得了异乎寻常的进步。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迹”呢?是什么让这些原本能力平平的学生成为“绽放的花朵”?这就是“期望”的神奇魔力。鼓励、赞美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不光对学生的学习,也对他们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逐步将罗森塔尔效应的精髓渗透到我的教育理念中,并付诸实践,在学生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赏识优等生
优等生一般素质好,聪明伶俐,理解能力强,思维敏捷,是让老师、家长“省心”的好学生,可是优等生也有他们的烦恼:来自家长、老师及自己的压力,使得他们一刻不能放松,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做到最好。
我班学生小安是班长,学习成绩优异,成绩总能保持在班级前几名,同时他还是学生会主席,我一直认为小安是个会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协助老师管理班级的同时还能合理分配时间,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直到一次课外活动,我无意中发现全班同学都到操场上活动了,只有小安一个人在教室里学习,后来我从班级其他学生那里了解到,小安常常在同学面前制造假象,让大家误以为他没有花多少时间在学习上,就取得了优异成绩:从网上搜索电视台正在热播的连续剧剧情,讲给同学听,为的是使大家相信他每晚都在看电视;利用班长的权力,活动课要求大家都到操场活动,不准留在教室,自己则暗地里溜回教室学习……这让我感觉到,对待优等生不能太放心,于是,我和小安进行了一次交流。小安告诉我他每天过得很累,其实晚上根本就顾不上看电视,每晚都在忙于学习,这学期有一次考试她的成绩“退”到了班级第六名,她担心这样下去会考不上自己心仪的名校,会辜负家长、老师的期望,所以加倍努力,导致自己越绷越紧,变得疲惫、紧张和焦虑,小安担心其他同学会超过自己,所以想到了制造自己不认真学习的假象。
像小安这样的优等生出现心理挫折的时候,老师首先应给以真诚的鼓励、充分的肯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非常优秀的,只需要再做小小的改进就更好了,只要正确地看待成绩,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第一名也好,第十名也好,都是好成绩,将来都会有很好的发展。另外,老师要及时地为优等生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补偿心理,使他们保持心理平衡,保持旺盛斗志,由此优等生就可能沿着偶然失败—再次表现—表现成功—自信心增强—不懈努力的良性循环轨道前进,在全班同学中就能带来 “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教育效果。
二、激励中等生
不同的学生,其发展现状及发展潜力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如果以优等生的标准看待中等生,看到的永远只能是一无是处的学生,如果能蹲下身子仰视学生,就会发现,其实学生是多么的了不起:他们由一无所知的孩子,渐渐掌握了许许多多的知识,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道理;不但能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而且能够把课外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能够发现未知领域里的很多东西。蹲下身子看一看,那么学生在教师的心目中就会变得高大,有了这种感觉,教师对学生的肯定、鼓励就会发自内心,对他们的期待就会非常真诚,学生自然就能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这种真诚。对待中等生,老师要让他们感觉到优秀其实是相对的,中等生有着他们特有的闪光点,在某些方面,他们就是最优秀的。
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些舞台上大显身手。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可以为中等生设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他们在展示自己的同时,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多的潜力有待挖掘,这样一来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又会更深一层,对学生就会增添更多的欣赏与激励。可见,充分运用激励,是可以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中等生的潜能的。
三、厚爱后进生
老师绝对不能认为可造之才总是那些成绩最优秀的学生,甚至只是几个尖子,那些成绩平平的学生就只能“广种薄收”,至于那些成绩不佳的后进生更是“朽木不可雕也”。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如果受到教师的期待、关心、帮助、爱护,那么他就会得到发展,就会向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变化。要知道学生都是有个性的,其发展的能力、方向都不完全相同,对于同样的问题,或是同样的结果,放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其价值是不一样的。就是在同一个学生身上,教师如果换个角度想一想,就会发现学生某些方面其实还是蛮出色的。
我班学生王超文化成绩薄弱,高一时作为排球特长生进入我校,每天下午都要训练,因此学习时间相对少了很多,加上常常代表学校到外地参加比赛,落下了很多的课程,用他的话说,落下一两节课他还想找老师补一补,可久而久之他觉得一翻开书满眼都是自己看不懂的,上课时老师讲的他也基本听不懂,觉得反正已经跟不上进度了,索性破罐子破摔,就彻底放手不学了。王超说,提起学习,他很自卑,只有拿起排球,他才能找到自信。
看得出来,王超还是很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只是觉得自己落下的太多了,苦于找不到方法,不知从何补起了。对于王超,我首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你有着别人羡慕不已的优势,你是优秀运动员,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怕什么,拿出你打球时的毅力,一定能克服困难的,不要小看自己,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我建议他:落下的课程不知道从何补起,那就不要刻意去想以前学的知识,从现在开始,上课时尽自己最大努力认真听课,课堂上遇到和以前知识有联系之处、不明白之处,先作上标记,课后再找老师问明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老师的帮助,王超的文化成绩稳步提高,最后凭借体育特长生的优势被一所著名的高校录取了。
可见,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需要期待关怀,教师的一句赞赏的语言、一个肯定的眼神对学生来说就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励,是学生前进的无穷动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自己对他们的期望,并使之变成他们的“自我期望”,这一步十分关键。只有学生感悟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才会激发出无穷的力量,才会发展自己。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期望”实现后的所有好处,以及达不成期望时会产生的种种不良后果,通过这种“利导思维”和“避害思维”,可以使学生产生趋利避害的心理,为自己发展努力。另外,教师还要使学生坚信只要努力,这个期望就一定能变成现实,此时,教师还要支持并不断鼓励学生努力去实践这一期望,帮助学生制订具体实践这一期望的计划,把这一期望具体化、行动化,并从中感受实践期望的乐趣,克服实践期望中的挫折,不断鼓励、支持他们朝这一期望方向前进,必要时,要为他们创造实践这一期望的条件和培养他们实践这一期望的技能,最终实现这一期望。
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提醒教师:“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今天,不妨让我们换一种眼光,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学生,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个个都是好学生。作为教师,请不要吝啬你的赞赏和鼓励,坚信每一个丑小鸭都会变成白天鹅,或许每一位教师都能创造出“神奇”,每一位学生都会成为“奇迹”。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方明编.陶行知名篇精选(教师版).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