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学校美术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10-08-15徐秀芝
徐秀芝
(秦皇岛市特殊教育学校,河北 秦皇岛 066200)
聋童由于双耳失聪,存在言语障碍,间接学到的知识少,思想单纯,看事物比较简单。特教学校美术教学如何帮助学生提高美术修养和技能呢?我浅谈几点拙见。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教育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接受、模仿、继承”为基本模式。现代教育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作用是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在美术课上,我不以师者自居,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绘画示范时,我从不让学生跟着我一笔一画地画,不要求学生作品非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对于学生创新的地方,及时表扬、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学生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心情较好,情绪愉快,观察灵敏,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完全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正确使用教具,创造直观形象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美术教具的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丰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手段的丰富利用,导致教具的多样化。美术教具除了笔墨纸等外,还包括以下形式:一是电教手段的运用,多用的是课件、录像、相机等。电教手段形式新颖,清楚直观,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有着其他教具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挂图教学,它经济、简单、方便,与投影录像相比它的优点是可长时间悬挂。挂图可用现成的也可以课前自己绘画制成。事实证明,美术教具的应用是美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历来被视为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具的应用不应只满足一种展示或欣赏,而是要充分利用教具,以达到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教学要求。教具演示要明确,出示时机要得当,展示形式要科学,执教者要充分发挥教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如讲《美丽的海底世界》时,我把各种美丽的海鱼、海草、海底生物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利用视觉功能,仔细地观察,从而激发绘画兴趣。
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灵活制作各种简易教具,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剪贴小乌龟》一课时,我将小乌龟的生活习性通过一段录像,播放给学生观看。通过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看得清晰明了,教学效果很好。
三、加强思维训练,提高思维水平
思维训练几乎贯穿美术教学始终,谁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但人们往往过多地注重造型本身的技能,如构图、比例、透视、色彩、明暗等,过多地强调绘画、工艺等形式的步骤及其表现效果,而忽略比技能更为重要的智力因素,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殊不知能力的发展是智力因素直接作用与非智力因素间接作用的结果。智力是人获取知识与能力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感性材料的积累。因此,让学生多看多记显得非常必要。尽管学生对直观形象有良好记忆,但让他们在机械识记与无意记忆状态下完成具体的形象默写与创作,仍然很困难。针对这个现实问题,我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是调动思维,尽力提供意义识记的条件。我在教学中不仅提供了直观的实物与范图,而且积极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真正调动学生思维。譬如,分析公鸡的外部形态时把它的特性行为联系起来,学生感觉到津津有味,其记忆效果可想而知。二是提醒督促学生有意记忆:A.布置学生对家里实物观察,到学校来默写;又把学校里物象“带”回家去默写,每周训练两次。B.对课堂画过的物体进行及时复习。
打破思维定势是进行思维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学生中,常见的错误思维习惯有两种。一是画得像、准确才算美;二是片面地认为干净、整齐、规则便是美。这些框框根本不属于美术普遍性规律的范畴,严重束缚学生的表现力。就算涉及一些规律,我们也不能把学生置于森严的理性与严密的逻辑管理状态下。就像写作文一样,若一开始向百分看齐,便无从下笔。所以,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永久的概念:艺术的真谛在于创造,创造不等于绝对规则与准确,准确性是相对的,只是生动比准确更有价值。特别是聋童,其认知水平较同龄学生明显低下,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鼓励。因此,我在美术活动课中,一方面尽量多开展简易写生活动课,生动第一,准确第二。另一方面,尽最大努力运用实物、灯片、范图及音像设备于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灵感。此外,我还组织学生参观展览,游历名山大川,亲近大自然,使他们增加头脑中表象贮备,为思维正确定向与创造表现提供取之不尽的素材。
教师要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为此,首要任务是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现代社会,发展很快,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青春。
四、遵循认知规律,逐步深化教学内容
教师要坚持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和训练。教学不仅要有长远的总目标,而且要有分段实现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只有在不断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过程中,才能牢固掌握造型规律及有关知识和技能,才能得心应手地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事物。
针对双耳失聪的聋童,我在美术教学中循序渐进,多次重复,反复启发,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习惯的范围,从多方位、多角度思维。比如《冬天的回忆》一课,我先让同学们回忆、想象一下,冬天有什么景色?一年四季有什么不同?冬天我们都会做些什么活动?学生经过回忆、联想后回答:冬天有雪可以打雪仗、堆雪人;冬天有春节,可以放焰火、包饺子、穿新衣服等,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同时学生还认识了世界的美妙、大自然的清新,激发了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为了打好坚实的基础,习作应以长期作业为主,这样便于学生领会教师的指导,以及深入理解、反复校正和进行探索。教学上的严格要求也主要体现在长期作业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长期作业的重要性,对各种不良倾向要及时加以纠正。同时,也要布置一些短期作业作为辅助,使写生与构图相结合,记忆、想象和速写相结合,以避免学生在长期作业中容易出现的观察力迟钝及画面板、腻的缺点。
在基础未打好之时,对于那种专门追求风格、流派的做法,教师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和纠正。要让学生认识到:没有浑厚的基本功作基础,单纯地去追求某些风格、流派的做法是有害无益的。因为学生不仅要具备照着物象摹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自己理解、记忆和想象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具备全面的造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