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谐中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
2010-08-15刘正银
刘正银
(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江苏 海门 226100)
埃利奥特(原哈佛大学校长)曾说:“真正的教育目的是使个体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1]历史教学要实现教育的这一目的就必须构建真正高效的历史课堂。真正高效的历史课堂能促进学生个体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完美整合实现的过程。它有以下几个特征:①目标预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②预定和生成的有机统一;③教学的高效知识量较高;④教学生态系统处于动态和谐和平衡;⑤教师教学行为教师工作室以学生发展为取向。
那么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呢?我认为,在和谐中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是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和谐教育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2]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和,相应也。”孟子曾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在《天论》中写道:“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董仲舒宣扬“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可见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注重强调和谐。科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是一个和谐。和谐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按照内在的规律协调运转的最佳状态,是一切美好事物最大的特征。和谐是古往今来人们的共同的追求,理所当然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追求。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重知识,重概念灌输,重分数,轻教学过程的和谐高效。“不和谐”充斥着我们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各元素间结构欠合理,关系欠和谐,影响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追求和谐课堂能较大程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通过和谐教育,不仅能使课堂气氛和谐,而且能培养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充满希望的学生,这既是社会需要的,又是倡导和谐教育的意义所在,更是所有教师追求的教育境界。“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差异,赏识学生的成功,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3]为实现这样的目的,教师应把和谐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宗旨,抓住课堂这个突破口,促进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在追求和谐教育的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和谐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的航向
和谐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完美整合。如 《罗斯福新政》一课,教学目标包括: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罗斯福的人生历程及新政的提出和实践;(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两个阶段;(3)掌握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罗斯福的人生历程理解他的性格对新政推行的作用;(2)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理解、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特点;(3)运用具体史实探究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罗斯福不怕困难推行改革的勇气;(2)体会国家政权在克服经济危机中的作用;(3)体会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作用;(4)面对2008年开始的次贷危机,假如你是美国总统,你该怎么办?
这些目标不仅符合课标、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自主学习。同时,学生是不同的人,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适合自我发展的个性目标,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必要前提
1.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观点,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
马斯洛认为:“人总是要不断地寻求一个更加充实的自我,追求更加完美的自我实现。”[4]当每个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出现更高的需要。而这一过程正是不断追求更加完美的自我实现。当教学满足了师生间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后,他们能因此发展自尊、自重,满足人格上的平等。当满足了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后,学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才能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和承认,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整个学习过程,避免不必要的烦恼、恐惧。因此,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观点,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让师生在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创设宽松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使潜能等到更大限度的发展。如果学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就会表现出过度焦虑、心慌意乱、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混乱等心理,学习就会受到干扰。哲学家罗素说:“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本能,而不是压抑学生的本能。”所以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放飞思想,展开想象,张扬个性,为进一步探究活动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主体探究精神和能力。
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 ‘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5]和谐的师生关系所创设的和谐历史课堂氛围,就成为了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
三、开展和谐而愉快的教学过程——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重要保证
教学过程要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而要实现学生自我建构,就应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愉快因素”,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教学情景中激发和训练思维能力,在体验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从而有更多的收获。例如我在设计高中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课堂教学时,重点运用了体验式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即充分利用课堂的空间,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创造出让学生认知有所感受,心灵、情感有所震动的学习情景,促使学生经历一种内在的、知识与情感一同参与的学习过程。在历史情境中,帮助学生感知历史,形成历史表象,并通过对历史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具体而言,在方法上,一是编演历史短剧,角色体验使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中,让所有在场的学生都参与到剧情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在亲身的参与体验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探究历史、感悟历史的浓厚兴趣;二是通过畅想:(1)没有孝文帝之前的北魏统治者的统一和改革,孝文帝的改革会是什么样子?(2)没有冯太后的支持,孝文帝的改革会采取什么样的形式?(3)没有孝文帝的改革,中国北方的历史发展又会是什么状况?……通过畅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完美的教学过程应该是经过精心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平等、合作、流畅、丰富,是历史课堂教学和谐美的主旋律。我们不可能每堂课都做好,但可以当作是一种美的境界的追求,这样教学一定能逐步开展好。
历史课堂教学是个动态的过程,随机性、生成性、偶发性的教学行为都为教师的点评提供了机会。教师不仅要很好地驾驭课堂,而且要及时指正、辩驳,以使学生纠偏补正,形成共识。充满动态的情景、生机盎然的课堂、适时的充满睿智的甚至是带有激情的点评为激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提供了机会,也许学生的思想观点还很幼稚,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但它反映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思维活动,教师适时性的点评能使他们有拨开云雾、识见庐山真面貌的感觉,提高认知能力。在课堂上及时真诚地给予表扬,不厌其烦地进行点评,直言不讳地引导,这样的课堂,教师教得带劲,学生学得开心,教学过程怎么会不和谐,历史课堂效率又怎么会达不到最优化呢?
四、采用和谐的学习方式——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重要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要努力使学生把获得知识不当成最终目的,而当成一种手段,使知识不变成静止的、僵死的学问,而经常起作用于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作用于生动和连续不断的精神财富交换过程中。”[6]即不断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探究式”、“体验式”、“合作式”等和谐协调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地发展。为此,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历史课堂,充分展示教师教育智慧,使学生在轻松、和谐、自由的空间里,收集资源,合作整理资源,互讲互补,使课堂成为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利用它引导学生探究、合作、体验,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学习中自由、主动驾驭知识的成就感,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与他人合作学习的快乐。通过这样的和谐的学习方式,不断挖掘他们的潜质,从而求得历史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五、制定和谐的评价方法——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助推器
教育评价 “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已经取得的)或潜在的(还未取得,但可能取得的)价值作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7]。通过教育评价,教师“想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已做了些什么,下一步该做什么;学生已经掌握的或能做的东西;不知道或不能做的东西”[8]。要通过适当的评价体系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达到教育价值的增值,历史教师在每节课或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之前就必须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制定恰当的评价目标体系,并据此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和具体的评价指标,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收集各种信息,监控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激励学生,而不仅仅是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评价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根据学生实际,以创新为主要指标,使笔试、口试和操作三结合,自主测评、同学测评、家长测评与老师测评相结合,分数、等级与评语相结合;在评价内容上做到四个延伸:考试向考查延伸、期终(中)向平时延伸、课堂向课外延伸、智力因素向非智力因素延伸;“在试卷内容上做到五个渗透:渗透知识应用、渗透课外知识、渗透开放性题目、渗透社会热点、渗透创新能力”[9]。
总之,科学的教学目标和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快乐的学习过程、愉悦的学习环境和灵活的学习方法保证了历史教学效率的最大限度的提高,它不仅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要求,更是培养造就一代高素质新人的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树立科学发展观,通过和谐教育的实施,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全面、和谐地健康发展。
[1]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2]卓立,项红.和谐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3]易建平.刘京海学校管理思想的精髓:平实与人(一).
[4]韩敏.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课堂气氛.
[5]陈明.课堂气氛的营造是教学的关键.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7]罗传俊.多元化教育评价初探.
[8]王蔷主编.英语教学法教程.北京师范大学.
[9]陈杨霞.让生命活力在历史课堂中竞相迸发[J].历史教学问题,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