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生文言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0-08-15陈付春
陈付春
(盱眙县旧铺中学,江苏 盱眙 211731)
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性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青睐。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教师一定程度的引导下,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在高中语文课程中,文言文占据了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文言文学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能否全面提升。从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以后,个性倾向渐渐明显,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呢?我就此问题,略谈一些看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主动性是自主性学习的重要特征。许多学生不愿学文言文,主要原因是对文言文缺乏浓厚的兴趣。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并能使之产生乐于学习的情绪体验。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对文言文产生了学习兴趣,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只有教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教师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学习古诗文对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能力作恰当的心理估计和充分的信任,及时把这个估量和信任传递给学生,使其产生能够自学的信心。再次,教师要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学好文言文是升学和提高涵养的需要。最后,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激趣,如巧设导语、播放直观形象的课件、深情范读、介绍与文本有关的趣闻轶事,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立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是最好的老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直接教给学生自学能力,但可以从方法上加以指导,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获得新的知识,使其从心理上认为“我会学”“我能学”。
1.指导学生制定计划
《礼记》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自学应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在计划的指导下,自学才能合理地安排时间,恰当地分配精力,确保各个环节有条不紊。教师要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制定好自学计划。计划不仅要有时间上的规定,而且要包括具体步骤和措施,以及将要达到的效果,等等。
2.强化学生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习的首要环节。掌握必要的预习方法,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提高自学的质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预习:(1)多读,即反复诵读文言文,读准字音、句读,读出语气、语调,感悟文章感情和大意;(2)多查,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3)多归,将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字、词类活用和常见句式等文言现象进行归类总结;(4)多记,即记下自己经过思考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以便集中向老师和同学请教;(5)多疑,即在预习的过程中大胆质疑,并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获得对文本更深的感受和体验;(6)多练,即在前面的基础上做适量的练习,巩固和强化自学效果,从中发现不足。
3.培养良好的自控心理
文言文学习相对枯燥乏味。在自学时,教师应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到态度端正、心绪安定、思想集中,不因为遇到疑难问题就心烦意乱,不能自控,甚至半途而废。教育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更佳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从容的自信,是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的心理保障。
4.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
思维能力是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核心。在自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独立自主的情况下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教师要扮演好学生自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角色,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伴侣。
三、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改变文言文课堂的沉闷单调气氛,使学生融入文本情境来理解教材,提高其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品味欣赏的能力。情境教学法不拘一格,可以分饰角色,表演体会;配乐诵读,渲染情境;图片展示,形象直观,等等。这些教学情境可将学生带入文言文意境中,使之“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能够激发学习热情,增强自信心。这样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通过轻松的语言、亲切的笑容、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经常深入到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建立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另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往往会受到集体气氛的影响。在一个自学氛围浓厚的集体中,学生个体的热情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因此,营造轻松愉快的自学氛围尤为重要。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比赛,如背诵比赛、翻译比赛、抢答比赛。如果教师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可以使学生大脑神经细胞兴奋更加活跃起来,极大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语文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及其他学习交流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取长补短,从而进一步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积极鼓励评价,感受自主学习成功的愉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心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人性中最深切的素质,是被人赏识的欲望。当劳动成果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扬时,人在今后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劳动中去。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多种形式和从多方面给予积极评价,使之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对自学得好的学生,要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更高的期望;对于自学得不理想的学生,要尽量多激励,少批评,不打击,最大限度地保护其自尊心。
《成功心理学》告诉我们:“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经常获得成功,可以使人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产生情感愉悦,萌发进一步努力的欲望。要让学生感受到自主性学习成功的快乐,一方面,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如检查自学情况时,较难的问题多给成绩好的学生回答,容易的让给能力低的学生回答,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机会和成就感。另一方面,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可以适时地、恰到好处地给以启发、点拨,搭建平台,帮助其顺利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相信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进行自学,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自主思维的空间,将学习方法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和监督,避免“放羊”现象。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秉持先进的教育理念,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生文言文自主性学习能力就一定能够得到科学而有效的培养。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袁金华.课堂教学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3]吴永军主编.新课程核心理念例解.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7.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0-1.
[5]李如密,唐爱民,祝令华.现代教育理论.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