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贺岁片《不见不散》精彩对白的会话含义解读
2010-08-15冀倩
冀 倩
(黄山学院 外语系,安徽 黄山 245041)
一、引言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高成本、大制作的国外大片大量涌入中国,并迅速垄断了中国电影市场。在国外大片一统天下的局面下,冯小刚的贺岁片异军突起,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牢牢坐稳了中国影坛贺岁片霸主的交椅。之后冯小刚在贺岁片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如今他的贺岁片成了影迷们年末岁尾一个“不见不散”的约定。《不见不散》作为冯导第二部为其奠定中国影坛地位和票房号召力的电影,与《甲方乙方》一样延续了王朔幽默调侃的基调,加入了小人物的温情。[1]影片描写一对在美国谋生的青年邂逅洛城,在几次聚散离合中感情越来越深,最后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冯导电影的最大特点是运用精挑细选、千锤百炼的特色台词来突出喜剧效果。[2]片中精彩幽默的对白在让人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让人感动不已。本文以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为依据,从会话含义的角度对影片中人物的精彩对白进行深入分析,力图更为准确地捕捉人物语言的弦外之音,剖析这些弦外之音的功效,从而更好地赏析这部影片及冯导的其它影片。
二、违背合作原则的会话含义推导
GriceH.P.(1967)认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必须遵循合作原则(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才能使交际顺利、和谐地进行,否则就会引起误解。这一根本原则具体体现为四个准则:(1)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即所说的话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2)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即说话要真实,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和缺乏足够证据的话;(3)关联准则(Relation Maxim),即要与谈话有关联;(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即说话要清楚明白,避免晦涩和歧义,说话要简练,有条理。[3]然而,在实际的交际中说话者对合作原则的有意或无意的违反,不仅不会使交际难以进行,反而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话语效果。以下就分别从违背四个合作准则的角度来分析《不见不散》中部分精彩对白的妙处。
1.对量的准则的违背
例1:
刘元:“能评价一下原来的刘元吗?”
李清:“我一直对你印象挺好的,你人很乐观,鬼主意也多,就是有点淘气。其实你是个挺招女孩子喜欢的人,就是说话有点刻薄,但心地还是很善良的,对我也很好。只是因为几次遇上背运的事,搞得我一次比一次狼狈。我真是怕了,不知道以后还会发生些什么事情?所以我才离开你,躲起来不敢再见你。”
因几次遇到倒霉的事,刘元和李清这对欢喜鸳鸯不欢而散,但刘元对李清念念不忘。分别一年后,他很想知道李清对他的真实想法,于是假扮盲人,跟李清见面。单纯善良的李清防不胜防,看到一个曾经生龙活虎的人突然失明,心如刀绞,开始不自觉地违背量的原则向对方倾吐衷肠,一句:“能评价一下原来的刘元吗?”竟引出李清一肚子的心里话,不仅谈了对刘元的印象,而且分析了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表达了她对刘元的好感,解释了她一年前为什么选择离开。这一切让刘元感到得意,他们之间的关系又因此推进了一步。
例2:
刘元:“你去旧金山干嘛啊?”
李清:“见个人。”
刘元:“见谁啊?男的女的啊?”
李清:“你这人的好奇心怎么这么重啊,我见谁跟你有什么关系?”
刘元:“我就随便问问,关心你,怕你交友不慎,现在骗子多啊。”
李清要去旧金山,拜托刘元帮她看花店并教几个孩子学习汉语,刘元唯恐李清去约会他人,于是“多此一举”,细问李清去干嘛,去见谁,而李清早就猜到刘元的真实意图,却偏偏话说一半吊他的胃口,这时刘元也不肯被识破,在说出出于关心对方之后,又补充说怕她交往不慎。这对鸳鸯一个说得多了,一个说得少了,均违背了量的原则,但这种违背恰恰刻画出了二者含蓄而有趣的暧昧关系。
2.对质的准则的违背
例3:
刘元:“能替我送一束花给你吗?”
李清:“应该我送花给你呀。你喜欢什么花儿?是红色的,还是蓝色的?——对不起,我忘了你看不见了。”
刘元:“没关系,我可以闻。眼睛看不见了,嗅觉就发达起来。”(偷瞟美女)
李清(察觉):“咱们走吧。——呦,这是谁的钱包啊?”
刘元:“哪儿呢,哪儿呢?——我又能看见了,这是爱情的力量!”
以上对白中,刘元用失明的假象套出了李清对他的好感,他略施小计的目的已经达到,但为了不让李清识破自己的花招,他继续假扮盲人,但始料未及的是,窗外走过一个美女,他情不自禁地偷瞟了一眼。这个细微的动作被细心的李清觉察到了,她恨自己轻易地相信了刘元,于是决定拆穿他,假装说看到了钱包,毫无防范的刘元立即低头去看,刹那间他意识到自己的小聪明被识破,于是立即反应说是爱情的力量让他重见光明,让李清哭笑不得。在这段对白中,虽然刘元和李清都违背了质的原则,但也反映出二人的聪明与俏皮,同时也体现了刘元用情良苦。
例4:
李清:“这鞋是给你买的,你要是不喜欢,出门就可以扔了。”
刘元:“说实话,你这人挺没劲的,我真有点烦你。”
李清特意从旧金山为刘元买了双鞋,自然不希望刘元扔掉,而刘元第一次收到自己心爱的人送的礼物自然心里乐开了花。但两人一个说不喜欢就扔掉,另一个说有点烦对方,显然违背了质的原则。但也正是这心口不一的说辞显示出双方打情骂俏的亲密。
3.对相关准则的违背
例5:
刘元:“咱们得因材施教。我也想今天晚上就打冲锋,明天一早就把蒋介石几百万军队全部消灭掉,可是不行啊,李清同志。我们今天大踏步的后退就是为了明天大踏步的前进。谈恋爱还得从眉来眼去拉手亲脑门开始,然后才能那什么呢。得从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入手然后再说其它。”
李清办了个中文学习班,刘元帮着教课,教给学生中国人打招呼的方式,一见面就问李清“吃了吗”,这让李清大为不满,她认为刘元不负责任,刘元试图解释,于是就有了上面一段话。他从因材施教扯到打仗,又从打仗扯到谈恋爱,最后又转到培养学生兴趣上来,表面上违背了相关原则,但仔细琢磨刘元所言也确实不无道理,教育孩子跟打仗和谈恋爱有异曲同工之妙。刘元的话让李清无言以对,最后竟然无端被刘元教训了一番。由此体现了刘元作为一个男人的诙谐和智慧,也增加了李清对他的好感。
例6:
李清:“这不是钱不钱的事,你就是没有大志向!”
刘元:“这是喜马拉雅山,这是尼泊尔,这是青藏高原。由于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尼泊尔王国温暖湿润,四季如春,而山的北麓由于寒冷则终年积雪,如果沿着山腰打开一条通路,将湿气引到山的这一边来,那中国的青藏高原该会变成多少鱼米之乡?”
李清:“那我也觉得你这想法挺绝的,我发现十个我加起来也没你聪明。”
每个女人骨子里都有望夫成龙的想法,刘元到美国几年都没有混出个样子来,这让李清觉得他没有志向。听到这话,正在吃饭的刘元立即放下碗筷,不假思索地又一次违背了相关原则滔滔不绝地说出了关于青藏高原的“伟大”构想。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回答,却让李清出乎意料地佩服起刘元来,因为她发现刘元原来是大智若愚而已。
4.对方式准则的违背
例7:
刘元:“Hello,excuse me!Ihave good news for you.”
李清:“对不起,我听不懂English.”
刘元:“我叫霍华德,欢迎你到美国来,你们中国菜很好吃。”
这是刘元第一次在美国见李清时的对话,明明两个人都是中国人,刘元却先用英语跟李清搭讪,在李清说自己听不懂英语之后,他又模仿老外说中文的腔调跟李清问好,这明显违背了方式原则。但很显然刘元的说话方式逗乐了李清,也凸显了刘元幽默可爱的性格标签,使李清一下认出了他。
例8:
刘元:“看来你是对的,我的确是个克星,把自己都克了。现在的刘元,是个瞎子,是个废人。难道我还能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去憧憬什么,去追求什么吗?我的眼前一片漆黑,只有在梦里我才能见到光明,回到阳光灿烂的记忆里,有几次我梦见了你,你如此清晰地站在我的面前,使我激动不已。一旦惊醒,心如刀绞。我拼命想看见哪怕一丝的光亮,可我只能听,用听觉去想象……能替我送一束花给你吗?”
这是刘元在假扮盲人时对李清发的感慨,可见刘元一改往日嬉皮笑脸的样子,变得“安静”了、“清澈”了、深沉了,这显然违背了他自己原本的说话方式,但却让李清觉得他是一个真性情的人,对他的谎言深信不疑。
三、结语
通过对影片《不见不散》部分精彩对白会话含义的推导,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这些精彩对白无论是对人物性格刻画还是对故事情节的推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是这些或违背量的准则,或违背质的准则,或违背相关准则,或违背方式准则的对白使得冯氏贺岁片充满了市场号召力,成为了当今大众文化的一道惹眼的风景。
[1]戴锦华.冯小刚归来.央视国际百家讲坛,2005-2-4.
[2]解兰,秦岁明.冯小刚贺岁电影中流行性大众美学元素的分析[J].电影评介,2009,(06):20.
[3]Grice H.P..Logic and conversation.In:Cole P.,Morgan J.L.ed.syntax and semantics.Speech acts.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Vo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