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继续弘扬老山精神的实践意义
2010-08-15盘金贵盘亚玲
盘金贵,盘亚玲
(1.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广西南宁 530006;2.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昆明 650092)
一、历史记忆中的老山
老山地处云南省麻栗坡县境内,位于猛硐瑶族乡铜塔村委会,马嘿、小坪寨、垮土自然村坐落于老山上。老山地区群山连绵,突凸而起,与扣林山相连,隔盘龙河与八里河东山相望。老山地区是云南省麻栗坡县通往越南河江省的边境要塞,老山主峰海拔高 1422米,因对越自卫还击战闻名于世。老山地区居住着瑶、壮、苗各民族,以瑶族为主体,属于蓝靛瑶支系。
瑶族先民在历史上不远万里辗转迁徙来到老山地区,这时中国疆域版图已基本形成。根据老山地区人们的历史记忆,历史上从各地迁来老山地区的不止瑶族,还有苗族、壮族和傣族,较早生活于这一地区的主要是傣族,19世纪时壮族、瑶族和苗族相继从不同地区迁来。
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老山地区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9世纪 80年代中期,法国殖民者从越南北部先后多次通过天保船头水路、猛硐陆路进犯我国西南边疆领土,猛硐地区一时成为侵略者进一步侵犯我国的跳板,老山遂成为法国入侵边境的咽喉。1979年,越南当局无视我国政府的警告,在我边防部队撤走的情况下,侵占了老山等边境一线要点,并越境构筑工事,埋设地雷,严重侵犯中国主权。为了捍卫祖国神圣领土,遵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1984年 4月 2日至 5月 1日,我国边防部队发起了老山自卫还击作战,一举收复了被越军侵占的我国领土。随后,全军各轮战部队和云南边防部队在老山地区展开数年的防御作战,广大官兵用鲜血和生命维护了祖国西南边疆的安全和领土完整,谱写了新时期壮丽的诗篇。自卫还击战过程中,老山地区基本农田、房屋、校舍受到严重破坏,大量边民伤亡,边境各族人民依然以忘我的精神投入支前。各参战部队、边防官兵和边疆各族群众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铸造了 “艰苦奋战、无私奉献”的老山精神。
二、老山精神的时代内涵
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人民子弟兵流血牺牲无所畏惧、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吃苦奉献无怨无悔,表现了对党、祖国和人民的赤胆忠心。他们忠实听党指挥,继承了我军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展示了新一代军人的风采,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
“老山精神”的内涵包括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甘愿吃亏的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不畏一切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南疆勇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胜利,为祖国赢得了荣誉,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生动教材,将永远成为激励人们前进的力量源泉。
在长期的边境防御作战中,广大参战官兵和民兵民工继承和发扬了我党我军的优良革命传统,前仆后继、英勇善战,叫响了 “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口号,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西南边疆的安全,为祖国做出了老山人应有的贡献,谱写了新时期最可爱的人的壮丽诗篇,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以爱国奉献为核心的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
三、新时期弘扬老山精神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老山精神是边境地区民族团结与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法宝
社会发展的脚步从没有停止过,老山地区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追求发展的步伐,尤其是随着封建剥削制度被社会主义制度瓦解,猛硐地区民族歧视、迫害的现象基本被湮没在新时代的浪潮之中。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之间加深了信任和尊重,各民族的交流不断扩大,“在长期的迁徙流动中,瑶族人民不断地和别的民族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互相交往,互相联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1](P32)老山地区各民族的族际通婚也得到族内认同,原来只能进行族内互婚的隔阂被打破,人们恋爱的基础开始由强调本民族向看重对方能力方向发展,族际通婚越来越普遍。老山地区各村寨瑶族家庭就普遍存在族际通婚现象,汉族、苗族、壮族、瑶族通婚已不成为一种禁忌。
老山地区的族际通婚是各民族相互交往的结果,也是其重要表现形式,是民族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性民族关系,也是民族素质不断提高的内在体现。除此之外,放眼望去,整个边境地带,小的格局是各民族聚居,大的格局是各民族相互杂居,民族关系是基于民族之间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从各民族迁来边境地区之后,民族之间的互助从来就没有间断过,特别是边境地区各族群众在共同面对法国殖民者侵略、越南进犯我国主权的时候,各民族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这种强烈民族认同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各民族始终紧密团结,在那个历史时代是有着共同的历史命运和责任感的,边境地区各民族的国家认同也是在国家危难时刻得到增强的。现阶段,边境民族地区面临的更为重要和深刻的任务是提高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边境地区取得的各种成绩是与各族历史上长期艰苦奋斗分不开的,边境地区的将来发展还需要边境地区各族群众继续坚持艰苦奋斗,它是边境地区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法宝。
(二)老山精神是边境地区继往开来的动力源泉
边境地区各族群众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相抗争的过程中发挥了自觉能动性,在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中,继续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还具有特别的意义。一方面,边境地区的现实物质基础条件还要求我们务必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边境地区虽然经过几代人的建设,但基础条件还相当不完善,战后重建步伐缓慢,交通建设滞后,信息闭塞,教育条件还十分匮乏,人力资源条件还远远难以满足边境地区的建设,人们的思想观念还相当程度具有封闭性,对于自身发展的紧迫性和国家政策还存在一定的不理解,边境地区的现实基础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另一方面,虽然边境地区加快了发展步伐,国家也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了特殊照顾,改善了边境地区的基础条件,但与中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拉大了,这就更需要边境地区继续弘扬艰苦奋斗,后来居上,立足边境地区的优势,加大发展步伐,才能在沿边开放战略下取得更大的成绩。
(三)老山精神是边境地区军民团结、促进边境地区繁荣发展的重要思想力量
边境地区薄弱的现实基础条件,就决定着依靠自身的能力来推动发展难度是非常大的,也是难以想象的。边境地区的发展与驻地部队的参与密不可分,视驻地为家、参与边疆建设与密切联系群众是我边防部队的光荣传统。老山地区村寨的规划与建设都能得到驻地官兵的积极参与,边防官兵积极投工投劳参与到边境村寨的发展上来,一同展望边境地区的美好蓝图。军民共建,体现了军民一家人、鱼水情的难舍难分关系。军民团结搞建设是促进边境地区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
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老山精神有助于凝聚各民族力量,积极响应国家在边境地区的投入,用好每一分钱,做好每一件事,不甘落后,不忘本,团结一致为实现小康社会注入新的动力;继续弘扬老山精神有助于各民族认清边境地区境情,加快发展而又不脱离实际,它是老山地区各族人民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思想力量。
(四)老山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开发边疆、维护祖国稳定的真实写照
边境老山地区是我国领土主权完整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边疆稳定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各族先民经过频繁迁徙到最后扎根于老山地区,就以主人翁的身份共同开发了祖国的边境地带。但边境地区社会生产力还很低下,各民族还要面临艰苦的自然条件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正是这样的自然与社会环境迫切要求边境地区各族群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正是这样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有力凝聚了边民的爱国、护国之心,以边境老山地区为发展根据地。边境老山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凸显了它在战略上的特殊意义,这就势必成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垂涎三尺的必争之地,历史上发生在老山地区的战火硝烟可以说是一种不幸,老山人却在战火的摧残下,更进一步增强了维护祖国稳定的信心和决心。
(五)老山精神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表现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全体民族成员和社会成员所共同认可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所认同的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所共同奉行的价值信念和信仰,所共同选择的价值实现途径、方式或道路。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角度看,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所概括的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历史合理性和现实针对性。这就是:“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其中爱国主义价值观是民族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在爱国主义价值观中,价值主体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社会、中华民族人民;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是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根本利益和需要;价值目标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
老山地区在法国殖民侵略的历史时期就开始形成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在长期的边疆开发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内涵。边疆各族人民因相同的历史命运紧密相连在一起,在国家领土和主权受到威胁的时候,边疆各族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以 “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誓言坚守老山每一寸领土,边疆各民族都能舍自我小利益,维护国家大利益。在老山地区还时常听到人们谈起自卫还击战的一些趣话,如老山妇女引以为豪地说“只要妇女在、老山阵地就在”。在历史困难时期,老山人并没有忘记祖国,而是时刻做着战斗的准备。“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老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民族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六)老山精神是有效贯彻执行民族政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处理民族问题、化解民族矛盾、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多民族国家及其政党的重要任务。我国的民族政策是党和国家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和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客观实际制定的,本质上是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行为准则”[2](P391)。我国民族政策旨在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进步和发展,以少数民族群众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就极其重视我国边疆民族问题,采取综合扶持和照顾政策加快边疆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巩固了边疆民族团结,有效调节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纠纷,有效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老山地区是典型的民族聚居区,国家非常重视边疆的建设,特别是战后恢复重建工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重点支持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了边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但是由于边境地区先天的不足,境情十分复杂,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还很落后。这些不利条件,一方面制约了边境地区自身发展,在更大程度上不利于民族政策在边境地区的实践,如果政策客体对于政策理解不够,那么就会给政策实施带来很大阻力。同时,民族政策要在边境地区得到有效实施,一方面要求政策的制定要符合边境地区的客观实际,另一方面也需要边境地区自身主动适应政策要求。这就需要边境地区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国家民族政策才能在边境民族地区发挥应有价值,“归根结底要依靠民族地区各族人民进一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3](P459)同时,“不断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但是解决中国民族发展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当代中国全部民族问题的前提和基础”。[4](P237)实践证明,老山精神是实践民族政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老山地区各族村寨认真实践了 “兴边富民”行动、温饱示范村、小康示范村、新农村、整村推进等一系列国家政策,它们旨在加快边境地区经济社会较好较快发展,并且在内沿地区产生了积极的辐射效应。这些政策的成功实践离不开边境老山地区各族群众的积极参与,离不开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正确指导,更离不开老山人默默无闻、艰苦奋斗的作风,一代又一代老山人必将永远继承和发扬老山精神,它是我们认清现实、脚踏实地搞好建设的资本,必将为老山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注入新的血液。
[1] 玉时阶.瑶族文化变迁[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 金炳镐.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3] 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4] 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