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江(广东界首——肇庆段)通航资源的研究
2010-08-15张浩谭箭
张 浩 谭 箭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 430063)
西江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天然河流,流量仅次于长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马雄山,向东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区),全长2216 km,流域面积3.531×105km2,为跨省航道。
西江干流流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向东13 km至界首大源涌口进入广东省境内,至封开县有贺江汇入,至云浮市南江口有罗定江汇入,至高要市南岸有新兴江汇入,至三水市思贤滘口向左分汊与北江汇合,干流至天河向左汊为容桂水道,至百顷头又分为两汊,左汊为磨刀门水道,右汊为虎跳门水道,虎跳门再经崖门出海航道(黄茅海)注入南海,全长352 km,途经肇庆、云浮、佛山、江门四个地级市的封开、郁南、德庆、云安、高要、端州、鼎湖、三水、南海、高明、鹤山、中山、珠海等13 个县(市、区)。
西江(界首~肇庆)河段是联接东、西部地区的“黄金水道”,是我国水运建设重点“两横一纵两网”主通道中的“一横”。西江流域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径流量大,河面宽阔,河道顺直,水流流态好,含沙量少,河岸及河床地质构造稳定。因此西江干线发展航运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西江河水分汛期和枯水期。汛期洪水陡涨陡落,洪峰历时短,一般在5 月~10 月,11 月至次年4 月为枯水期。河段两岸均为丘陵山地或低山丘陵冲积层,河岸多为沙质粘土,河床质为沙或岩石,稳定,水面宽阔,一般在500 m~1000 m;降雨主要集中在4 月至8 月,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484 mm,雨量充沛。
1 西江流域的近期整治与远景规划
对西江航运干线的建设,中央和两广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早在1980 年,国家计委、交通部联合工作组考察西江时,就提出了西江水运开发建设航道尺度应按近期、远景考虑。近期航道按通航两艘千吨级驳船组成的分节驳顶推船(单列式)建设,远期航道按通航一艘推轮顶四艘千吨级分节驳(双排双列)建设。1981 年6 月5 日,国家计委以计交[1981]358 号文批复了西江航运建设工程设计任务书,正式批准了开发西江航运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1983 年9 月广东省航道局规划设计室完成了《西江航运建设广东段航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的编制,1984 年国家计委以计鉴[1984 ]号文下达了“关于对西江航运建设广东段航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审查的复函”的批复,航道建设标准为:通航保证率98%,航道底宽60 ~80 m(除平洲水道入口段即登洲头至大刀湾3 km航道为60 m外,其余河段均为80 m),水深为2.5 m,最小弯曲半径为500 m,弯道适当加宽。
西江航运建设广东段航道建设工程于1986年开始施工,1990 年12 月完工,历时4 年。经西江航运建设广东段航道整治一期工程建设后,通航条件得到提高和改善。由于“四滩”(包括界首滩、蟠龙滩、新滩、都乐滩)河段一些边界条件的变化及洪水影响,主流左右变位,航槽摆动,导致“四滩”在枯水期较易出浅。为保证西江流域千吨级航道畅通,1997 年~2001 年在一期建设工程的基础上西江进行了“四滩”完善性整治工程,整治后通航条件得到改善。
2 航道整治与上下游关系
现阶段航道整治后,西江界首至肇庆段升级为内河Ⅱ级航道,2000 t级普通货轮可直达界首。西江上游广西段,南宁至梧州航道按内河Ⅱ级航道标准整治。西江下游肇庆至虎跳门口,全长168 km,全程按双向通航3000 t级海轮航道建设。建设标准为:航道宽度100 m,航道水深6.0 m(其中炸礁区航道水深为6.5 m),弯曲半径650 m,通航保证率98%。
西江上游广西段航道尺度偏低,对西江界首至肇庆段,近期按内河Ⅱ级航道标准进行整治。正是考虑到了与西江上游广西段的衔接问题。综合考虑与上下游的衔接问题,西江界首至肇庆段,该河段近期升级为内河Ⅰ级航道意义不大。现阶段按照内河Ⅱ级航道整治后,足以满足西江的货物运输、吞吐量及船舶航行的要求。
3 西江船舶尺度与航道尺度之间的关系
目前西江的运输船舶主要以广西、广东籍船舶为主,另有部分海轮入江运输船舶,其以300 ~1500 t 散货船、500 ~1500 t级集装箱船、500 ~2000 t级沙船等运输船舶为主。运输船舶主要为自航货船,基本没有顶推和拖带船队,运输的货物主要为水泥、煤炭、矿建材料、油气和集装箱。其中水泥、煤炭主要由贵港、梧州运至珠江三角洲地区;矿建材料由采沙船从西江采沙后运至珠江三角洲;油气主要由广州港运至西江流域;集装箱主要由西江运往港澳。西江船舶营运以贵港~珠江三角洲航线;云浮~珠江三角洲航线、肇庆~珠江三角洲航线、肇庆~港澳航线为主。
西江界首至肇庆段,航道维护标准为内河Ⅲ级航道,通航1000 t级1 顶2 船队,航道尺度2.5 m×80 m×500 m(航道水深×航道宽度×弯曲半径),通航保证率98%,配布一类航标。航道整治后,其中界首至都城航段37 km,建设设计标准采用内河Ⅱ(3)级的航道标准,航道设计尺度为:3.5×80×550 m(航道水深×航道宽度×弯曲半径);都城至肇庆航段按内河Ⅱ级航道同时满足Ⅲ级港澳线标准,航道设计尺度为4.0×80×550 m(航道水深×航道宽度×弯曲半径),航道通航保证率98%。
肇庆附近平均船舶流量约为上下行550 艘/天;封开附近平均船舶流量约为上下行400 艘/天。受航道条件的限制,从肇庆向上游船舶交通流量逐渐减少,航道整治工程结束后,本河段升级为内河Ⅱ级航道,2000 t级普通货轮可直达界首,都城以下同时满足Ⅲ级港澳线标准,船舶交通流量将进一步提高。
通过对西江现有的航道尺度及现行船舶的船型及货源的研究,航道整治后设计的代表船型全线以通航2000 t级普通货船,2000 t级“一顶一”顶推船队,1000 t港澳线船舶;都城以下航段按通航2000t级多用途集装箱船型设计。各船型船队尺度如下:
(1)2000t级普通货船(西江全航段)
船长:L=90 m;船宽B=16.2 m;吃水:T=2.6 m.
(2)“一顶一”2000T级顶推船队(西江全航段)
船长:L=182 m;船宽B=16.2 m;吃水:T=2.6 m.
(3)1000T港澳线船舶
船长:L=49 m;船宽B=15.6 m;吃水:T=2.4 ~3.2 m.
(4)2000T多用途集装箱船(西江都城以下航段):
船长:L=59 m;船宽B=15.6 m;吃水:T=3.2 ~3.6 m.
4 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西江通航资源的建议
尽管这几年航道建设的投入资金每年呈递增趋势,但与公路运输的发展相比较,航道的建设还是很缓慢的。众所周知,水路运输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少等许多优点,但由于其投资回报速度慢而往往不受人们所重视,从而导致了航道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航道建设工程规模小,航道建设工程进度缓慢。另外,在西江这条黄金水道中,仍有部分碍航礁石仍未炸除,枯水期时仍要设标;这给船舶的安全航行带来隐患,须尽快炸除;贺江、绥江下游通航条件较好,但仍未按一类标进行配布。
(1)建议加大航道建设的投资力度,确保重点工程顺利开展和竣工,加大航道的整治力度,确保航道安全畅通。
(2)建议加强航道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新技术在航道维护管理上的应用,改善办公条件和维护设备。
(3)建议加快航道立法步伐,促进航道行政执法。
(4)建议加强航道的宣传力度,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沟通,使全社会都关心支持航道事业的发展,促进航道事业的发展。
1 肖晓帆.西江下游航道整治工程监理[J ].珠江水运.2001.(7).
2 Mcdowell D.M.Ocornor B.A.Hydraulic Behavior of Estuaries[M].Macmillan Press ,1977 :142-149.
3 Sun Dongpo.Study on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River Reaction of Alluvial RiverSystem[M].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 ,1996 :252-264.
4 D.Ambrosi.Approximation of Shallow Water Equations by Roe's Riemann Solver [J ].Internation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in Fluids ,1995(1):157-168.
5 航道整治工程技术规范[M].北京:交通人民出版社,1991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