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师专业成长角度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2010-08-15丁永玲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师资队伍

丁永玲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从教师专业成长角度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丁永玲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直接目的则在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而这正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目标。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促进教师成长的一种重要形式。

质量工程;教师成长;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师资力量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对于一所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来说,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是高职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教育背景、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随着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教学内容不断增多并加深,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教学系统、即使是一门课程,也会变得非常复杂。形势的发展要求高职教师必须树立专业发展的意识,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得到不断发展,成为学生学习的领航者、未来发展的预测者、信息资源的整合者和课程教学的研究者。因此,教师的教育背景是教师对专业知识的认知与把握,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乃教师的教育之知。它是教师形成教学实践智慧的能力的基础;教师的教育能力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效果,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核心要素,乃教师的教育之智。教师的教育能力有赖于教师的教育背景和教育实践的支撑和历练,也即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考量教师专业成长的指标为两种能力,一是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专业知识的储备、扩充、更新和创造上,这种知识和能力是提高教师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基础;二是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对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智慧的丰富和提升上,这种知识和能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和保证。

基于两种能力的要求,教师要想立足教育教学岗位,必须不断的加强学习,加快专业成长的步伐。一是不断拓展教育背景,强化专业知识,培养双师素质。通过教育理论学习、攻读更高级的学术学位、职业技能培训、企业挂职锻炼、海外留学或访学、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与交流,以及参加行业企业技术创新(革新)项目和交流等来获取学科前沿知识,行业企业新工艺(技能)技术,把握人才培养的特点和成才规律,积累宽泛的教育之知。教师可将自己在所经历的教育背景中积累的教育之知,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去,更好地组织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未来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二是不断培养教育能力,提升教育智慧,成为教育专家。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历练,参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践行课程改革目标步骤(普通课→公选课→观摩课→精品课)、指导学生实习与实践指导、开展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等,来获取专业教学经验、社会服务体会,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教学特征,形成丰富的教育之智。教师可将自己所经历的教学实践中提升的教育之智,贯穿在教学内容中,更好地引导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三是不断强化职业道德,推崇奉献精神,养成高尚师德。通过师德教风培养,参与师德标兵评选、爱生日活动,日常教学督导管理,专题教育活动等,来获取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与体验,把握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教师可将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习得的教育之德,物化到教学内容中去,更好地推动教学过程,启迪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约束,引导学生成人成长成才。

教师只有不断拓展教育背景,积累教育之知、丰富教育之智、养成教育之德,才能提升教育能力。因此,它们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决定着教师教学水平,影响着教学质量。

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

国家教委1998年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首次提出“双师型”的概念。从理论上讲“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践性教学的教师。并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建设“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

当前对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主要有两种理解,第一种认为教师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行业高级技能等级证)即为“双师型”教师;第二种认为“教师+工程师(技师)”即为“双师型”教师。这两种观点从两个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判断标准对“双师型”教师的含义予以揭示,各有其道理,但也都有局限性。

具体的讲,“双师型”教师是以教育素质与行业素质为基本内涵,以教师职称与行业技术职称为外在特征,集教师素质、行业素质于一身的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及实践教学能力的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相对于高校其他教师,“双师型”教师具有掌握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特征;相对于企业中的一般高级知识型人才,“双师型”教师具有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较高并掌握熟练的实践教学能力的特点。“双师型”教师的特征表明,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与行业企业在互惠基础上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获取智慧和力量,在教学管理上如此,在专业设置上如此,科学研究上如此,在日常教学上亦如此。在这种工作方式中,学校与企业彼此协作与配合,在理念和情感上互信,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互补,在专业和事业成长上互进,在难题和困境面前互助,从而形成最大合力达成双方共同愿景。有关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表明,工学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三方面的明显优势:一是能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二是能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三是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我国现阶段高校在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偏向,在高校师资管理中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的考核以及职称评定上。在考核中,教师的科研能力、科研成果所占的权重较大,因此那些教学业绩一般而科研成果较多的教师往往在考核中获得好评;而那些把时间和精力较多地放在教学上,科研成果一般的教师,在考核中处于不利地位。而考核结果往往与奖金、晋升职称等联系在一起。显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教师不愿意将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教学中,如果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师就无法潜心地研习教学经验、追求学识渊博、培养师德崇高,同时,也失去获取相关学科前沿动态信息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教师专业成长被脱节、断层等。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成长,进而影响整体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针对岗位群的能力需求,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能够“零距离”上岗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不仅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还必须了解岗位群的知识和能力需求,掌握“零距离”上岗的实践技能,也就是说必须具备“双师”素质。

对于教师而言,专业知识一般可以通过书本而获得,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也是一样,可以通过自我学习而掌握,因为这种类型的知识大多是陈述性知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能满足教师对这种知识的需求,如教育专家讲座、教师教学经验交流等获得。然而,高职院校的教师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专业技能知识,这种类型的知识则是经验性知识。因此,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帮助教师提高经验性知识,增长教育之智,形成教育之德。高职院校一方面需要通过安排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际行业企业经历,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智慧。另一方面,还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并要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帮助和提高专职教师的动手能力,形成双师结构。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都应该强调“当下”,即现时和现在意义上的双师型,而非只取“曾经”,即历史和过去意义上的双师型。也即是说: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以为培训拿证就成为“双师型”了;双师型教师的引进也不是一劳永逸,以为有技术(技能)经历经验的工程师和师傅就是永远的“双师型”,在知识经济的背景条件下,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需要不断地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不断的吸取行业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的明确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的领悟教育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精髓。为此,“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须借助校企合作机制,通过专、兼职教师间教学经历的共享与交流,通过课堂教学观摩与互相评价,通过自身实践经历的体会与领悟,通过生产现场观摩与师傅指导,丰富了教师反思体验的机会和资源,能帮助教师最大限度地获得教育智慧,从而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多不确定性。同时,高尚的师德只有在具体的场景中才是鲜活的和有力的。因此,教师间、师傅间在一起合作和共事的过程中,会受到具有崇高师德的同事的、师傅的感染,并成为激励自己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持久动力。因此,“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能提升教师理论知识和能力,也能提升教师实践知识和能力,能将二者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直接目的是锻炼和培养教师队伍,通过“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效整合教学资源,重点对有学术造诣、热心教学改革的中青年教师进行培养,鼓励和引导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教师合作,联合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推动教学改革,以专兼教师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既锻炼了专兼职教师,锻炼了教学队伍,也达到了提高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目的。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证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制定一系列的措施,通过教学质量工程、校企合作、激励政策、增加资金投入等多种形式,以保障“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

(一)以教学质量工程为载体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质量工程中的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特色专业建设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高职院校要在整体教学改革规划的基础上,实施非均衡发展策略,先以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实训基地、特点专业为依托,充分利用已有的优势,集中有限资源支持“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成长,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师资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专兼结合、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因此,精品课程建设过程即是形成一流师资队伍的过程。

教学团队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为主要任务,由为共同的教学改革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师组成的共同体。团队成员在年龄、学识、经验、行业、技能、教学风格、教学态度以及对学生的认知等方面存在差别,这为教师个体提供一个互相学习、相互促进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整合平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创造了条件,使“双师型”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得以可能。因此,教学团队建设过程是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过程。

实训基地是指在校内、外建设和建立的实践技能训练场所,如模拟实训室、教学工厂、生产车间、仿真教室等,实训基地能使教师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情境教学,这种“真实性”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本领,进而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过程的效果,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实训基地建设是培育“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过程。

特色专业建设是指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等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但结构合理、专业技术突出、整体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建设仍然是关键和核心。因此,特色专业建设也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

(二)以校企合作为核心

校企合作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合作,共同就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实训条件等方面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依托企业实训资源优势,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包括“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两个方面。双师素质主要是针对教师个体的,重在内强筋骨;双师结构是针对教师群体而言的,重在外引活水。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高职师资队伍。

校企合作能将合作双方的优势进行互补,降低办学和办企成本,这种优势具体表现为;一是可以直接从企业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这不仅是一条补充“双师型”师资的有效途径,还有利于改善师资队伍的结构,有利于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二是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改善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间多方位、多渠道的联系和合作,及时了解企业对学校办学的需求,了解生产实际中用到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以便及时调整专业和改进教学;三是满足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的需求,改变教师对口顶岗实践实施困难的局面。教师通过岗位工作,掌握行业管理规范和操作流程,完善专业教师的教育实践智慧,形成“双师”素质。四是教师直接为企业服务,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发产品,转化科研成果,可以锻炼提高教师本身的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有利于教学和研究能力的提高,体现“双师”素质。因此,校企合作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

(三)以优化考核评价体系为激励

对“双师型”教师实施过程管理和目标考核,要将“双师型”教师的教学业绩与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纳入到管理和考核体系。重视学生、教员、行业企业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关注教师的教研成果、获奖情况,关心教师指导学生参赛获奖情况,并将之纳入管理和考核体系。同时,引入竞争机制,推行教师岗位“高职低聘”和“低职高聘”,建立教师职务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对于有突出贡献的“双师型”教师给予物质待遇、精神奖励、职称评聘等方面的支持与鼓励,对于考核结果不理想的“双师型”教师,须重新进行培训后再上岗,对仍不理想的“双师型”教师,进行岗位调换。

(四)以增加资金投入为保障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肩负着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提升教师队伍总体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使命,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支撑。学校要从政府、行业、企业、自筹、社会等方面筹集资金,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专项基金,满足“双师型”教师必要的教学教研条件,如工作室、办公设施、仪器设备、人员配备、文献资料等经费要求,保证“双师型”教师提供参观与交流、培训与进修、挂职与顶岗、教改与科研等所需要的专项经费支持。

[1]易兰华、邬移生.高职“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

[2]许士群、张荣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07.(3)

[3]支希哲、罗向阳.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学团队建设[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04)

[4]周颖、刘英.高职院校如何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03)

G645

A

1009-2277(2010)05-0083-04

2010-08-06

丁永玲(1964-),女,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旅游系付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责任编校:邓小妮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师资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