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因论角度诠释汉语新词的逻辑性
2010-08-15贾欣岚张志宏张健青
贾欣岚,张志宏,张健青
(1.天津大学文法学院,天津 300072;2.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 300050)
教育部于 2007年 8月 16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2006)》,列出了171条汉语新词语,其中很多词语令多数人感到陌生,人们感叹不知不觉中使用的语言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语言是在不断变异中发展起来的,新词在多个方面冲击着传统的语言规范。本文认为模因论为语言变异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因而尝试着以这171个汉语新词为研究对象,探讨语言模因的传播能力,并利用模因周期理论,分析在不同阶段某些强势模因得以成功复制和传播的原因,认为这些汉语新词的出现具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模因论为诠释当代汉语新词的传播和发展规律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1 模因论的概念及对语言的影响
模因论 (memetics)是一个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1976年牛津大学动物学家 Dawkins在《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仿照生物传递单位基因,首次提出了人类社会文化传递的复制因子—— meme(模因)。[1]生物体的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的,文化的进化也需要模因通过模仿而传播。Blackmore将模因的定义扩大为各种形式的信息,认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2]66
近年来模因论已经成为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语言学领域,国外学者主要是从进化的角度进行研究的。他们认为语言也是一种进化系统,正是语言模因的复制和变异,导致语言的产生和演变,由此提出了语言模因论。
2 语言模因的传播能力
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有些新词的传播胜过了同时出现的其他词语。正如 Blackmore所指出的,“语言总是持续不断地演化着,各种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激烈地相互竞争,以争取被人们采纳、接受或是争取在不同语种间相互转译。”[2]105
2.1 强势模因
作为一种复制因子,模因的传播也遵循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规律。Blackmore认为模因论的出发点就是模因之间相互竞争,以占有人们的头脑并由此传播开来。[2]9她指出:“复制因子的自我复制能力各不相同。在自我复制的过程中,有些复制因子胜过了其他的复制因子,从而将他们毁灭。”[2]13因此,“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碰到的模因,都是一些成功的模因,即能在自我复制的竞争中获胜的模因。”[2]38这些成功的模因就是强势模因。强势模因指那些被广泛复制并在一定时期内得以持续传播的模因。
庄美瑛将强势模因分为内容上的强势模因和形式上的强势模因两种。[3]前者指在某一国家、社区或团体内长期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标准等;后者指一些流行的、有效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白托”(国家民政部推出的“社区居家养老”计划:社区白天为老人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和两餐服务)表现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而“断背”则体现了最为流行的表达方式,它由李安导演的《断背山》发展而来,现在网上流行用“断背”来指同性之间的恋爱。
2.2 模因复合体
为了自身的生存,模因之间在使用中会相互支持,排列组合,集结成一种关系密切、传播能力更强的模因集合,即模因复合体(meme complexes)。
Dawkins指出,构成模因复合体的诸模因成分,在某些特殊的环境条件下,要是能够以某种方式与在这种条件下占支配地位的模因结合,就有利于它们的生存。[4]新模因通过采用捆绑策略,借助原有模因的感染力增添自身的吸引力。随着《超级女声》的热播 ,“超女”一词在全国迅速流行开来,几个从“超女”衍生的新词也随之出现。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通过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迅速走红,媒体将他称为“学术超男”。“职粉”即“职业粉丝”的简称,由“粉丝”延伸出来,指专门为参选艺人拉票、策划形象的人。这类模因在传播的过程中适应不同的语境,附着在已有的强势模因上,形成新的模因复合体。
两个旧的弱势模因在复制传播过程中也可以组成新的模因复合体,形成一种独具匠心的新概念。“图书”和“漂移”本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分属不同的语用领域,但这里指书友将自己不再阅读的图书贴上标签,投放到公园、商场等公共场所,“漂移”到某个感兴趣的人手中,待他 /她阅读完毕再将其送回原处。该例子说明“构成模因复合体的诸模因,作为复合体的整体组成部分,比处于分离状态时更容易得到复制,发挥比简单模因更大的影响力”。[4]20
3 模因的生命周期
模因具有选择性。某些信息更易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大脑会迅速地对这些信息做出积极反应,加紧记忆并传播给其他人。复制能力强、传播范围广、出现频率高的模因才能在与其他模因竞争中胜出。Heylighen提出模因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四个阶段[5],即:
3.1 同化(assimilation)
在这一阶段,模因的首要任务是引起尽可能多的人的注意,被他们理解和接受,进入他们的记忆。因此,模因首先要夺人眼球并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若新模因的来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也能轻易地进入人的记忆。
(1)时尚新潮
语言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大量新鲜事物不断涌现,一些实用的模因应运而生。“手机幻听症”(许多与手机形影不离的年轻人手机明明已经关机,耳朵里竟还会“听”到铃响。)、“手机手 ”(发短信发到手指僵硬疼痛难忍)等已陆续进入现代汉语词汇 。
新潮的生活方式需要时尚的语言去表达,一些词语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如“乐活族”是 LOHAS(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的音译,意为健康及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人们总是倾向于复制那些最为流行的语言信息。一个新的语言信息可能最初源于个人的创造,但一旦被认为非常典型,就会为越来越多的人效仿,成为一类事物的代名词。“半糖夫妻 ”(夫妻二人在工作日独自生活,周末共同生活)源于一首叫做《半糖主义》的歌:“我要对爱坚持半糖主义,真心不用天天黏在一起,爱得来不易,要留一点空隙彼此才能呼吸”。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和传播次数的增加,“半糖夫妻 ”成了同城分居的婚姻方式的代名词。
(2)新颖独特
“美丽垃圾”指过度豪华的礼品包装物;“抱抱装”是一种采用高科技布料制成的衣服,让人有被拥抱的感觉。同样的内容如果换一种说法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以上词语借助人们的视觉和触觉,表达起来简单明了,令人耳目一新,符合大众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
(3)富有权威
拥有权威、魅力的人士往往成为关注的焦点,他们对语言的创造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普通社会成员。“八荣八耻”、“2时歇业令”都与国家的政策有关,具有权威效应,因而得到广泛的复制和传播。
3.2 记忆(retention)
模因在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给其他个体的可能性就越大。某些模因会依附于容易记忆的模因。“奴”这个词语模因早为人熟知,短小精练,易于记忆,在长时间搁置之后如今又活跃起来,原有模因的意义得到了扩展和延伸。“白奴”是“白领奴隶”的简称,他们拥有高薪工作和较高的生活水平但却受制于“奴隶主”,这个“奴隶主”或许是房子、汽车、奢侈品,也可能是虚拟的人情世故、理想抱负。这些“白领奴隶”被生活的压力折磨得苦不堪言。此类词语还有“房奴”、“车奴”、“垄奴”、“墓奴”、“证奴 ”等。
当新模因与记忆中已有的模因相关联时,就容易获取原有模因的支持。“丁宠家庭”很容易使人联想起“丁克家庭”,换上“宠”字,自然令人明白这种家庭是不要孩子,把宠物当孩子养。同样,从已有的“灰色收入”中“灰色”那种不是光明正大的意思,人们能体会“灰色技能”中所指的技能也是一些旁门左道的能力,如喝酒、唱歌、搓麻、打牌等。以上两个例子都是对原有模因进行改动之后推陈出新,使之与人们已有的认知结构相连接,因而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3.3 表达(expression)
在与其他个体交流时,模因必须从一个人的记忆储存中出来,进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质外形。许多词语意义并未有何不同凡响之处,但是因为表达得妙趣横生而为人们津津乐道。
3.3.1 汉语新词的表达特点
(1)极致化
采用极端的表达方式更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如考试成绩好的被称为“考霸”(四川高考奇人——多次参加高考,还曾为高考状元,但因沉迷网络,几年间先后从北大、清华退学);刷卡买东西的“卡神”(别人买东西时,收下别人的钱后替别人刷卡付费,积累卡的积分,然后用积分换礼品并把礼品卖掉赚钱)都属此类。
(2)简约化
自“水门事件”以来,“X门”事件已经成为美国总统丑闻的代名词。现在,除了布什政府的“监控门”以外,这个模因越发平民化,任何极力掩盖的丑闻或导致某人下台的事件都能被冠以“X门”。如“骷髅门”(驻阿德军亵渎死者尸骨事件)、“解说门”(中央电视台的足球解说员黄健翔在 2006年德国世界杯意大利队对阵澳大利亚队比赛时的解说)。易于记忆的模因一般都比较简短,如“独二代”(4-2-1家庭,即独生子女的父母也是独生子女)和“冻容 ”(20岁左右的年轻女孩希望冻结青春,早早开始抗老历程)都是明显的缩略语。
3.3.2 模因的传播形式
表达和传播在实质上是同一的,表达的过程就是在传播。从表达方式上讲,何自然将其归纳为两种主要形式:[6]
(1)基因型传播——内容相同形式各异
模因在传播复制的过程中形式可能发生变异,但内容却始终如一。[7]如“海啸音”和“解说门”同指黄健翔在 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解说。这类模因在使用中互相竞争,其中一个可能最终获胜成为稳定的名称。
对同一信息采用谐音美化的方式也属于模因基因型传播,如“梨花体”。梨花是女诗人赵丽华名字的谐音,她的诗的风格被称为梨花体。随着跨文化交流日趋普遍和国人外语水平的提高,外语模因也可以在汉语中传播。有时直接采用音译的形式,如“跑酷”是法文 Parkour音译,指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大训练场,一切围墙、屋顶都成为可以攀爬、穿越的对象。有时外语模因也可能会与汉语相互融合,汉、英语码转换和混用现象已相当普遍,如“M型社会”。音译加词缀的形式也屡见不鲜,如“陪拼族 ”和“晒客”。[8]前者特指陪着女士们 “血拼”的男士们,血拼即购物,由英语 “Shopping”而来;后者特指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心情展示在网上与他人分享的人群,其中“晒”字来自英文“share(分享 )”。
(2)表现型传播——形式相同内容各异
表现型的模因指采用同样的结构形式,但按照不同的语境表达不同的内容,其中包括:
a.同音近音异义传播
利用同音词、近音词对固有词语进行谐音换字,在尽量保持原来读音的情况下,使语义发生改变。“擒人节 ”是“情人节”的谐音,指在情人节没有情人的人临时搭伙过节;“剩女 ”不是“圣女”,是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的高学历、高收入、高个子的大龄女青年;而 “博斗”并非“搏斗”,是网友利用博客相互争斗。利用谐音关系推出的新模因往往幽默诙谐、形象生动。[9]
b.同构异义传播
随着某些新词语的使用范围和频率不断增加,模因的结构和形式保持不变,但内容发生变化。英语的 hacker一词,汉语译为黑客,人们领会了 hacker所表达的意义,不断地复制“X客”,分别用“晒客 ”、“拼客”、“换客”、“印客”、“掘客”表示沉迷于某事或热衷于不同业务的人群。与之类似,“X族”的说法也相当普遍:“飞鱼族”、“装嫩族”、“洋漂族”、“试药族”、“慢活族”、“赖校族”、“奔奔族 ”、“吊瓶族 ”、“捧车族”、“乐活族”数不胜数。
3.4 传输 (transmission)
Heylighen所说的传播实质上是表达的方式和媒介。模因的表达需要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物质载体或媒介以防止信息流失或变形,如书本、照片、光盘等。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们的交际更加便捷,网络语言的出现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形式。“奔奔族”是网络词语,泛指出生于 1975—1985这 10年间的一代人,也是目前中国社会最玩命工作也最热爱玩乐的族群。
以上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模因复制环路。每个阶段都存在着选择,能够成功通过以上四个阶段而得到复制的模因才能够成为强势模因。
4 结 语
人们在交流中不知不觉地复制、传播语言模因,一些生命力较强的模因得以广泛流行,沉积在语言中成为语言常规的一部分;而另一些则可能时效性过强,只是昙花一现,随即被人们遗忘。它们到底有多强的生命力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语言的变异现象是语言发展的客观结果。汉语新词的出现和传播可以从模因理论中得到更为合理的解释。因此可以说模因论为揭示语言发展规律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从而为探寻语言进化规律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1] Dawkins R.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192.
[2] Blackmore 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3] Zhuang M Y.Advertising Slogans as Strong Memes— an Analysis of Pragmatics and Memetics in Language[D].Guangzhou: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2005.
[4] Blackmore 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Foreword XIV.
[5] Heylighen F.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C]//Proceedings of 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on Cybernetics(Association Internat.de Cybernétique,Namur),1998:418-423.
[6] 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4.
[7] 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108-114.
[8] 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200-209.
[9] 夏家驷,时汶.模因论与人文社会科学[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9):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