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疾控机构实验室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

2010-08-15孙爱国刘新荣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22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实验室检验

孙爱国,王 艳,刘新荣

(山东省威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威海 26420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实验室的发展建设和管理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占有重要席位,其作用日渐显露。特别是“非典”以来,各级政府对疾控机构实验室的投人正在不断加大,初步建立起对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能力和检测检验手段。但是,针对输入性新型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和包括恐怖活动在内的大规模生物、化学突发事件、医疗技术与健康相关产品的鉴定处理技术、仪器设备、快速检测等亟待发展和提高。因此,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和科学管理,完善必需的设施设备,充分利用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提高对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中毒事故、生物化学恐怖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检测检验能力和识别、鉴定能力,为社会提供准确、结果公正、科学有效的检测数据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实验室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实验室建设的对策。

1 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1.1 硬件建设达不到标准要求

1.1.1 建设规模达不到要求 目前,我市疾病控制机构建筑规模普遍过小:市级为3600 m2(标准规定300万人口以下为4700~5800 m2);县级平均为 2960 m2(标准规定 80 万人口以下为4100~6150 m2),均达不到国家疾病控制机构建设指导意见规定的标准,直接影响了相应功能实验室的配套设置。

1.1.2 检测功能达不到要求 一是仪器设备添置滞后,设备配置均达不到国家疾病控制机构建设实验室主要仪器装备标准。二是检验能力低,达不到规定开展的检验能力标准,特别是基层疾控机构缺乏有效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病原学与病因学快速诊断、判断、评价和处置的关键技术,导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不能有效开展。

1.2 人才队伍建设达不到要求

一是由于编制、经费等原因,检验人员比例偏低,难以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全市四处疾控机构现有专职检验人员50人,其中,市级11人,难以应对各种检验项目。二是检验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主要是由于疾病谱、毒物品种不断变化,检验人员专业面相对狭窄,对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验知识储备不足,加之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工作态度、技术水平,掌握试验方法的熟练程度等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质量。

1.3 全面质量管理达不到要求

一是质量保证体系不够完善,特别是基层疾控机构缺乏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等规范性文件,多数实验室没有通过国家实验室资质认可。二是执行标准、操作规程不够规范,影响了检验工作质量和工作能力。三是缺乏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运行机制,规章制度亟待完善。四是仪器设备的维护存在管理上的盲点,缺乏有效监管,完全依靠实验室人员的自觉性。

2 对策

2.1 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

目前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已被广泛引入疾病检测检验领域,使疾病检验技术呈现出大的发展趋势,如疾病的快速诊断、疾病的预防措施等,越来越多地被普及和应用,推动着实验室检测检验向分析高速度、高自动化、高智能化,高信息传递速度、高精度分析结果、高标准检验质量保障方向发展。因此,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设是提高公共卫生体系应急能力的重点。

2.1.1 加大投入,更新、改造、购置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属于实验室的硬件,是实验室能力和水平的体现,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先进配套的仪器设备,是卫生防疫事业有序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标志[1]。各级疾控机构应抓住政府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地方财力支持,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合理调整增加实验室用房,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购置必备的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以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需要。

2.1.2 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 实验室是疾控机构开展疾病监测、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提供活动的必备场所。各级疾控机构应根据国家标准的要求,尽快健全完善环境设施,配套相关技术,积极引进新方法,扩大、拓宽技术资料的搜集和检测试剂的采购渠道,建立计算机数据查询网络系统,全面提升处理重大疫情、化学污染事件以及恐怖事件的技术处理能力。

2.2 加强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

2.2.1 加强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技术素质 加快专业人才培养,造就一支业务水准高、奉献意识强、富有团结协作精神的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是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关键。实验室人员是实验室的核心[2]。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营造为贤是举的良好氛围,充分认识专业人才管理的重要性,加大宣传,切实把专业人才作为疾控机构中心工作来管理,自始至终强化人才的管理意识,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开发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有效管理人才的工作上,不断挖掘人的潜能,使人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大的效益。二是实行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定期培训与继续教育同步,在岗与脱产并举的方法,采取送出去学、请进来讲、自行培训等形式,组织人员参加有关部门业务技术培训,全面提高专业人员为疾病控制、科研、社会服务的技术水平。

2.2.2 依靠科技进步,培养创新人才 积极引进高层次人员来实验室工作,为疾病控制事业长足发展奠定技术基础。鉴于当前大多数实验室工作人员学历、水平、能力偏低这一状况,应采取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的办法,协调编委和卫生主管部门调整解决编制问题,引进高层次检验人员来实验室工作,带动培养一支好的实验室工作人员队伍。

2.2.3 加强技术素质训练 定期对检验人员的熟练度进行监督和定期技术考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不适合在实验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予以调整,对学历层次达不到要求者限期达到标准,力求实验室人员有科学的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不断学习新知识,熟练掌握新新技术、新方法和操作技能,减少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

2.3 加强内涵建设,健全运行机制

实验室是卫生防病工作的基础,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查明原因、积极有效处置的重要保证。因此,重视和加强实验室内涵建设,已成为各级疾控机构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环节。

2.3.1 建章立制,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国际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是实验室从事检测和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应按照该标准建立适应自身实验室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完善实验室程序文件、质量管理手册和科学适用的质量方针和目标,认真落实规范化的保障机制,严格执行国家检验监测技术规范。依据国家标准中24个要素对实验室进行全过程管理,定期分析解决实验室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基层疾控机构实验室国家认可步伐,以实现检测结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及时性,达到检测结果国际通行的目的。

2.3.2 加强科学管理,严格质量控制 一是完善组织结构,建立质量管理办公室,选拔责任心强的技术骨干担任主任,全面负责实验室各项工作,以保证实验室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采取跟踪监控、监督评审等措施,定期开展实验室比对、室间质量评价和室内质量控制,加强仪器、试剂的管理、校准、标准物质期间核查和检测结果的审核等。三是积极参加各级主管部门实验室能力验证,提高检验人员技术水准和检测准确度。四是定期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对实验室活动和过程进行全面检查的有效管理途径,内部审核的结果可为管理者采取措施提供信息[3]。各级疾控机构每年应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自我评价,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对不符合项及时进行整改,保证体系有效运行和实施,提高实验室满足要求的能力,增强社会满意度。

2.4 加强仪器设备规范管理,提高检验检测质量

实验仪器的管理与维护是实验室的基础,关系到检验检测的质量。首先是建立完善仪器设备管理程序。建立仪器设备管理程序就是要对仪器设备进行全面、规范的管理控制,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利用率,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以确保各项设备功能的完备与完好。再是明确部门职能、人员职责范围,建立科主任负责制,实行设备授权、岗位管理,选派专人具体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和设备的维护,对仪器设备进行周期性检定,对标准物质和重要仪器设备要定期进行期间核查。其次是建立仪器使用登记表,定期检查各实验室内仪器使用情况,包括仪器的使用时间、使用人和使用状态,通过检查保证仪器的安全管理。最后是建立健全设备档案,万元以上的设备应有独立的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状态、实验室条件等情况,以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

3 小结

综上所述,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及实验室技术队伍的建设,并健全运行机制,才能真正把实验室建设成为疾病预防控制、科研和为社会提供服务相结合的多功能的创新实验基地。

[1]王陇德,齐小秋,祁国明,等.实验室建设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9.

[2]马桂铭.化验室组织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6.

[3]徐辛.浅谈实验室如何开展内部审核[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0,18(2):46.

[4]蔡彩仁.关于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规范管理[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8,16(3):42.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实验室检验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