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分析与对策
2010-08-15桑志荣后凤茹
桑志荣 后凤茹
挫折分析与对策
桑志荣 后凤茹
挫折是人们在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紧张、沮丧、悲观的情绪反应。
挫折;分析;对策
1 挫折类型分析
1.1 从受挫程度看
1.1.1 受挫过重 力求完美的家长从孩子一懂事或刚有独立行为时就时时处处约束子女,如最初的穿衣吃饭,甚至系鞋带等都要达到父母的标准,如达不到,要么重做,要么父母代劳,反复重做。从而导致子女每做一个动作都要受到审视,最后往往导致强迫症发生。
1.1.2 受挫过轻 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让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包办学习外的一切事情。家长将孩子在家庭范围内受挫折磨练的机会降低到极点。父母由于过度关心,保护,限制,导致子女缺乏磨练,遇事无主见,事事依赖父母,一遇到挫折就束手无策,心灰意冷,造成心理病患,不得不对症治疗。
1.2 从受挫类型看
1.2.1 自信心受挫 好胜心过强的父母,满足孩子的一切生活需要,吃得越多越好,穿得越暖越好,为了孩子干净卫生安全,不让孩子乱摸乱碰,什么都是家长代劳,只要孩子把学习学好就行。有一个强迫症患者的母亲,当她谈起当年一次次撕掉女儿写得够标准的小楷,而一次次重写,女儿终于写出了全班楷模的小楷时,那种洋洋得意的感觉,殊不知她当年撕掉的一篇篇小楷,正是撕掉她女儿的自信心。
1.2.2 精力受挫 实现欲太强的父母要求孩子样样全优,处处全能。从小培养多种兴趣,参加各种学习班把孩子的空间占得满满的。她们忘记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最简单的道理。最后他们的投入没达到预期的产出,从而贬低孩子,导致孩子精力受挫而以为自己一无是处。还有的因工作忙没有亲自照顾孩子的父母或有些通过自己努力功成名就的父母,他们不了解孩子的需求往往用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标准来要求孩子,她们常常恶语相加,冷嘲热讽,使孩子产生自卑感。
1.2.3 成长受挫 幸福观偏差的父母亲,以为只要不让孩子受苦受屈,不让孩子付出就是幸福。父母承担一切是应该的。甚至代替孩子打扫学校卫生,只要孩子不干、少干就行。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学习也是为了父母,从而讲条件。当父母看到别人的与他们同样大子女关心父母、心疼父母时,自私的父母心理不平衡了,开始训斥子女。他们忘记了是他们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种下了自私的种子,生根发芽,最后自食苦果。这时有的父母走向极端,他们突然在精神物质上同时断奶,进而导致孩子成长障碍。
1.2.4 情感受挫 望子成龙的父母,希望子女学习好,进而好完成他们未遂的理想。只要求孩子学习好,忽略子女的其他需要。如青春期的孩子在意同学的关系,而有的父母从子女小时候就不允许与同学接触,特别是同学的父母地位不如自己的,或成绩不好的同学,怕影响孩子学习,怕影响孩子进步,导致孩子不会处理人际关系而苦恼。如自身修养,频频成为同学们讥讽的对象时,孩子往往招架不住而崩溃。同样的压力下,一个人获得社会知识越多,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大,身心也更为健康,这方面的惨痛教训尤为深刻。
2 对策分析
2.1 自信心的培养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孩子越小父母的话的可信度越高,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对父母的说教不信甚至反感,所以父母观察孩子发现对哪方面感兴趣。家长就要深入引导。如1~9个月的幼儿对语言感兴趣,可试多种语言试听;有涂鸦兴趣时。给他个画笔和描本等;能动手做家务时,让孩子试做。力求完美的家长要给孩子一个尝试的机会,不要因为孩子的第一次系鞋带不成功而使你感到尴尬,也不要因为第一次削苹果皮不安全而代劳;孩子写的第一篇小楷不够标准而撕掉,换种方式鼓励孩子多写几遍,不但小楷能达到楷模,可能你今天完美靓丽的人生也会在他身上延续。
2.2 精力的培养 赢是每个人所企盼的,而且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才能真正享受成功的乐趣。所以父母要引导培训孩子的各种兴趣,但一定要有目的,循序渐进,包括学习、游戏娱乐。当他对某一项目掌握一定技巧并洋洋得意时,可试着让他输几次,也就是说的挫折教育一定要在兴趣培养起来并且有所向披靡的程度再灭他的威风,先是培养输得起的心理,逐渐培养经受挫折的能力。
2.3 情感能力的培养 沟通是情感培养的关键,很多父母不会沟通,孩子小时候父母要学会倾听,不管孩子怎样,都要让孩子把话说完,然后表示理解时,可能你说如果那样会不会更好呢。孩子到青春期可投其所好,了解孩子喜欢的NBA明星奇闻秩事等,寻求共同话题,然后把家长的宗旨简短地把话传达给对方,指导孩子走出误区。
2.4 责任心的培养 每个人都应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对家庭社会都要负有相应的责任,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教育孩子经受挫折、战胜挫折,最后才能获得健康人生、完善人生。
挫折是人们在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紧张、沮丧、悲观的情绪反应。
人的一生都会遭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不同,对同一事件处理,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幼儿认为是危机,青少年认识是困难,而成年人可能觉得小事一桩。同样父母管教子女的方式也千差万别。从住院患者的父母中了解到,父母在教育子母的过程中,由于把握不住对挫析的利用,掌握不好度,要么使子女频频受挫,要么从未经受挫折,要么在某方面受挫,从而导致子女心理发展不平衡,造成心理障碍,引发精神疾患。
通过对2005年1~7月份住院患者1540例的观察统计, 15~20岁住院患者占总住院患者的16.2%,其中强迫症1.2%,癔症2.8%,抑郁症3.6%,偏执10%,行为异常36%左右,大量临庆病例显示,15~20岁的心理疾患,精神疾患患者呈增长趋势,不能不引起医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36000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