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2010-08-15于翠凤
于翠凤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日渐提高。据统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 3000万,居世界第 2位[1]。糖尿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重症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或其他急性代谢紊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糖尿病治疗的目标是使血糖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糖尿病症状,延缓或防止病发、维持良好的健康和劳动能力,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具体措施以饮食治疗和合适的体育锻炼为基础,根据不同病情予以药物(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治疗的护理、药物治疗的护理及一般护理对糖尿病的恢复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要切实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以提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人的寿命。
1 心理护理
患者知道自己是糖尿病患者后的第一感觉通常是意外与不理解,而后逐步会发展为一系列的心理改变。
1.1 焦虑 由于对糖尿病缺乏了解而认为是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无助和烦躁不安。
1.2 抑郁和意志消沉 对糖尿病产生各种担忧,甚至可出现过度悲伤的情绪。
1.3 否认 不承认自己得了糖尿病,甚至产生反感、厌恶的感觉,因而脾气变得急躁。
1.4 恐惧 部分是由于忧郁心态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1.5 内疚 将得糖尿病完全归咎于自身,感到自己已成为生活和家庭的累赘。
1.6 羞于启齿 社交活动减少,生怕自己的病情和控制糖尿病的种种做法会成为他人的笑柄。
1.7 失望与绝望 在糖尿病控制不佳时,尤其在自己已经很努力的情况下,依然出现并发症后易出现该种情绪。
故护理人员要理解、关心患者,多与患者交谈,多讲解一些治疗效果好,患者配合好的事例。将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预后告诉患者和家属,使他们知道糖尿病虽然不能根治,但通过终身治疗及适当的体育锻炼,也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长寿。只要有信心和持之以恒的耐心,就能延缓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2 饮食治疗的护理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重要的基础治疗,应严格和长期执行。2型糖尿患者,尤其是肥胖或超重患者,饮食治疗有利于减轻体质量,改善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以及减少口服降糖药物剂量。让患者了解糖尿病控制良好的标准,空腹血糖不超过 7.8mm o l/L,饭后2 h血糖不超过 11.1 m mo l/L,以达到控制良好的标准。确定每日饮食的总热量: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应根据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和活动强度等因素计算,并应定期修正。合理控制热能,维持标准体重。常用标准体重指标为肥胖指数(B MI),计算公式为 B MI=体重(k g)/身高的平方(m2)。肥胖(B MI>23)者应严格控制总热量以达到降低体重的目的,而消瘦(B MI<18)者应适当放宽总热量已达到增加体重的目的。每日总热量 50%~60%由碳水化合物提供,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杂粮,禁用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各种糖果、甜糕点、饼干、冰淇淋、含糖饮料等),但可用含糖少、含丰富维生素、无机盐、粗纤维的蔬菜,含糖少于 3%的蔬菜自由选择,数量不限,如黄豆芽、白萝卜、青菜、韭菜等,每日饮食中纤维素含量不少于 40 g。蛋白质成人每日 0.8~1.2g/k g理想体重,伴有糖尿病病肾功能正常者应限制在 0.8 g;血尿素氮升高者应限制在 0.6 g。蛋白质来源至少有 1/3来自动物蛋白质。脂肪每日 0.6~1.0 g/k g理想体重。每日食盐摄入量应限制在 5~6 g以下。尽量不食腌制食品、煎炸食品、花生、瓜子等坚果类食品脂肪含量高,应尽量少吃,忌食动物脂肪,少食胆固醇含量高的动物内脏、鱼籽、蛋黄、猪蹄、鱿鱼等。在饮食治疗中感到饥饿难受,可多食含糖 3%以下的蔬菜,用粗杂粮代替细粮。水果一般放在两餐之间较为合适,要选择含糖低的水果,避免香蕉、葡萄等含糖高的水果。在血糖未控制的情况下,最好暂缓吃水果。果汁和罐头含糖量高,尽量不吃。每日三餐食物分配为 1/5、2/5、2/5、或 1/3、1/3、1/3,尽可能不赴宴。
3 运动治疗的护理
加强运动,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降低血糖、血脂、体重,增强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糖尿病患者十分有益。要求患者坚持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采取的锻炼形式应为需氧活动,如步行、骑自行车、健身操及家务劳动等,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定时、定量。一般每日坚持半小时左右,可酌情延长至1 h。运动时间宜在餐后 1h,可达到较好的降糖效果,最好不要空腹,以免发生低血糖。如有急性感染、心脏病、肾脏病、视网膜病变、酮症酸中毒时不宜进行锻炼。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运动中应预防低血糖反应。了解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强烈饥饿感、头昏、无力、出汗、心悸甚至昏迷。一旦发生低血糖状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进食糖果、饼干、点心或糖水等以纠正低血糖症状,外出时随身携带识别卡片和糖果,以备急用。
4 药物治疗的护理
教育患者严格按医嘱使用降糖药物,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注意药物的用法及配伍禁忌,如磺脲类药物应饭前服,双胍类药物应于进餐时或餐后服用。胰岛素不能冷冻,避免温度过低或过高(不宜 <2℃或 >30℃)及剧烈晃动,注射前 1 h自冰箱内取出。普通胰岛素于餐前 30 mi n注射,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在早餐前 1 h注射。长、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短效胰岛素(普通胰岛素)再抽长效胰岛素(鱼精蛋白锌胰岛素),以免长效混入短效内影响普通胰岛素的速效作用。注射部位应选皮肤松软处,如上臂外侧、臀部、大腿前及外侧、腰部、腹部,且要按顺序轮流选择,每次注射要离开上次注射处至少 3 c m,重复注射部位要间隔 8周以上,以防止皮下组织萎缩或增生、皮下硬结、局部红肿等反应,影响胰岛素的吸收。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给患者讲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方法,并讲解胰岛素和各种降糖药的药理作用、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一般要求每 2~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并即使调整用药剂量。
5 一般护理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全身及局部清洁,尤其是口腔黏膜、皮肤、会阴部的清洁。少去公共场所,戒烟酒,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消化道感染。指导患者学会尿糖定性测定,有便携式血糖测定仪者向患者说明并演示血糖仪的使用方法,同时让患者了解尿糖和血糖测定的结果意义。
5.1 足部护理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发展,最终有 30%的患者并发糖尿病足。有时即便是轻微的损伤,也可能会引起感染、发生坏疽甚至截肢。截肢后患者的死亡率很高,6个月内的死亡率为 20%,5年后的死亡率甚至高达 50%~70%,因此足部保护非常重要。
5.1.1 每天用温水和无刺激性肥皂清洗双脚,洗前用手或肘测试水温,有周围神经病变者由家属代为测温,水温不宜太凉或太热。
5.1.2 注意保护足部及足趾间干燥。易出脚汗者,可选用无刺激性的干粉;特别干燥者,可用护肤品涂抹于足部皮肤表面。
5.1.3 每天检查双脚,可请家人或借助小镜子观察足底。
5.1.4 注意修剪过长的趾甲,且前端应剪平磨光,防止向肉内生长。
5.1.5 不要赤脚走路,每天更换袜子并保持清洁。不要在卵石上步行锻炼,穿松软合脚的鞋子,并每天检查,以防鞋里有异物。
5.1.6 不能在胼胝或鸡眼处贴鸡眼膏等刺激性化学药物,也不能用小刀、剪刀或剃须刀等修剪这些部位。
5.1.7 如发生感染、磨损、水泡等要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及时处理。
5.2 皮肤护理 糖尿病患者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澡、勤换衣。经常用中性肥皂和温水洗澡。穿着质地柔软,吸水性、透气性良好的棉、丝、麻等质料制成的内衣。女性应有选择的使用化妆品,防止因此造成的毛孔堵塞,引起疖、痛;男性在刮脸是要防止刮破皮肤造成感染。对于已经发生感染的部位,要做好局部清洁和消毒工作,尤其应及时与糖尿病或专科医生联系。
5.3 口腔护理 糖尿病口腔疾病的表现多种多样,高血糖会增加牙龈病变的危险性。勤刷牙,每天至少刷牙两次(睡前和早起后),牙刷毛要柔软,每隔 3~4个月应更换新牙刷。每餐后应用盐开水漱口,以防细菌生长。应 3~6个月定期作口腔检查。
5.4 糖尿病与旅行 当外出旅行时,糖尿病患者应注意以下事项:
5.4.1 携带写明自己姓名、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及用药情况的卡片。
5.4.2 随身携带足够的胰岛素和/或口服降糖药,切勿托运,并准备额外的药物及必需品,如治疗感染、腹泻、恶心、失眠及感冒等药物。
5.4.3 随身携带点心及预防低血糖的食品,以备误餐或低血糖时应用。
5.4.4 常规查血糖。
5.4.5 避免过度劳累,预防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