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苏醒期老年患者的护理
2010-08-15钱惠芬
钱惠芬
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全身麻醉已广泛应用在手术中,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老年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者也日益增多。全身麻醉能引起机体各种生理变化,老年人各种重要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对手术的耐受力较差。因此,做好全麻苏醒期护理,与手术效果密切相关,对预后尤为重要。通过对2008年01月至2009年06月的136例全身麻醉苏醒期的护理,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36例,其中男82例,女54例,年龄55~89岁,平均年龄65岁。术前常规用药鲁米那0.1 g,阿托品0.5 mg,肌肉注射。
2 方法
患者入室后,建立静脉通路,普遍采用全身麻醉即气管内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
3 结果
本组136例,其中130例安然返回病房,6例转入ICU继续观察。
4 护理
4.1 备好抢救用物 在拔管前,协助麻醉师准备好负压吸引装置,吸痰管,口咽通气管等,并保证各物性能良好,防止发生意外时随手可用。
4.2 保持呼吸道通畅 由于老年患者体质较弱,抵抗力差,加之气管导管的刺激,呼吸道分泌物又多,易造成呼吸道不通畅,氧分压下降,我们积极采取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方法有。
4.2.1 吸痰 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最有效的方法。一般选择直径小于气管导管内径一半的吸痰管,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防止造成缺氧或过度的刺激。
4.2.2 加压给氧 我们在拔管前,先手控呼吸囊辅助呼吸5~6下,让机体储备足够的氧气。拔管后,给予面罩吸氧,氧流量一般为5~6 L。
4.3 防止躁动 躁动表现为兴奋,高度烦躁,多语多动,强烈挣扎以致坐起,企图拔除引起患者难受的引流及输液装置。引起缝线断裂、伤口出血、肢体受压等,甚至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致心动过速和因高血压而致心脑血管意外。目前认为躁动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麻醉药物残余作用使苏醒不完全,疼痛和内脏不适。另外气管导管不耐受,患者恐惧和焦虑的心理状态也是躁动发生的诱因[1]。
4.3.1 采取干预措施,减少术后躁动 ①术前心理指导:对患者进行心理预处理,做好详细的解释工作,向患者说明全麻苏醒时可能会出现的不适,使患者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使之产生陈述性记忆,提高患者的心理阈值。同时教会患者配合拔管的方法,使之能较好的配合麻醉复苏。从而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显著降低;②术前选择导尿时机:清醒状态下置尿管,虽有暂时的疼痛和不适感,但提高了患者对尿管刺激的耐受性,减少苏醒期躁动,降低不良情况的发生率[2];③术后采取下肢被动活动:手术结束后由巡回护士为患者下肢做膝关节弯曲、伸展;足背回收;膝关节外展、回收以及小腿肌肉按摩等被动活动,每次3~4 min,有利于减轻患者苏醒期躁动。
4.3.2 安置适当的体位 备约束带和软垫,固定患者肢体,防止坠床、外伤。
4.3.3 去除或降低不良刺激 吸痰、噪音、灯光等是气管插管患者主要的外在应激源,应尽量保持室内适宜的光线和安静的环境。
4.4 保暖 全麻术后患者体温<35℃,不仅影响切口愈合,增加感染率,而且可以引起严重的心肺疾患等并发症。引起低体温的原因有室温较低,手术时间长,输入大量与室温等同温度的液体或大量库血,术中体腔暴露,腹腔内较冷的液体冲洗,气管插管和麻醉剂的作用[3]。我们将室温调高,加盖被服,减少暴露,防止体温过低。
4.5 低氧血症 血氧饱和度SaO2<92%,持续时间30秒以上,即为低氧血症,也有人认为持续20秒以上即可诊断。老年患者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占2.1% ~10.2%,包括低氧血症,通气管减少和肺不张。致险因素包括手术部位,手术持续时间和麻醉的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哮喘,术前粘液分泌过多以及胸廓畸形,其中手术部位影响最大。早期低氧血症可持续手术后2 h,最严重时仍是术后20 min内,与麻醉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弥散性低氧,肺内分流和寒颤引起氧耗增加等有关。
4.5.1 加强术前准备 术前应戒烟8周,减少呼吸道分泌物,训练咳嗽、排痰和腹式呼吸,注意全身营养支持,心功能不全者给予心肌保护极化液静脉滴注,调整血压、血糖及电解质平衡。
4.5.2 采用半坐卧位,可使FRC增加,通气分布及气体交换得到改善。
4.5.3 给予氧疗 采用面罩或鼻罩吸氧,对术后无创通气(NIVS)改善气体交换,采用BIPAP模式,平均通气时间29 h。
4.5.4 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幅度,血氧饱和度,监测血气分析和其他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喉痉挛、舌后坠等。当SpO2下降时考虑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的可能,及时吸痰,必要时机械通气,提高吸氧浓度,纠正缺氧。
4.6 反馈信息 术前1 d,告知患者术中可能发生的不适,需要他的配合。在苏醒时,呼唤其姓名告知手术顺利完成,取得他的配合。
5 讨论
全麻苏醒期的应急反应是多因素的,加之老年患者的特殊生理特点,以引起多种意外的发生,做好苏醒期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预防术后的肺部感染,切口裂开,心力衰竭,低氧血症等。因此,我们在苏醒期应该加强老年患者的护理措施。
[1]潭明韬,徐美燕,焦莲萍.术前心理干预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0):1934.
[2]宋蕾,方香新,耿文真.导尿时机对全麻苏醒期躁动影响的观察与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4):42-44.
[3]郭爱芳,赵玉荣.全麻患者术后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