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恢复后期抗抑郁治疗对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影响

2010-08-15黄炎青李素清常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2期
关键词:氟西汀抗抑郁神经功能

黄炎青 李素清 常红

脑卒中是我国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复发率高,患者生活质量差,存活者中约3/4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积极的康复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抑郁症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多以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或疲乏感、精神运动性迟缓、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下降或体重明显减轻为主要表现。多发于脑卒中急性期,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及抗抑郁治疗根据病情越早越好,在脑卒中发病后前3个月效果最显著。而恢复后期及后遗症期患者亦较多并发抑郁症,其危害不容忽视。

1 对象和方法

选择本院神经内科2006~2008年的住院患者,经1.5TMRI确诊的脑卒中患者,对其发病后3~9月追踪随访,筛选达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方案诊断标准(CCMD-2-R)有关抑郁症诊断标准者160例,并排除:阿尔茨海默病、变性疾病等器质性精神障碍,确认病前无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等各种功能性障碍病史。其中男性102例、女性58例;年龄45~81岁,平均71.11岁;其中脑出血61例、脑梗死99例;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20.3;HAMD评分23.6。轻中度抑郁118例,重度抑郁42例。其中78例为脑卒中急性期并发抑郁症未经抗抑郁治疗或未配合治疗或疗效不佳而延续至恢复后期,82例为恢复后期新发抑郁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病例入院时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卒中类别、CSS评分、HAMD评分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60例患者均在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临床药物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一级康复),及恢复中期的二级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氟西汀口服20 mg,1次/日,连续治疗3个月,若合并焦虑及失眠可短期给予氯硝西泮口服1~2 mg,1次/晚,并配合心理治疗及卒中后抑郁症相关因素调查。对照组不使用任何抗抑郁药物而给予维生素B6口服20 mg,1次/晚。于治疗3月时功能测评:依据《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疗效,计算神经功能缺损减分率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的减分率来判断疗效。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或t检验。

2 结果

160例患者均完成了基础治疗和随访。神经功能缺损:治疗组治疗前评分21.2,治疗后为10.1;对照组治疗前评分19.4,治疗后为17.1。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治疗组治疗前评分23.4,治疗后为6.6,对照组治疗前评分23.8,治疗后为21.3。对照分析可知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CSS评分、HAMD评分进行χ2或t检验得P<0.01或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说明采用抗抑郁治疗对于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的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具有明显的协调和促进作用。

3 讨论

脑卒中的高致残率,对患者的心身打击巨大,加上脑部本身的损害对精神状态的影响,使脑卒中后抑郁有很高的发病率。恢复后期患者多回到家中进行康复治疗,医患双方主动联系缺失,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未达到预期目标,生活自理能力差,对康复丧失信心等原因,使患者并发抑郁或使原有的抑郁症状加重,患者情绪低落、悲观厌世、呆滞、睡眠障碍、食纳下降等,这些症状会直接影响患者继续治疗和康复锻炼的主动性,从而造成康复困难和减慢生活能力的提高。其发生机制可能为脑卒中使脑内特定部位遭破坏,引起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等递质功能低下,5-HT和NE含量-下降,使患者产生抑郁倾向或抑郁症,而在原有疾病基础上躯体功能障碍、社会或家庭地位的改变等可加速抑郁症的发生或使抑郁程度加重。氟西汀为高选择性5-HT重吸收抑制剂,通过阻滞5-HT再摄取和增强控制5-HT释放与传递而发挥抗抑郁作用,促进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本组资料显示,氟西汀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作用。目前很多临床医师已经注重卒中急性期及恢复早、中期合并抑郁症的诊治,而忽视了患者恢复后期的随访及及时的诊治,而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根据本资料的总结和分析,认为卒中后恢复后期抑郁症的成功干预治疗对卒中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最终的恢复程度有极为有利的影响,但我们的样本量还不够大,无法对卒中后恢复后期抑郁症的发病率作出准确估计。

[1]汤剑萍,李焰生.血管性抑郁.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09):57-61.

[2]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Verdelho A,Henon H,Lebert F,et al.Depressive symptoms after stroke and relationship with dementia:A three-year follow-up study.Neurology,2004,62(6):905-911.

[4]李红玲,岳崴,任力,等.9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康复,2001,16(1):22-23.

[5]许晶,孙玉华.急性脑卒中后抑郁血清单胺类递质的变化.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153.

[6]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7]关健伟,巫志明,邹劲.脑卒中后抑郁与康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1,6(4):155-156.

猜你喜欢

氟西汀抗抑郁神经功能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颐脑解郁颗粒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舒肝解郁胶囊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氟西汀通过增加阿尔茨海默病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乙酰胆碱的含量改善其空间学习能力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分析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