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可行性分析
2010-08-15保定广播电视大学梁红莲
保定广播电视大学 梁红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到2006年为1700多万,2007年为2300多万,2008年为2500多万,预计到2010年,预计将达到3000万。庞大的中国大学生群体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对旅游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1 旅游六要素
旅游六要素是指“行、食、住、游、购、娱”,这些要素包含了旅游行程的各个环节,其中前四项为旅游活动必须具备的要素,后两项则对整个旅游过程起到一种“锦上添花”的作用。通过分析旅游各要素的情况,可以使人们充分认识到旅游活动各个环节的要求及实现旅游活动的可能性,从而为市场的开发提供依据。
2 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2.1 “行”的分析
“行”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交通。目前我国已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立体交通网,旅游交通工具的选择具有很强的宽泛性。对大学生而言,由于受出游距离、出游时间和经济能力的影响,选择的交通工具多为火车, 其次为汽车。火车在中国一直被旅游者视为最佳的交通工具, 主要原因为时间固定、车次多、事故少、乘车方便, 价格相对便宜;长途汽车和旅游巴士有自然条件适应性强,价格便宜,机动灵活,覆盖地域广等优势。较少有人会选择乘飞机出游。还有其他方式例如骑自行车出游。这说明大学生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讲究“经济、实惠、安全”的原则,所以在安排旅游时有较大的余地和灵活性。
2.2 “食”的分析
我国是饮食大国,饮食业发达,各地民俗民风不一,长期以来形成了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膳食,为旅游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保证。大学生在旅游当中表现出对饮食要求不高的特征。不像商务、会议旅游者或者其他旅游者那样刻意追求档次。大学生多数属于低消费层次的群体,饮食要求方便、经济、实惠, 而对品种、服务、环境档次等不太注重。在短途旅行中,大多数学生会选择自带食物,吃方便面、快餐者居多。在接受旅行社安排的餐饮时要求也不高,每顿饭的价格大致都在10元至30元之间。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物美价廉,很受学生追捧。
2.3 “住”的分析
近年来我国酒店业迅速发展,正逐步与世界接轨,但对大学生来说,高档酒店离他们似乎还很遥远,多数人偏向于每晚30元左右的住宿价格。还有的大学生为了节省开支,选择住同学或朋友那里。即使是愿意选择旅行社提供住宿的同学,对住宿条件的要求也不高,方便、随意、简单、干净即可。目前全国连锁的青年旅社对大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简易的农家旅社也较受欢迎,有的学生为了节省住宿费,买夜间的火车票,把火车当成移动的旅店,这也不失为节约旅行成本的一种方法。
2.4 “游”的分析
在出游的时间上,多数大学生时间比较充足,可供支配的时间较多。在具体的时间段上,选择寒暑假旅游和黄金周旅游的人数较多,寒暑假的假期长,旅游可以调节略显单调的假期生活,而黄金周时期是我国大多数景点旅游的黄金季节,可以欣赏到景点最具代表性的景色。部分学生倾向于在周末进行短途旅行,这样既可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又不至于因身心疲劳而耽误课业。总的来看,大学生的旅游时间相对较为宽松,可以选择适合长短途的不同的旅游时间段,旅游时间有保证。
出游目的地的选择主要集中在自己学校的城市周围和省内,跨省旅游的人数较少,国际游的比例更微乎其微。出游的主要目的是观光和休闲,由于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受科学或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对旅游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较感兴趣;大学生又是一个年轻、有活力的群体,喜欢天然美好,更愿意接受和融入大自然,自然景观对其有较大吸引力;而喜欢休闲的学生一般都会选择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方小住,享受一下山村野趣,缓解学习生活压力。
出游方式上以朋友结伴为主,要好的舍友、老乡、同学、情侣是主要的结伴方式,与父母出游的学生占少数,独自旅行的比例更少。值得注意的是, 大学生通过旅行社组团出游的不多, 很多人愿意选择自助游,这样有更多的自由,可以更好地安排行程,不用担心在一些自己不喜欢的景点或者购物上浪费时间。另外, 由于现在多数高校都设有旅游文化协会、登山协会、背包族俱乐部之类的学生社团组织, 因此以单位(社团) 组织的出游方式也受到学生的青睐。其主要原因是对自己学校的社团组织信任度比较高。
2.5 “购”和“娱”的分析
大学生旅游经费的来源多是靠父母,省吃俭用和打工挣钱旅游的是少数。多数大学生在经济上不能自立,所以其旅游活动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尤其是在“购”和“娱”两个要素上体现明显。大学生有一定的旅游购物需求,但购物花费普遍较低,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小纪念品或者特产,相对有较强的吸引力。娱乐项目基本不被其考虑在内。
3 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建议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旅游六要素中,大学生比较注重前四项,因此要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就必须充分考虑行、食、住、游的条件,在这些因素上花力气,想办法,给大学生创造机会,使大学生的旅游愿望得以实现。
3.1 实行旅游消费券制度
我国旅游消费券制度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为了刺激消费,许多地方纷纷发放旅游券,旨在给低迷的旅游市场注入活力,拉动内需。但发放旅游消费券时,并没有刻意把大学生作为旅游消费券发放的目标人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将旅游消费券通过学校,集中组织发放给大学生,给大学生旅游以适当的补贴,这样既可以满足大学生的旅游需求,又可以促进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发展。
3.2 开展高校间的互助游活动
大众互助游是旅游发展的一个新现象,“仲一互助游”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在大学生中间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旅游中大学生考虑较多的问题是“食”和“住”,互助游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旅游消费的顾虑,符合其消费观念。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和高校合作,在假期中实行高校之间的互助游活动,使大学生们既可以花较少的钱游览较多的地方,又可以通过此活动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这种旅游方式一定会吸引众多的大学生。
3.3 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大学生年轻,文化层次高,精力充沛,喜欢追求新鲜事物。旅游企业可以根据大学生的这些特点,开发符合大学生口味的旅游产品,比如可以开发探险旅游、体育旅游等主题游;还可以和高校社团合作,比如与高校的摄影协会合作开展摄影大赛旅游、与文学社合作开展采风写作旅游、与汽车爱好者协会合作开展汽车文化游、试乘试驾游等主题活动;可以给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旅游产品,大一入学时的“本城一日游”,大二时的“浪漫交友”游,大三时的“就业考察游”,大四时的“毕业纪念”游;还可以开发旅游费用较低的大学生文化旅游,如保定开辟跟着老电影去旅游的“红色之旅”,让同学们在娱乐中既领略了自然风光,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3.4 降低大学生旅游消费标准
旅游企业可以在利润允许范围内,适当降低收费标准,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推出适合大学生的“经济型”旅游套餐,吸引学生出游。其实旅游企业若能降低一些收费标准,如食宿的标准,由此引来的综合效益以及潜在的利益一定能弥补因降低价格所减少的利润。
[1]陈顺明,王兆燕.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及市场开发建议——以长沙市高校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2)141~144.
[2]杜江.中国大学生旅游市场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6,5.
[3]蒙睿等.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J].旅游科学,2004,9.
[4]娄世娣.旅游心理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6.
[5]朱镇.我国大学生旅游空间行为特征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6):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