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热清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0-08-15汪洋清
汪洋清
中草药制剂痰热清注射液以其解毒、清热、消炎、化痰作用,近年来大量走进临床,对呼吸道感染及其他病毒性感染疾病,显示一定的疗效。2007年痰热清注射液在我院临床开始应用,现将2007~2009年期间临床上报的8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如下。
1 病历资料
本组不良反应病例共总结了8例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4~59岁,其中,4岁3例、7岁1例、10岁1例、13岁1例、25岁1例、59岁1例。临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5例、咽炎1例、咽喉癌1例、左眼球挫伤并感染1例。临床表现:皮疹3例、肢体红痒2例、注射部位红肿疼痛1例、面色苍白1例、腹痛1例;X线检查:肺纹理增重4例、右下肺炎1例、左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1例、胸片未见异常2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2例、降低4例、HBsAg阳性1例、肝功能异常1例。
2 不良反应的表现及确定
2.1 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 本组病例的用药方法均采用静脉给药,依不同年龄和体质将热痰清注射液10~30 ml加入5%的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滴速均以50~80滴/min速度输入,用药前不做皮试,在其他液体之后静脉滴注,大都在滴注痰热清注射液后10~30 min内出现不良反应,2例在滴注结束3 h后出现不良反应。
2.2 不良反应表现 3例为皮肤瘙痒,四肢及前胸散在针尖大小点状皮疹,颜面潮红;2例出现注射肢体延静脉走向红痒、疼痛;1例仅在注射部位皮肤出现2×2 cm的斑块,红肿疼痛;1例用药后出现面色苍白。1例在用药后出现腹痛。
2.3 药物不良反应的确定 8例患者均在不良反应出现后采取立即停药并做积极脱敏治疗,在处理后30 min~2 h后缓解。3例患者在第2~3天重复静脉滴注时出现同样反应而确诊,4例患者在停药后再次使用该注射液,又出现同样不良反应症状。1例患者第1次使用就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本文病例全部为男性与杨玲、赵玉生等[1]报道过敏反应无性别差异不同,且不良反应发生多为儿童,都是比较轻的不良反应,经过抗过敏等对症处理后都缓解并治愈。痰热清注射液是一种新型中药注射剂,由黄芩、雄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等中药以科学方法精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之功效,因其作用快、疗效好、副反应小而被临床医师广泛应用。尽管痰热清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较少,个别患者不良反应还比较严重[2],希望引起医务人员高度注意。不良反应的机制我们认为痰热清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属于过敏反应。因为痰热清注射液为中药注射剂,黄芩中的黄芩苷、熊胆粉中的熊总胆酸、山羊角中的水解物、金银花中的绿原酸、连翘中的连翘苷等都可能是引起过敏反应的中药成分,特别是绿原酸和山羊角水解物属于高致敏物质。
4 结语
痰热清注射液是安全、有效、经济的中药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是很高,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密切观察,以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1]杨玲,赵玉生.中药制剂痰热清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4673.
[2]刘艾,雷招宝.痰热清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中国医疗前线,2008,3(2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