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培他滨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2010-08-15陈志勇郑俊琼罗建文黄文金郑秋香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2期
关键词:卡培毒副胃癌

陈志勇 郑俊琼 罗建文 黄文金 郑秋香

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危害性严重。在全世界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2位。在我国,胃癌发病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特别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有明显的升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1]。老年胃癌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确诊时多属进展期,化疗是老年患者必须面对的选择。但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各脏器功能越来越差,且常常合并多种疾病,这为化疗带来困难。我科于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应用卡培他滨单药治疗35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患者,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晚期胃癌的初治患者,并具有可测量病灶。其中肝转移16例,肺转移10例,骨转移5例,腹盆腔转移8例,远处淋巴结转移11例,21例出现多脏器转移。入组患者年龄均≥65岁,中位年龄70.5岁,KPS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其中男21例,女14例,无明显的心、肝、肾功能及血液学检查异常,无同时使用其他化疗药物或抗癌中药。

1.2 治疗方法 卡培他滨1250 mg/m2,口服,2次/d,第1~14天,21 d为1周期,4周期后评价疗效。治疗后每周复查血象2~3次,肝功1次,根据每位患者的情况,合理地使用支持对症治疗。

1.3 疗效和毒副反应评价标准 4周期后评价疗效。疗效评价按RECIST标准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病变进展(PD)。毒副反应按WHO标准分为0~Ⅳ度进行评价。手足综合征分级采用以下标准:Ⅰ度:麻木、感觉迟钝、无痛性肿胀或红斑、未影响正常活动;Ⅱ度:痛性红斑和(或)肿胀,或出现影响日常生活的症状;Ⅲ度:湿性脱屑、溃疡、水疱和(或)严重的疼痛、影响日常生活的症状。疾病相关症状改善(DRSI):包括疼痛严重度的减轻,阿片类止痛药的用量减少,食欲好转,体重增加及体力状况的改善。评价指标至少有一项得到连续4周以上改善,而且其他的评估指标没有任何持续恶化的情况下,才可判断为临床受益改善。主要包括:止痛药物的使用量减少>50%,疼痛程度降低>50%和体力状况指数增加>20以上。如上述3条标准均处于稳定状态,则体重方面需要有持续增加幅度>7%,而且持续4周以上。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35例患者均可评定疗效。其中CR 0例(0%)、PR 10例(28.57%)、SD 13例(37.14%)、PD 12 例(34.29%)。治疗后26例患者症状改善,Karnofsky评分明显提高(平均70分增至90分)。4例明显改善,22例改善,5例稳定,4例下降。

2.2 毒副反应 可评价毒副反应35例,手足综合征12例(34.29%),其中Ⅰ级7例;Ⅱ级4例;Ⅲ级1例,停用卡培他滨,并口服维生素 B6及外用药后逐渐恢复;腹泻10例(28.57%);口腔粘膜炎11例(31.43%);恶心、呕吐19例(54.29%),主要为1~2级,3级仅2例;骨髓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15例(42.86%),多为1~2级,3级仅1例,未见4级;皮肤色素沉着9例(25.71%);不良反应经相应处理后均在短期内恢复,未出现不可逆的严重反应及治疗相关性死亡。

3 讨论

卡培他滨是一种新型口服抗肿瘤化疗药物,其结构是氟脲嘧啶氨甲酸酯[2]。卡培他滨进入体内,经胃肠道吸收,通过肝脏和肿瘤组织内的羧酸酯酶、胞苷脱氨酶的作用下形成2种中间产物―脱氧氟胞苷和脱氧氟尿苷,最后通过胸腺嘧啶磷酸化酶(TP酶)的催化在肿瘤细胞内转变为5-Fu,发挥选择性的局部抗癌作用。之后,5-Fu在二氢嘧啶脱氢酶(DPD)、二氢嘧啶酶以及b-酰脲-丙酸酶的作用下降解为a-氟-b-丙氨酸(FBAL)排出体外,其中DPD是这一分解代谢过程的限速酶。

上述的TP酶是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的肿瘤细胞生长因子。他具有血管生成活性,与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PD-ECGF)的结构和作用十分相似,因此TP酶又被称为肿瘤相关血管生成因子。多项研究已经发现TP酶在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的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织。这意味着十分有利于卡培他滨在肿瘤组织内选择性激活,可以提高肿瘤组织内的5-Fu浓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增强药物浓度的靶向聚集和增强抗癌作用。宋振川等[3]曾经应用ELISA法检测了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正常胃粘膜、胃周淋巴结及网膜组织中的TP酶的含量,发现TP酶在胃癌组织和胃周淋巴结中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和网膜组织(P<0.05);从而提示5-Fu类药物,尤其是卡培他滨可以作为胃癌化疗的基本药物。卡培他滨在肿瘤组织中选择性活化,大大提高了药物在癌细胞内的浓度和抗肿瘤作用,并且明显减少了全身的毒性作用,达到高效的靶向治疗[4]。

本组资料显示,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有效率为28.57%,与文献报道一致[5];且毒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好,安全有效;所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为氟尿嘧啶特征性的不良反应,且大多数为轻至中度。最常见的药物相关性毒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和腹泻,手-足综合征可通过减少剂量或停药控制。

研究表明:老年晚期胃癌患者若选择有效方案和方法积极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进而达到控制进展,延长生存期,减少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因此,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有效而且安全,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单药口服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1]程里生,林琼霞.老年人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河北医学,2007,13(1):39-41.

[2]潘启超,胥彬.肿瘤药理学与化学治疗学.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608-610.

[3]宋振川,李勇,焦志凯,等.胸苷磷酸化酶在胃癌及癌组织中分布的研究.中华综合临床学杂志,2004,6(12):9-11.

[4]毕经旺,史杰,周芙蓉,等.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山东医药,2006,46(15):60-61.

[5]Kang Y,Lee J,Min Y,Lee K,Zang D,Ryoo B,Kim J,Park S,Kang W,Shin D.A randomized multi-center phase II trial of capecitabine(X)versus S-1(S)as first-line treatment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or recurrent unresectable gastric cancer:2007 ASCO Annual Meeting Proceedings.J Clin Oncol,2007,25:4546.

猜你喜欢

卡培毒副胃癌
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FOLFIRI 方案对晚期结直肠癌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分析
培美曲塞和吉西他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探讨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血清CEA和CA-199对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预后的临床预测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对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和无病生存的影响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
参芪扶正注射液在预防化疗毒副反应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