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工作室的构建
2010-08-15孙连栋杨伟群刘玉杰
□孙连栋 杨伟群 刘玉杰
浅谈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工作室的构建
□孙连栋 杨伟群 刘玉杰
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场所的要求出发,提出了“一体化工作室”的概念。“一体化工作室”具有“一体化教室”或“专业教室”的全部功能——教学功能,还具有服务功能、科研功能、大学生创业和竞赛功能等,是“一体化教室”、“专业教室”的延伸和升华。研究了“一体化工作室”的构建原则、构建模式、构建步骤、构成要素、管理与评价,用以配合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工学结合;一体化;工作室;构建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的推进、研究的深入,职业技术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对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解越来越深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越来越明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越来越深入人心,教学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职业教育已由量的扩张转变为质的提升阶段。
当前一个时期,全国高职院校中掀起了一股全面学习和贯彻教育部16号文件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高潮,大力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上水平、创特色的核心工作之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一致、学习程序与工作程序一致、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一致、学习的结果能完全胜任工作的需要。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模式进行教学,融理论知识、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于一个个项目中。在教学中采用主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理念。
工学结合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已完全打破学科体系,也打破了相对独立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取而代之的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传统的理论课教室和实践教学场所相分离的局面已不能满足新的教学模式的需要,迫切的需要一种将教室与实训、实习场所相融合的“一体化工作室”来承载相应的教学工作。这样的“一体化工作室”既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教室,又是学习操作技能的实训车间,又是进行实践锻炼的企业(或公司),又是学生进行创业、科技制作的基地。
本文试图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对教学场所的要求出发,研究“一体化工作室”的功能、构建原则、构建模式、构成要素、研究“一体化工作室”的管理与评价,用以配合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场所的要求
工学结合的课程要求“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工作和学习是一体化的[1]。教学场所的布置、设备的配备都要满足相应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要求;教学场所的设置要随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不同而不同。在国内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中,一直是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分离的,教室被作为理论教学的场所,车间、实验室或机房被作为实践教学的场所,非常分明,彼此独立,功能单一。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场所的要求是:工作室的构建尽量与企业(或公司)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工作环境的布置、空间的划分、设备的规格型号、布局方式等尽量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一致。这是因为企业(公司)经过多年的实践在众多的方案中选择出的一种最好的方案,并经过长期使用优化改进而逐步形成的固有的模式,必定有其优势和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学习这种方式减少了我们摸索的时间,可以在较高的基础上起步。
工作室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尽量与企业一致,能以团队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复杂的真实的工作任务,且有独立工作的机会,能够突出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接触真实的工作任务,有利于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工作室的工作任务为具有挑战性的真实的任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掌握创新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一体化工作室的内涵
对于工学结合的教学场所已有一些研究成果,提示了“一体化教室[2]”、“专业教室[3]”的概念,或是改造后的实训室或实训车间[4],以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主,还没有真正实现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无法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与创新,也没有对其构建原则、构建模式、构建步骤、管理与评价等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文所提出的“一体化工作室”具有“一体化教室”或“专业教室”的全部功能,即具有教室、实训车间的功能——学习功能(初级阶段),同时还具有生产车间、项目工作室、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等场所的功能——应用功能(高级阶段)。在初级阶段,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通过完成较为简单的实际生产任务或工作任务来完成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在高级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来独立完成实际生产任务或工作任务,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升华,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一体化工作室具有教学功能、服务功能、科研功能、大学生创业和竞赛功能等,是“一体化教室”、“专业教室”的延伸和升华。
三、一体化工作室构建的原则、模式和步骤
(一)一体化工作室构建的原则
1.教学性原则。一体化工作室的构建必须突出教学目标,以教学为主要目的,只是通过实际工作任务来完成教学。学校、教师、学生均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不以追求利润为目标,利润仅是维持正常运转的需要,否则就失去了工作室的意义。学生不能仅做简单工作,要参与有挑战性的工作,允许尝试、允许失败,可以将学生分成层次,高年级的有经验的学生指导低年级的初学者做简单工作。
2.与专业结合原则。工作室的建立必须符合专业的发展方向,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学生受益面广。
3.长期性原则。工作室要有稳定的工作、研究方向,要长期坚持运行,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逐渐形成特色、形成亮点,逐步取得标志性成果。
4.研究性原则。一体化工作室要承担研究性工作任务,学生要参与教师的实际研究课题,承担真实的任务;要具有原创性,才能够承担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目标,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掌握创新方法。这也是与一体化教室、专业教室所不同的地方;
5.实用性原则。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方式构建工作室。设备、场地只要满足要求即可,不可追求新潮、全面、统一等,当然要尽量方便。重点在实用、有用、有效等方面下功夫,避免像个别学校的场地、设备都很漂亮,而实际使用情况不佳,仅是做个样子,供参观用的,没有实际意义。同时还要有合适的师资力量来承担指导工作。
(二)一体化工作室构建的模式
一体化工作室的构建可以依托相关的研究所或企业,也可以在校内相关的实验室、实训室的基础上改建而来,按照一体化工作室所承担的主要工作任务分为四种模式。
1.生产型。以承担对外加工、生产业务为主,如我校的数控加工工作室在数控实训室的基础上改建而来,主要承担对外加工、工艺工装设计制造、技术培训、高精度、高难度零件的加工任务。生产型一体化工作室要突出教学观念,在任务的选取中以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是否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主要目标。
2.服务型。以咨询、技术服务、社会服务为主,如我校的数控维修工作室是在数控维修实训室的基础上改建而来,主要承担数控机床维修任务。由于学生的维修毕竟不如社会专职人员维修及时、效果好,为了更多的吸引客户,推出了免费维修(免收维修费,仅收取材料成本费)的业务,在运行初期学校投入了较多的经费,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维修水平的不断提高,知名度越来越好,主动找上门的越来越多,虽然还是免费维修,但一些客户主动提供捐赠,目前已基本能维持运行。此类型的工作室主要是要坚持长期运行,逐步提高知名度,增加业务量。
3.科研型。以承担研究课题为主,主要是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此类型的工作室主要依靠较强的师资队伍来支撑,能有足够的课题为保障。
4.竞赛型。以参加技能比赛、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比赛为主。技能竞赛代表一个学校教学的最高水平,目前高职的竞赛层出不穷,组织学生参加比赛也是高职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体化工作室是承担竞赛的最好载体,它能对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训练,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此类型的工作室主要做好连续性,在没有竞赛任务的时候也要开展工作,为下一届竞赛做好准备。
(三)一体化工作室的构成
1.教学区。承担传统的教室功能,教师传授知识或学生讲述工作方案、展示个人工作成果的区域,配备有桌椅、黑板、讲台、讲桌、多媒体投影设备等。
2.讨论区。供学生讨论的区域,一般为圆形布置,学生围座在一起讨论方案或制定计划,教师也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并进行指导。
3.演示区。教师操作演示、学生汇报表演的区域,根据项目的功能配备相应的工作台和设备。
4.工作区。学生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区域,每一个工作岗位上都要有相应的常用设备,对于贵重的设备和不常用的设备可以单独放置,供大家一起使用。
5.个人办公区。每个学生一个办公桌,配备一台电脑,供学习之用。
6.资料查询区。图书资料、档案资料、文件、标准手册、网络查询等
7.展示区。展示历届学生完成的样品、工作成果、获奖证书等。
8.客户接待区。对于与外界联系较多的工作室可设置客户接待区,配备沙发、茶几、饮水机等,供接待来访人员。
9.休闲区。供工作人员在工作之中短暂休息使用的区域,宜设置在通风、采光、视野好的地方,可以在走廊或大厅里,配备沙发、茶几等,也可以和客户接待区结合在一起。
10.更衣室、淋浴室。对于特殊的工作环境,要求设置更衣室和淋浴室。对于工作环境较为恶劣的情况,如电气焊,完成工作任务后要淋浴、更衣;对工作环境要求洁净的情况,如制药等,需要在上岗前淋浴、更衣。但一般不需要设置。
以上各种区域的设置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四)一体化工作室构建的步骤
1.可行性研究(目标分析)。一体化工作室主要针对的专业或专业群,为哪门课程服务,要达到什么目标,一体化工作室建成后能否发挥作用,能否正常运转,能否可持续发展。
2.功能分析。一体化工作室要具备哪些功能,完成什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任务。
3.方案设计。一体化工作室的选址、空间的划分,设备采购清单及布置方案,并做出预算及进度计划。
4.方案论证及审批。组织校内外专家对以上问题进行论证,同时还要考虑是否与学校、专业的发展规划相适应,是否与校内的其他项目重复或冲突,建成后的运行费用能否保障等。通过专家的论证后经过领导审批后实施。
5.实施。按照计划要求,有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6.验收。一体化工作室构建完毕后,试运行一段时间后验收,重点考察是否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能否满足使用要求,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等。
四、一体化工作室的管理
主要分为日常管理和年度考核,使用单位为管理的主要责任人,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保证工作室的正常运转。设备部门、教务部门为检查考核部门,负责年度考核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点的考核。
1.使用情况。建成后所承担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大学生竞赛、创业任务,以及取得的成果,利用率的高低。
2.经费。经费的来源及使用情况,能否保持正常运转。3.经验及问题。建设成功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拟解决的办法。
五、一体化工作室建设的评价
一体化工作室建设的评价主要考察以下四方面:能实现预定的各项目标;使用方便;运行费用低;利用率高。
六、一体化工作室构建研究的意义
1.可以通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接触最前沿的内容,可以通过解决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问题更好的接触社会,自己的能力也得到锻炼,为个人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研究教学场所建设如何适应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要求,有利于促进以工学结合为主旨的教学模式改革;
3.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梁朝益.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J].广西教育;2009(7-8):31-33.
[3]马满英.建立专业教室提高专业课教学实效[J].现代技能开发, 2000(04).
[4]陈钱鑫.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教育,2009(5):47-48.
责任编辑 夏焕堂
孙连栋(1971-),男,山东庆云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高级实验师,工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数控技术与加工。
课题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基于工学结合的一体化工作室的研究与实践”(编号:SB21)研究成果。
G710
A
1001-7518(2010)11-0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