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顶岗实习—就岗就业”模式的探索
——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例

2010-08-15朱方来

职教论坛 2010年11期
关键词:顶岗岗位专业

□朱方来

关于高职“顶岗实习—就岗就业”模式的探索
——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例

□朱方来

介绍了“顶岗实习——就岗就业”模式的内涵、目的、作用和意义,并通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顶岗实习——就岗就业”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认为这种模式特别适合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真实的工作环境、顶岗的工作实习、一定的劳动报酬、严格的过程管理和实际的毕业论文题目五大特点。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学生实践性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实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简称汽营专业)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结合深圳市汽车行业的实际,把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专业借助校外企业或实习基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就业培训,实行“顶岗实习——就岗就业”教学模式探索,使学生全方位熟悉相关岗位能力的工作要求,在专业知识、职业素质和技能培养诸方面达到预期的目标,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目的与任务

1.模式内涵。所谓顶岗实习,是指对三年制或四年制在籍学生,在校内组织完成全部理论课、实验课、课程设计、基本技能强化训练教学的基础上,把学生推介到校外企业,集中进行为期半年(三年制的第六学期)或一年(四年制的第四年)的顶岗实习,让学生提前走向社会,进入准就业状态,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在职业岗位上“真刀真枪”地顶岗工作。

所谓就岗就业,是指顶岗实习后,学生已掌握了企业的生产过程、生产工艺流程和过硬技术,有的甚至成为熟练的技术管理人才。当实习结束时,实习单位已经离不开这些学生了,于是有的用人单位干脆将这些还处于实习阶段的学生提前预订,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毕业后这些学生就直接到自己实习过的用人单位报到上岗,继续留在原来的实习岗位或调整到管理岗位。这种就业模式深受学生及家长的欢迎,实现了学习与就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零距离,抢占了就业先机。[1]

这种模式将以往的单一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就岗就业工作进行综合一体化,实现“校内教学——校外顶岗实习——企业就岗就业”诸环节的相互衔接和平稳过渡,实现毕业设计(论文)、岗位实习和就业安置“三合一”,从而使培养的毕业生达到用人单位的所需人才规格和要求。

2.模式目的、任务。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对实际工程运行的规范管理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及编写技术文档的能力;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从学生的实习岗位出发,结合实际进行选题,保证课题的真实性,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学生在顶岗实习完成之后,能在所实习的岗位上直接就岗就业。[2]

3.模式作用、意义。改变了原来顶岗实习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位置,由单一训练环节变成综合训练环节,前面可以设置专业岗前实习和岗前综合技能训练两个校内教学环节;可以实现产学研联合优势互补,有利于学生走出校门投身实践,了解社会和企业的现状、发展前景和需求,有利于他们增强才干、增强胆识、提高能力;产学研联合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基本上都是“真刀真枪”的实际题目。既可以解决企业生产和技术上的难题,又可以培养学生真实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淡化了以往毕业设计(论文)的单纯训练,更加注重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现场实践能力的培养,尽可能拉近学生与现场岗位的距离,突出了高职教育的特色;依托校外实习基地,既充分利用了用人单位或企业的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同时又解决了学生的就业后顾之忧,实现了高职教育的教改成果和成功就业的良性互动,促进了用人单位、学校、学生的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3]

二、组织与安排

学院成立学生顶岗实习-就岗就业工作小组。人员包括一名总负责人,由专业老师承担,该负责人有广泛的良好的企业关系,有丰富的与企业沟通的经验,另外有3到4名专业老师和辅导员、毕业班班主任协助工作,组成实习-就业工作小组,负责筹备双选会,安排学生实习。具体工作如下:

1.工作流程。专业通过汽车行业协会牵线搭台,在校园内举行大型的企业与毕业生“双选会”,确定实习岗位,然后制订系列教学管理文件、作业指导书,签署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协议书,进行4周的岗前实习和培训,合格后再进行10周的顶岗实习和6周的毕业论文,总共保证20周整整1个学期的实习时间。

2.具体要求。将教学计划中的三个实践教学环节“岗前实习”、“专业高级技能实训”和“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全面贯通、综合评价、分阶段实施,制订了“四、四、六、六”方案“,即将第五学期的四周与寒假和第六学期整个学期串接,分为:第一阶段:四周的专业岗前实习+寒假四周;第二阶段:四周的专业高级技能实训或在企业继续实习;第三阶段:六周的毕业实习;第四阶段:六周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这四个阶段要求要连续安排、累计记时、分段考核。特点是将寒假四周考虑进去,保证实习的连贯性,符合企业的实际要求。顶岗的工作实习要求有真实的工作环境、一定的劳动报酬和严格的过程管理。

3.指导与监管。制订学生顶岗实习各个作业环节的教学管理文件,确定教师的实习指导方式:①实习指导文件:包括实习日记本(含日记、实习报告、实习鉴定)、实习大纲、实习指导书、实习指导记录、成绩单、联系方式、走访企业情况登记表、学生实习介绍信、学生名单和企业联系人电话等;②实习指导方式:指导教师可进行现场检查、指导:检查实习日记、工作岗位查看,双方填现场指导记录;与企业沟通、了解学生实习状况;对学生进行择业、就业指导。

4.成绩评定:督促学生完成实习日记,写出实习报告和企业出具实习单位鉴定。平时成绩由日记和出勤情况构成,占40%;段末成绩由企业评语和实习报告构成,占60%。指导教师将这两项成绩评定后,写在实习日记本上,交给班主任老师在教务系统的成绩登陆中登陆。

三、质量监控

1.学生必须按教学计划完成全部课程并且考核合格后才能安排顶岗实习。

2.选择岗位:岗位是直接影响高职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顶岗实习岗位必须要注意一致性、先进性和效率性的统一。①一致性。是指实习岗位应与专业培养目标所确定的就业岗位保持一致,是与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岗位,不能跨专业实习。只有实习岗位与培养目标相一致,学生才可能顶岗,才可能有效实现顶岗实习的目的;②先进性:是指岗位技术水平高,企业文化先进,具有良好经营理念,在本行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只有企业生产技术先进,学生才能在顶岗实习中领略到行业的先进技术,并在企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提高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③效率性:是指岗位利用率高,学生有较多的岗位实践的机会。[4]

3.院领导负责顶岗实习的审批和顶岗实习全过程的管理。

4.实行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的“双元”指导。要由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不得超过10人,指导教师负责指导毕业生顶岗实习的全过程,并对学生的顶岗实习结果及顶岗实习报告做出评价;同时,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我们都聘有固定的兼职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与毕业论文的撰写。一般一位兼职教师指导3到4名学生,这些兼职教师都是经过企业领导的推荐,经过选拔,进行了集中培训,最后发有聘书的技术能手、技术骨干、行业专家。

5.严格顶岗实习的过程考核。顶岗实习过程分解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详细的考核方法和细则,保证计划到位、措施到位、指导到位、检查到位和考核到位[5]。计划阶段:双选会要保证毕业生有足够的实习岗位进行选择;实施阶段:实习动员、顶岗作业、作业指导;检查阶段:巡视、现场抽查、实习单位鉴定;总结阶段:实习日志、实习总结、实习报告、实习答辩。

6.实行契约化管理,确保实习的安全性。通过协议较好地调和和保证学校、学生、企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为了加强对学生校外实习的质量监控,建立了以企业督导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生自律为目标的监控体系。由于企业对被录用学生的要求与员工等同,因此在学生下企业实习之前,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签订准就业协议式的“实习意向书”,规定实习期限、实习要求和责任,实习期满合格者签订就业协议,不合格者则退回学校,延迟毕业,充分发挥企业对学生的监督作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就业压力感。要求教师不定期每周一次到企业巡查学生实习情况,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环境,胜任工作岗位,并指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中提高理论与技能水平。实习质量根据企业的“实习单位鉴定”、学生的“实习日记与报告”以及教师的“现场指导记录”和“指导教师鉴定”进行综合评价。在教学中注重从企业生产实际中进行毕业论文选题,且由企业指导教师参与指导,很多学生的课题是结合实习企业的就业岗位来实施的。

四、效果与存在问题分析

(一)实例情况

2007年04级学生汽营、汽运两个专业228人,汽运3个班、汽营3个班,实习岗位12大类。专业指导教师18人,企业兼职教师80人,实习企业64家,其中有51家与汽车有关。第一阶段后有93.9%的学生利用寒假继续在企业实习,并基本落实就业意向,第二阶段有70%的学生仍在原企业继续实习,20%学生换企业,5%学生需学院帮忙找实习单位。由于学生顶岗售车业绩好,有55%的学生获得了企业主动发给的劳动报酬,对口率58.8%,就业率99.6%。

(二)效果分析

1.既完成了校外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任务,又解决了学生目前就业难的问题。由于年年扩招,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实习与就业的岗位需求越来越大,如07届是228人,08届是283名学生。依靠学生自己寻求工作岗位是比较困难的,我们通过建设越来越多的实习基地,通过举办双选会,搭建很好的供需双方的双向选择的平台,集中地一次性解决了实习的岗位,并且最大程度地保证了企业与学生双方的满意度,使学生实习安心,保证了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

2.进行了“三合一”教学改革。将校外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单一实践教学环节,与就业工作有机整合,具有五大特点和实现了三个衔接:真实的工作环境、顶岗的工作实习、一定的劳动报酬、严格的过程管理和实际的毕业论文题目。一是实现了实践教学三个环节的衔接,即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训练;二是实现了就读与就业的衔接;三是实现了学校与社会的衔接。既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特点,更适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

3.带薪顶岗实习的比例越来越高,实现了学生由消费型实习向创收型实习的转变。顶岗实习时间的合理安排,符合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双方的利益。因为实习时间的连续,和实习的灵活性,用人单位可以将学生按试用人员使用,使用不满意辞退手续也简单,学生对企业的选择也一样,所以直接带薪顶岗的比例越来越高,2007届55%,2008届毕业生实习的42家公司中,只有2家没有向实习生提供薪金,毕业生带薪顶岗的比例达到了95%。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消费型实习模式,转变成创收型实习模式。

(三)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问题。在顶岗实习中,有部分学生出现怕苦、怕累、不愿干的现象和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差,与企业沟通协调不够,中途退出、更换实习岗位的现象。对此急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观教育和吃苦观教育。

2.实习岗位与专业培养目标所确定的就业岗位不一致问题。主要是有极个别学生要到家族式企业、所在乡村镇企业就业

3.教学文件有待完善和教学管理加强问题。有个别学生的顶岗实习疏于管理,流于形式。

五、结语

通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顶岗实习——就岗就业”教学模式探索,认为:

1.这种模式特别适合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真实的工作环境、顶岗的工作实习、一定的劳动报酬、严格的过程管理和实际的毕业论文题目五大特点.

2.体现了三个突出:一是在培养目标上突出了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二是在教学方式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是组织形式上突出了校企联合。

3.实现了三个衔接:一是实现了实践教学三个环节的衔接,即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训练;二是实现了就读与就业的衔接;三是实现了学校与社会的衔接。

4.实现了一个转变:学生边实习边创收,以创收养实习,实现了由消费型实习向创收型实习的转变。

[1]沈澄英.“化工专业顶岗实习的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

[2]李友华邱运亮.“顶岗实习-就岗就业办学模式的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05.7

[3]陈忠良李四华.“中职顶岗就业型实习教学模式探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3

[4]翟向阳.“谈毕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3

[5]万平.“提高高职顶岗实习质量的策略”《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

责任编辑 颜小兵

朱方来(1963-),男,汽车与交通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教育学心理学项目。

G712

A

1001-7518(2010)11-0044-03

猜你喜欢

顶岗岗位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