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宏观政策再次面临选择

2010-08-15本刊评论员

中国房地产业 2010年6期
关键词:房价住房现代化

为配合“国十条”的落实,各地纷纷推出具体控制房价的方案,一时市场上“风声鹤唳”,购房者出现了明显的观望态势,5月份以来,许多热点地段的楼盘都出现了“零”交易的现象。在成交量大幅萎缩的同时,大家所关心的价格却没有出现明显的下落,但是判断房价下跌的预期已经形成。

于是,社会上出现了“房价拐点论”和“房市崩盘论”,其实,房价只是市场的具体表现,影响走势的是内在的结构问题。如果不考虑月度指标、季度指标、年度指标,而是把时间单位放在五年或十年,几乎所有人都不怀疑中国的房价会上涨。为什么房价从长期来看要上涨,关键在于土地是稀缺资源,同时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将导致未来十年、二十年有数亿农民要进城,供求矛盾非常明显。

工业化先行国家的历史经验证明,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房地产业从始至终都是经济增长中的支柱产业,而且是国民最重要的财产形式。房地产在一个现代化的国家财富形态中,一般都会占到2/3以上的比重,所以鼓励居民买房和鼓励居民用房产形式进行财富积累,是任何国家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必要的经济政策。

同时,住房问题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更成为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如何化解房价的两难问题,关键在于“调结构”。“国十条”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房地产需求,采取了“冷冻”方式来维系市场。当前的政策主要着力点在遏制不合理的住房需求上。但仅仅靠压缩需求,是无法真正平抑资产价格的。房地产问题的一个核心就在于土地财政,在于中央和地方利益与政策的博弈。不能正确地化解土地财政问题,只会让它在将来暴发得更加猛烈。而要化解这个核心问题,我们需要的是类似于之前国家分税制改革那样的制度创新,进而从体制上解决地方政府的财权、事权的平衡,从根本意义上解决土地供给不足的问题。如果不采取其他调整结构的宏观政策,可以预见本轮政策调整过后,必然带来市场的报复性反弹。

“国十条”出台的好处是,在让市场各方冷静的同时,赢得了必要的时间。2008年政府大规模兴建的政策住房入市需要时间,各项政策的出台也需要时间。相信在房屋保有环节开征物业税已是一个必然,剩下的问题只是开征时间和具体方式。但这还不够。

最近,北京在政策住房上开始“试水”土地“年租制”,这是一个信号和开端。是否能以此为契机,开创房地产“新”的租赁市场,对租赁性物业逐步实行土地年租制。

1998年的房改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了房地产市场,尽管这个市场存在许多不足,但它完成了自己的历史责任。现在,政府要做的是完善中国房地产市场体系。房地产市场的改革会碰到很多阻力,因此,我们更期待看到政府更为果敢的动作。只要政策的制定者用实际行动向所有的利益体表达解决问题的决心,我们坚信办法总比问题多!

猜你喜欢

房价住房现代化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边疆治理现代化
盛松成:什么才是中国房价持续上涨的真正原因?
两大手段!深圳土地“扩权”定了,房价还会再涨?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防范未然 “稳房价”更要“稳房租”
2016房价“涨”声响起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