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治疗老年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的研究
2010-08-15116013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桃源疗养区赵建武
116013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桃源疗养区 赵建武
116041 解放军第406医院 许峰 赵慧娟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1]。脑卒中后精神障碍发生率可达26.6%[2],最常见的是抑郁症[3],以60岁以上的群体为多。一旦出现精神障碍,其死亡率达70%~90%。因此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预防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对其预后极为重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6年5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02例。入组标准:脑卒中前无精神病史,均为初次发病的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病程在2周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4]。经急性期抢救后病情稳定,意识恢复;病程<3个月;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和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症的诊断标准;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检测,评分>50分[5];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检测,评分>17分评为抑郁症[6]。排除标准:凡有失语、恶性肿瘤,脑干及小脑病变、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均不能入组,且无心、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病及精神障碍个人史。共入组102例,全部脑卒中并发抑郁症患者均由一人随机分为综合疗养康复组(A组)51例和一般治疗组(B组)51例。A组51例中,男42例,女9例;年龄61~82岁,平均(66±5.7)岁,病程3~45 d。B组51例中,男44例,女7例;年龄60~80岁,平均(65±5.9)岁,病程7~50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脑卒中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给予药物治疗和综合疗养康复治疗。药物治疗:所有A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高危因素。如溶栓抗凝,活血化瘀,脱水降颅内压,脑细胞保护剂等,调节血压、血糖、血脂,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氟西汀抗抑郁治疗。综合疗养康复治疗:①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的基本知识,对本人及家属进行饮食、心理、生活护理指导。②运动康复疗法。脑梗死病人在发病后1周左右开展康复训练,脑出血病人在发病后10 d左右开展康复训练。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行系统康复训练。包括:尽早开展关节运动、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床上运动、坐位训练、行走训练、作业疗法、日常生活训练、桥式运动、平衡训练等。方法:医师与患者“一对一”形式训练,30 min/次,1次/d,5次/周。无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可根据病情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气功等有氧运动。以低中度运动(40%~60%VO2max)或心率=[(170-年龄)±5]次/min为宜,运动时间30 min/次,1次/d,5次/周。③心理治疗。对有抑郁症的患者,进行“一对一”心理咨询与心理疏导(包括启发、疏导、解释、支持、鼓励等方式),并进行放松训练、音乐疗法及生物反馈疗法等心理治疗。④中医按摩。对有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进行患侧肢体按摩,30 min/次,1次/d,5次/周。⑤针灸。以解郁、调神、健脑为主(取百会、印堂、内关、神聪、神门、三阴交等穴位),针灸时间30 min/次,1次/d,5次/周[7]。⑥高压氧。60 min/次,1次/d,30~60次。⑦自然因子治疗。包括景观、海水浴、沙滩浴、日光浴等,4~5次/周。以上疗养康复治疗180 d。B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药物治疗与护理同A组。采取一般疗养措施,如随意运动、景观治疗等康复治疗180 d。
1.3 检测方法 由2名具有2年以上临床经验的评定者,对患者进行联合检查,与受检者进行为时30 min的交谈和观察,检查后2名评定者分别独立评分。两组疗养康复治疗前后,分别经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检测评分,评价病情及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治疗过程中综合疗养康复组无死亡病例。5个月时3人自行终止治疗,完成疗程的48人中12例出院。对照组死亡8人,完成治疗的43人中5例出院。
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表1)。在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综合疗养康复组与治疗前及与一般治疗组治疗后比较SDS及HAMD检测评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组患者经一般神经内科与疗养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SDS及HAMD检测评分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SDS及HAMD总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SDS及HAMD总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1,②P<0.05;与B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③P<0.01
组别 例数 SDS HAMD A组治疗前 51 68.64±1.14 37.61±0.99治疗后3个月 51 46.51±0.96①②③ 16.67±1.22①②③治疗后6个月 48 38.56±0.94①②③ 12.13±0.98①②③B组治疗前 51 68.97±1.24 36.76±1.10治疗后3个月 46 58.66±0.89② 30.96±1.36治疗后6个月 43 59.68±0.64② 34.52±1.17
3 讨论
临床上急性脑卒中的治疗大都重视患者肢体和语言功能的恢复。实际治疗过程中,由于精神症状表现相对较轻,持续时间短,往往不容易被临床医生所重视。但精神障碍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基础疾病的康复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使患者遭受身体上的痛苦,更增加了精神压力。因此,临床医生除了重视患者基础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之外,也要关注患者的精神健康。文献报道,精神障碍的发生在60岁以上的患者中更常见[8]。精神障碍以抑郁症多见[3]。主要表现在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言语动作减少或缄默不语,卧床不动,有时突感心慌、闷气、莫名恐惧、心烦意乱,对前途悲观失望,甚至有自杀念头[9]。国外学者认为,神经质为脑卒中后抑郁的重要易感因素[10],还有研究认为,脑卒中后抑郁症是由于病变破坏了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神经元,使这两种神经元递质水平低下所致[11]。由此可见,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是躯体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采用疗养-医疗联合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医疗模式,在传统神经内科和抗抑郁药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健康宣教、心理疏导、中医针灸、按摩及高压氧疗法,使患者的情绪、睡眠和精神得到了明显改善。与以前的文献报道结果一致[12]。总之,在老年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的治疗方面,综合疗养康复措施较一般疗养与药物治疗效果好。
[1]张雪敏.老年脑卒中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J].海南医学,2006,17(4):70-71.
[2]孙波,赵颖.急性脑卒中致精神障碍92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药杂志,2004,4(5):425.
[3]尹少华,赵丽辉.老年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08,14(12):1474-1475.
[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4-35.
[5]吴文源.抑郁自评量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特刊):131-132.
[6]汤毓华.汉密顿抑郁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1999,(增刊):220-223.
[7]钟宝亮,黄悦勤,李会娟.针灸治疗抑郁症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9):641-647.
[8]李万春,阮世望,谭文刚,等.脑卒中后精神障碍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59-60.
[9]吕路线,李克勤.医学心理学与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60-162.
[10]Morris PL,Robinson RG,Raphael B,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 factors for affective disorder and poststroke depression in hospitalised srorke patients[J].Aust NZJ Psychiatry,1992,26(2):208-217.
[11]宋磊.脑卒中患者精神障碍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精神疾病杂志,2007,10(6):35-36.
[12]宋冬玲,王梦欣,王福芳.综合干预联合药物治疗首发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1):1040-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