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在现代流通业中的发展及应用
2010-08-15刘盘根
刘盘根/文
流通技术发展的历史阶段
流通技术的发展史实质上就是科技的革命史。三次科技革命分别以蒸汽机、电力和计算机的发明为标志,流通技术在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有了巨大的进步。据此将流通技术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流通技术机械化
第一次科技革命以18世纪发明蒸汽机为标志,机器取代了手工生产,从而使得规模生产成为可能,这一方面提高了对生产资料的数量要求,另一方面促进了大量农村人口的就业,社会劳动收入提高,购买力增强,市场需求迅速扩大。生产能力的扩大和旺盛社会需求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商品流通技术。因此,商品流通表现出初级大量销售以及批发业和零售业的分离。
流通技术标准化
第二次科技革命以19世纪电力的发明为主要标志。三次产业的比重发生了变化,农业的比重下降,制造业比重上升并占据主要地位。此外,电力驱动的城市运输系统有了飞速的发展,汽车成为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主力军,航空业也拉开了发展的序幕。随运输革命而来的是通讯革命,电话的发明及广泛使用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增快。此时,出现了与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相适应的大量运输和大众化信息传播。流通领域的变革应运而生,其中包括自营批发商的迅速发展、零售领域百货商店的兴起、零售领域连锁经营的出现以及超级市场的发展。这些流通业业态依然充当着当今商业流通企业的主要角色。
流通技术信息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这时制造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成为三次产业的主体。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广泛参与到商业流通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传输及处理技术的信息化技术将流通技术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目前流通领域使用的信息技术主要有:ERP(企业资源计划)、POS(销售时点系统)、EOS(电子订货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Radio Frequency(射频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这些流通信息技术在发达国家的应用已经成熟,而我国流通领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流通业的现状分析
我国流通业发展起步较晚,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应用也刚刚开始,百货商店、连锁经营以及超级市场是我国的主要零售业态。随着信息技术日益完善,我国的这三种主要业态形式也在悄然变化。传统百货业销售额占零售业销售总额的比重下降,而大型连锁店、超市以及一些新业态,其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比重上升,远远超过了传统百货。
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一是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促使各国产业结构、组织和管理的调整,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产权关系及各种相应的制度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百货业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相对滞后,使百货业作为传统的流通经营形式受到冲击。二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行为随着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的变化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他们对购物方式、购物环境的要求提高,传统百货业不再适应消费者新的消费习惯。三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高速化的背景下,我国近年来不断新建和改建大型百货商场,装修风格雷同,商品品种类似,注意力仅放在营业面积和装修档次上,经营理念、方式和管理模式并没有实质的改变。四是外国零售业巨头纷纷踏上我国土地,快速抢占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百货业的萎缩。
综合上述分析,百货业态作为传统商业流通模式,在应对信息技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时,暴露了一定的劣势。连锁店和超级市场将成为流通技术信息化阶段和主要业态。
电子商务在现代流通业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是以网络为基础,通过电子信息传输的方式进行商业运作、交易和行政管理的全过程。广义的电子商务是指企业用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快服务速度、降低产品成本的一整套现代商业方法,也指企业和个人通过计算机网络查询和检索信息,以帮助完成决策的过程。狭义的电子商务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商业活动。
在现代流通业中,商业管理信息系统一般包括供应商管理、库存商品管理、资金管理、应收应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销售管理、会计核算及报表、客户关系管理、POS业务管理子系统,各个子系统又包括相应的管理。在这样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里,要提高管理和流通的有效性,必须将电子商务应用其中,因为这一方面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流通企业的内部发展需求。
连锁经营和超市、电子商务不应被看作两种独立的业态,连锁经营和超市是企业资本的组织形式,电子商务是在一定组织形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具体商业运作模式,即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经营方式进行了信息改造和包装。可以说,连锁经营和超市是企业资本的运作的实体网络,电子商务则是其虚拟网络,这两个网络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真正提高了商业流通效率、降低成本,为实现流通技术信息化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电子商务在现代流通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商业流通企业的核心业务是销售。在销售方面,电子商务的应用主要有:POS(销售时点系统)、EOS(电子订货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Radio Frequency(射频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等。
第二,商业流通企业的管理。电子商务在现代商业流通业中的应用不能仅限于信息技术的使用方面,更应该体现在流通业的组织和管理中。电子商务在管理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ERP(企业资源计划)、SIS(决策信息系统)、商业MIS(管理信息系统)等。
第三,电子商务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商业运作模式。多媒体作为信息技术的形式之一,在商业流通领域的应有主要有:广告,即采用声音、动画、仿真、图像、文字等,对销售商品进行全面、详细和通俗的描述;查询,建立多媒体电脑查询系统,供消费者查询相关的商品信息,增加顾客购物的趣味性和方便程度;推销,通过将商品的各种信息汇集刻录在光盘上向用户发放,或者将商品信息发布在互联网上,将商品生动地展现给顾客;远程培训,即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员工或者顾客进行远程技术培训和指导,节约费用,使学员乐在其中。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早在1995年就曾兴起过。传统企业和电子商务网站都期待通过电子商务减少中间环节,实现规模收益递增,从而增加收益。最终,电子商务网站和传统企业都没有从中增加收益,究其根源,配套网络设施的缺乏和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是其主要原因。因此,将电子商务应用到现代流通业的同时,应完善配套网络设施和物流配送,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形成硬环境和软环境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对商业流通技术发展阶段的回顾、我国流通业现状的分析,阐述了电子商务在现代流通业中的主要作用,得到的结论有:流通技术的发展阶段与科技革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是刺激流通技术变革的主要力量;我国流通业中的传统百货业在整改过程中,存在“及表不及里”和“千店一面”的现象,管理上依然有许多改进之处;连锁店和超市作为零售业的中坚力量,应与电子商务为手段,实现实体网络和虚拟网络运作的真正融合,使传统流通业向现代流通业转变。流通业在发展和革新的过程中,应避免低层次的模仿,注重技术创新,逐步向成熟的流通业迈进。具体应采取的措施有:
加强商业流通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引导作用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之中,流通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体的,流通现代化必须考虑中国二元经济体制的特殊性。政府须在流通经济的发展中起到引导支持作用,通过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去补充和辅助市场机制。与此同时,还要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倡导新的商业道德和市场文化。
构建网络共享机制,实现资源共享
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促进我国流通一体化发展和流通效率的提高。利用部门统一规划,消除部门、行业和地区之间的障碍,实现跨部门、跨行业和跨地区的资源整合和网络连接,同时配备齐全的网络设施,为信息的输入和查询、网上交易提供条件,带动广大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为进一步扩大内需提供信息化保障。
提高商业流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流通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经营管理上存在的缺陷,在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的同时,改善自己的经营和管理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数据,通过整理、分析数据,及时发展和解决流通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支持。另外,流通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应发挥大专院校培养人才的作用,与院校合作,形成教育与企业互动的局面。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培育专业化人才
培养专业化人才是实现流通业可持续发展之本。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在院校开设相关课程,并鼓励学员在企业实践,将所学有效地应用于实际中。另外,加大在职培训的投入力度,将在职人员的宝贵工作经验与先进的信息化知识相结合,避免人才断层,为流通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