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开拓思路 加快推进改革创新促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在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总结讲话(摘要)
2010-08-15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启生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 张启生
进一步开拓思路 加快推进改革创新促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在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总结讲话(摘要)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 张启生
(2010年7月21日)
一、关于这次会议的主要收获
这次会议是在年中这一关键的时间点上召开的。从会议的效果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收获:
一是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二是研判了形势,坚定了信心。三是交流了信息,分享了经验。四是分析了问题,提出了对策。通过座谈讨论,我们对当前普遍存在的“死扣条条多,研究政策少;要求上边多,自己动手少;犯低级错误多,改革创新少”的问题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对“要靠研究政策、靠具体操作、靠改革创新”的解决问题思路也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归纳和梳理这两天来大家反复讨论的问题,我觉得就是“五个字”:第一个字是“少”:土地资源少,矿产资源少,特别是现在的规划指标少、计划指标少。今年国家下达我省20万亩建设用地指标,而实际需求高达60多万亩,计划指标仅能满足全年需求的1/3。第二个字是“慢”:许多同志都提到现在审批手续太繁琐、太慢。第三个字是“低”:就是土地和矿产资源的利用水平、利用效率比较低。第四个字是“差”:主要是外部环境差。第五个字是“弱”:就是应对复杂形势的能力弱,创新能力弱,改革的意识弱。
解决“少”的问题,首先要积极争取国家指标,但关键还是要盘活存量,强化盘活、推动盘活。其次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最后就是批而未征、征而未供建设用地的区位调整。解决“慢”的问题,不能老是寄希望于国家审批制度的改革,要着重在土地储备上做些文章,努力将土地储备用到新区建设上、用到重点项目上、用到产业集聚区上。解决“低”的问题,就是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矿产资源利用效率。解决“差”的问题,就是要积极改善外部环境。解决“弱”的问题,就是要培养我们的能力,包括大家提到的“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先进地方的经验等,都需要花大力气去推进。
二、关于当前的国土资源形势
今年以来,从全国情况看,经济开局良好、中局稳健,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巩固,并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目前,经济运行喜中有忧,形势依然复杂,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保持经济持续回升还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半年来,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按照“四个重在”、“三具两基一抓手”和“两保一高”的要求,围绕“保发展、保红线、调结构、促转型”,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深化改革创新,付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总体上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保持了平稳有序、持续向好的基本态势。
(一)土地管理方面。
一是重点项目建设用地保障有力,但供需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上半年,我们在科学安排用地、改进审批方式、加快用地报批和增加土地供应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今年我省确定的302个重点项目中,有274个已经办理或正在办理用地手续,占项目总数的90.7%;“双千工程”项目中有90%以上已完成了用地预审。同时,各类新建、续建的国家和省重点项目明显增多,建设用地供求矛盾日益加剧。截至目前,全省已使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2.97万亩,占国家下达我省计划指标总量的69.58%。分配下达各省辖市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整体已经用超,省级预留的农用地计划指标也仅能保证省重点项目用地指标的五分之一。因此,下半年我们更多的还是要通过增减挂钩、集约挖潜等途径来解决用地需求。
二是耕地保护成效突出,但违法违规用地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今年以来,我们继续以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土地开发整理提速工程和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为抓手,以整治促建设、以建设促保护,努力提升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质量,进一步增强了耕地对粮食生产的支撑保障能力。但另一方面,乱占滥用耕地等土地违法违规的势头仍未得到根本遏制。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常态化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从根本上遏制违法占地用地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
三是改革创新持续推进,但探索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仍然不少。近年来,我们把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作为破解统筹城乡发展难题的重要抓手,持续进行探索实践,加强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研究,有序开展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部署开展了“千村整治”示范工程,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但当前我省农村土地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是产权不够清晰、使用权不够规范、收益分配不够合理,制约了农村土地的规范管理与开发利用;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农村建设用地闲置、浪费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自发流转和建设用地指标私下交易的现象大量存在,由此引发的经济纠纷和侵害农民权益的问题时有发生,给规范土地管理带来诸多困难。
(二)矿产资源管理方面。地质找矿的力度不断加大,重要矿产资源整合持续深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紧抓不懈,矿业经济继续呈现出复苏势头,但矿产勘查开发“一松一紧、震荡调整”的总体态势没有根本改变。
一是创新地质找矿机制初见成效,但实现找矿突破的压力依然很大。上半年,我们编制完成了《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总体部署方案》和《“6139”地质找矿行动计划》,开展了嵩县矿集区整合勘查、小秦岭深部整装勘查等创新地质找矿机制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我省工业生产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加,财政对地质勘查的投入逐年增大,但找矿成果却并不十分理想,地质找矿工作将长期承受更大的压力。
二是矿产资源整合继续深化,但深度整合的难度和阻力也进一步增大。今年以来,我们开展了新一轮矿产资源整合,但随着整合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矿业权配置、矿山结构调整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协调难度不断加大,下一步对社会资本控制的矿业权整合尤其是探矿权整合将是一场攻坚战。
三是地质灾害防治扎实有效,但形势仍十分严峻。
今年以来,国内部分省份的干旱、高温和强降雨等极端天气频繁,导致地灾频发、高发,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我们多次召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对防灾督促检查、气象预警预报、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等进行了全面部署。各地以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为抓手,进一步落实防灾责任,加强了隐患排查,提高防灾能力。但随着我省进入主汛期降水集中时段,目前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自身建设方面。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政风行风建设持续推进,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国土资源部门的形象进一步改善,但内部管理中的一些薄弱环节仍有待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依然形势严峻。如何通过法制、体制创新寻求破解的根本之策,通过制度、机制的设计来保护干部、关爱干部,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三、关于下半年的几项重点工作
(一)加快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一要做好统筹规划。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统领,结合城镇规划、村镇体系规划等,科学编制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和项目规划,做到各项规划协调衔接,争取一张规划管到底。二要加快推进试点。要进一步加快第一批100个试点村的项目建设进度,尤其对旧村复垦和农用地整理,要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资金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下半年,要启动第二批350个试点村综合整治项目,指导各地做好规划编制、项目实施等工作。三要加强培训和宣传。要重点培育一批政府重视、基础条件好、群众支持的综合整治试点项目,从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争取早出成效,在全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抓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一是编制好挂钩项目规划。必须编制项目区实施规划,并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允许建设区和自求平衡区内,与城镇体系规划、新农村建设、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等进行充分衔接,优先选择符合各项规划、群众热情较高的村进行改造。二是规范管理,科学实施。各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挂钩工作的组织协调,对挂钩项目进行全方位监管,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建设模式上,分别采取撤村并居、小城镇聚集、合村并点等模式。在资金投入上,要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在统筹协调上,要将增减挂钩与土地综合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村住房建设、村庄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农民进城购房等涉农政策措施相结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三是坚决杜绝违法占地。不能用挂钩政策来解决原违法占地,不能因挂钩造成新的违法占地,要坚决杜绝“建新不拆旧”现象。
(三)扎实开展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一要把这次创建活动作为解决当前用地供需矛盾的重要抓手,加快形成“倒逼”机制,将用地需求的压力转化为节约集约的动力,在全社会营造节约集约用地的氛围。二要把这次创建活动作为转变用地观念、强化节约集约共同责任的重要契机,引导基层政府的理念,凝聚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力量,规范各用地单位、矿山企业的行为,转变社会各界的认识,进而形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共同责任机制和体系。三要把这次创建活动作为创新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的重要平台。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和实践资源节约集约的新途径、新办法,在政策框架内研究实践具体的操作办法。
(四)继续做好卫片执法检查。一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的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整改任务,争取“零约谈”、“零问责”。二要坚决摒弃等、靠、投机取巧和侥幸过关等心理,端正态度,坚定信心,突出重点,扎扎实实整改到位。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要坚决依法拆除并复耕到位,把违法占用耕地的比例降到10%以下;对应依法没收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要坚决予以没收,坚决扭转以补办完善用地手续来降低约谈问责比例的做法。三是加大惩处力度,严格实施问责。对违法占用耕地比例较高、查处工作不力、整改工作滞后的,要责令限期整改。对没有按时完成拆除、复耕任务,造成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比例较高,或继续多发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建议严肃追究政府或相关部门有关人员的责任。
(五)加快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一要加紧落实省部合作,全面实施地质找矿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各地勘单位主管局的管理优势、地勘单位的技术优势、工矿企业的资金优势和地方政府的协调推动作用,协调省内各地勘队伍的工作部署和力量配备,统筹组织重要矿产资源勘查,争取实现地质找矿新的重大突破。二要进一步深化大讨论成果,加快构建地质工作长效机制,在改善地质勘查工作外部环境、地质工作执行标准与规范化管理上迈出实质性步伐。三要持续探索实践,创新地质勘查组织形式,争取在创新地质勘查组织形式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效。
(六)稳妥推进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一要保持清醒头脑,坚持改革方向,积极面对改革、研究改革、参与改革、适应改革。二要加紧落实政策,夯实改革基础。三要创新管理机制,加快改革探索。各地勘单位主管局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进内部经营管理体制创新,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对资产、资金和人员的优化重组,壮大地勘单位实力,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为全面推进改革创造条件。
(七)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范。今年的地质灾害不同于往年,强降雨等极端天气高发、易发,我省已全面进入“七下八上”主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张大卫副省长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扩大会议上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保持高度警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项项工作有着落。二是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要在已有群测群防网络的基础上,把新发现的危险性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纳入群测群防体系。完善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和地质灾害应急专家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防灾应急能力。三是严格“三查”(排查、巡查、复查)到位,防患于未然。重点排查人口密集区、交通干线两侧、重要工程建设区、矿区和中小学校及校舍周边,特别是加大对新开工建设项目的排查力度。四是筑牢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基础。继续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创建工作,争取到今年年底使40%的山区县达到“十有县”标准。开展地质灾害防治“五条线”工程建设和乡(镇)国土资源所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宣传培训活动,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强化地灾防治监测员“四应知”和“四应会”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一线群众的防灾意识和防灾能力。
(八)着力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一要积极为优秀干部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二要多岗位、多形式地培养和锻炼干部。目前厅党组正在研究相关政策,探索厅机关、厅属单位、省辖市国土资源局之间以及不同业务岗位之间的交流渠道,进一步提高干部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三要坚持制度性约束与保护并重。要按照“制度加科技”的思路,尽快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行政权力进行科学分解和合理配置,压缩自由裁量的空间,最大程度地保证业务操作和制度执行的刚性,实现“阳光运作”,进而达到规范运行、反腐倡廉与保护干部的多重目标。四要突出正面典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进一步在全系统弘扬正气,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奋发向上、开拓进取,推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四、关于探索推进改革创新
近年来,传统的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制约当前国土资源事业健康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只有加快推进改革创新,以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是缓解压力、破解难题的根本出路。
(一)转变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是解决资源供需矛盾的当务之急。
首先,加快转变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国土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支撑,合理高效利用资源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其次,加快转变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是应对当前严峻资源形势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资源承载压力持续增大,一些重要矿产资源相继出现危机,矿产开发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在这种形势下,如果再不加快转变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将会出现资源承受不起、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接受不了、发展难以持续的局面。
最后,加快转变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是解决资源领域突出矛盾的必经之路。当前,一方面资源需求刚性增长;另一方面受传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资源利用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开发利用比较粗放。只有加快转变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与问题。
(二)要把转变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贯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始终。加快转变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关键要从科学发展的大局着眼,从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入手,打破惯性思维和传统束缚,以改革精神推进工作创新,全面提升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水平。
一要规划引导求转变,优化资源配置和生产力的空间布局。要充分发挥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在国土资源利用中的引导与调控作用,引导区域经济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方向,推进生产要素向重点地区、重点产业带、产业集聚区和中心城镇集中,达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要深化调控求转变,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在政策层面上,实行差别化的土地供应政策,优先保障重大产业升级项目和低碳经济产业用地,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在操作层面上,通过政府搭建的投融资平台,直接参与土地和重要矿产的收购储备与市场调节,引导开发建设和投资,保障资源供应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三要创新方式求转变,努力构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体系。要努力将土地利益调整机制具体化,一方面加大新增建设用地的取得、使用和保有成本,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的渠道,加快形成节约集约“倒逼”机制。要继续推广应用先进节地技术,加大建设和使用多层标准厂房的力度,合理提高建筑容积率。鼓励发展矿业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四要统筹协调求转变,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统筹保护与保障,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好政府负总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共同责任。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促进城乡之间土地资源、资产、资本有序顺畅地流动。要统筹矿产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全面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责任,开展成区连片示范区治理,使矿山地质环境状况有明显改善。
五要改革创新求转变,构建保障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要进一步完善土地预算制度,努力使重点项目用地总规模与国家下达的年度用地计划相适应,鼓励和引导依靠集约挖潜解决县域经济发展用地需求。要探索建立农村土地交易制度,规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流转,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进一步探索构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新机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
(三)坚持以“三具两基一抓手”推动管理创新和资源利用方式转变。最近,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提出了“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三具”,就是做任何事情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两基”,就是切实抓好基层、打好基础;“一抓手”,就是把实施项目带动作为抓手,围绕项目建设形成合力。这应当成为我们的工作方法,成为我们破解难题的武器。结合国土资源管理创新和利用方式转变,要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抓具体。就是要把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转变的总体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实现形式、途径和措施。从形式上讲,就是要实现徐绍史部长所提出的“四个走向”,即: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从单纯的数量管理走向数量、质量、生态综合管理,从单纯的资源管理走向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从单纯的满足需求走向供给和需求双向调节的差别化管理,推动发展方式从依赖资源消耗拉动走向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拉动。从途径上讲,就是要针对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中不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内容进行改革,加强对实践探索的总结,把一些新的制度规范化、合理化,形成制度性成果。从措施上讲,就是要把转变的要求贯穿到国土资源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以实实在在的具体工作来推动管理创新和利用方式转变。
二是抓机制。要加紧实施 “四个挂钩”,为转变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提供机制保障。即: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省里集中的土地出让收入的使用与“两保一高”绩效挂钩;将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分配与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挂钩;将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分配与盘活挖潜存量建设用地情况挂钩;将“两保一高”工作绩效与年度责任目标考核挂钩。
三是抓运作。转变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争取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争取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与协助,争取用地单位、矿山企业的理解与参与,争取新闻宣传部门的配合与推动。更为重要的是,要把转变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与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从概念设计走向制度设计,走向一个一个可以操作的具体方法,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这就需要我们运作,需要我们研究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
(根据录音整理,题目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