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际型人才培养——参加欧盟Erasmus Mundus国际合作项目的一点体会
2010-08-15郑秀华吕建国
郑秀华,刘 莎,吕建国,杨 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工程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
浅谈国际型人才培养
——参加欧盟Erasmus Mundus国际合作项目的一点体会
郑秀华,刘 莎,吕建国,杨 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工程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国际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高等教育的国际型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本文以欧盟Erasmus Mundus国际合作项目计划为依托,介绍该项目的背景、目标、结构、组织及人才培养模式和参加该项目的一点体会,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型人才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
国际型人才;Erasmus Mundus项目;人才培养
Erasmus Mundus①European commission, ERASMUS MUNDUS 2009~2013,2009; European commission, ERASMUS MUNDUS 2004~2008,2004.是由欧盟官方出资的一个国际联合培养项目,欧洲多所大学强强联合,共同培养硕士或博士生,旨在促进欧洲先进技术及文化的融合及发展,吸取各个大学的强项,培养出掌握先进技术并且能力突出的专业人才。项目从2004年开始只在欧洲区域内选取学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业项目开始吸取少量第三世界国家学生,将各国学生编放在一起生活学习,实现文化互通,达到培养国际型人才的目的。在2003年推出了一期项目后,取得的丰硕的成果。在2009年开展二期项目,在二期项目中提出了更多的选择方案,并增加了博士项目。我国也有几所大学加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2004年起,已先后派遣5名学生参加了这个项目。毕业3名,其中1名获得德国DAAD奖学金攻读博士学位,1名在德国汉堡一家石油公司就业,1名回国参加工作;目前还有2名正在这个项目奖学金的支持下,攻读硕士学位。本文介绍欧盟Erasmus Mundus国际合作项目和参加该项目的一点体会。
一、Erasmus Mundus国际合作项目简介
1.项目背景及目标
Erasmus Mundus是一个高等教育领域的流动性的合作项目,为了提高欧洲高等教育的质量,推动欧洲成为学习科技文化高等教育的世界中心,同时通过加强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第三世界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
面对经济高速发展情况下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挑战,尤其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提高欧洲高等教育的知名度,促进欧盟与世界其他地区对话,Erasmus Mundus提出了战略性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一期计划(2004~2008)已经结束并取得优异的成果,期间在2006年提出了对外合作窗口计划,以补充原来的计划。在2008年12月16日,欧洲议会和理事会通过2009~2013的二期计划,并提供49.3亿欧元的总预算。
2.项目结构组织
Erasmus Mundus项目由以下三个方案(子项目)构成。
方案一为硕士生和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欧洲或潜在的第三世界国家财团提供对硕士和博士联合培养计划的支持,其他联合组织可以加入该财团。该项目给第三世界国家学生,欧洲学生、博士计划学生相应的奖学金以及学术奖金,为第三世界国家学者以及欧洲学者在相应的硕士项目中所作的研究以及教学提供短期奖学金。该方案将会在高等教育机构以及在欧洲或第三世界国家的学生学者之间合作,一个高级的协调部门的帮助下完成。参与的项目必须在各个机构中完成,并且提供给学生或者博士研究人一个承认的联合学位、双学位或多学位。
方案二为Erasmus Mundus参与项目(对外发展窗口):为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和第三世界国家高等教育机构提供合作的支持,只在可以组织和执行个人在欧洲和第三世界国家参与者之间流动学习和研究。根据第三世界国家的有关优先政策,为欧洲和第三世界国家人员,包括及商定伙伴关系范围内的学生、学者、研究人员和专业人士,提供不同的奖学金。
方案三为高等教育推动项目:为跨国项目,研究、会议和其他活动提供支持,旨在增强欧洲教育的吸引力,档案,形象和知名度的机会。方案三活动涉及高等教育的所有方面,如国际层面的促进,质量和信誉办证,国际与欧洲的相互承认学历。
3.Erasmus Mundus国际型人才的培养
(1)学生的选择标准。
符合申请条件的欧洲和第三世界国家学生与想要参加的项目联系人以及协调机构自行申请,没有对外设任何代理机构,申请人需要具备优秀的学术基础,以及从各个方面体现出的优秀的领导能力,团队精神以及心理素质。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国家学生的选择极为严格,对于不同国籍,名额几乎是均等的,每个项目的名额很少。由项目组织提供足够生活和学习的奖学金,旨在吸引最优秀的学生申请。
经历严格的评审过程,拿到奖学金的学生拿到接收通知、学习期间具体课程及研究计划时间表,签订奖学金合同。有需要的第三世界国家学生根据要求办理签证。然后自行报到。根据项目不同,国籍不同的学生将在一起学习和生活。
(2)学生培养与项目组织。
硕士和博士项目根据要求不同,在多所不同大学本专业最优秀的系学习和研究,住宿以及学习由所在大学安排,没有长期跟在学生身边的所谓老师或辅导员。学习上和生活上的问题都由学生团体或个人自己与协调机构和所在大学联系。在每个大学的时间和需要完成的内容严格按照开始时预定的内容完成。完成课程及研究的形式多样,有报告,演讲,实验,学生要有自己安排好时间的能力以及在压力下完成工作的能力。每到一个大学都会组织学生参观本国的优秀企业和工厂,学生自己联系,组织推荐暑期实习及其他工作。积极鼓励学生在空闲时间旅行及其他娱乐活动,增加学生对欧洲文化教育的兴趣。
一年一度举办年会,历时2~3天,组织所有学生和参与企业,财团参加,欢迎所有相关人士与会。在年会上,项目负责人会对当年所取得的成绩及新进展讲话,企业或财团宣传以及挑选合适的学生实习或工作。组织娱乐活动,增进感情。每年会有年度报告出台,其中包括学生对项目及所学课程的评价,以及完成本学年以后学生的感想。
(3)学生生活及影响。
由于各国学生长时间学习生活在一起,各国文化以及习俗不可避免的碰撞、渗透,最后达到完美的结合,学生可以在其中学会宽容的对待和理解文化宗教上的差异,并且尊重他人,学会如何国际团队合作,形成强烈的团队意识体。项目协调部门与提供奖学金等支持的财团(通常为本行业核心企业)、大学、学生之间经常沟通,根据企业急需的人才类型制定培养计划,进而通过一年一度的年会增进感情,即对学生宣传了企业,也为企业选择了学生。几乎每个项目结束后,学生之间还都保持紧密联系,为欧洲和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纽带,并且为未来学生职业生涯中的工作提供了国际协作的可能性。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在本行业的核心企业或部门工作,由于与本专业的企业,研究机构人员互相熟识,在工作时便有更多的机会协作,创造出更大的成果。第三世界国家的学生回国工作后,基于对欧洲先进技术及企业运作的掌握,在工作岗位上可以结合本国国情对本专业的发展以及国际交流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二、参加欧盟Erasmus Mundus国际项目的体会
国内的学生在国外最重要的就是生活和学习或工作问题。我国的四六级英语等级考试注重理论性,而和出国前需要参加的由国际举办的雅思和托福考试的内容和重点有着巨大的差异,导致要出国留学的学生尽管在国内已经学过多年英语,依然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复习雅思或托福考试,并且对于某些理工科的学生,这已经成为出国前的极为艰难的一关。
1.生活用英语的培养
由于我们中文思维已成定势,并且听力口语锻炼的机会并不多,我们的课本上的英语内容大多语言艰涩,缺少实践性。刚到国外时,会有茫然无措的感觉,再加上各个地方的英语口音不同,给中国留学生造成了不少的困难,觉得自己虽然学了很多年英语却不能正常生活在英语国家,进而对自己不再自信的大有人在。在国际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于听力和口语的要求应该提高,尤其是各种场景中的英文,比如车站,问询处,教室,酒吧,可以多看一些英文电影,去掉中文字幕,开始时用英文字幕,熟练以后逐渐去掉字幕,然后仿制这些场景,学生练习自己对话,注重发音模仿,不能只是像我们现在课堂中进行的那么呆板。这些听力和对话都可以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不一定非要讨论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可以简单得像聊天一样。
2.专业用英语
在外国学生的学习工作中,需要自己查阅大量文献,总结并且根据实践内容得出自己的结论。关于考试,在国内常见的选择题,在国外专业领域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培养的过程中很少见,大部分题目需要答题人自己理解和发挥,对于专业英语的水平要求不低。所以在国际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内容,要了解并训练使用大部分的专业用语,并且务必求精求准,不能大概明白道理,要和中文专业术语对齐,这样在面对种类繁多和内容量巨大的外文文献时,才不会一直需要借助字典,导致对文献内容一知半解。另外要学习查阅外文文献的能力,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粗略寻找和精细阅读的能力都要掌握。
3.其他语言
除了修习第二外语的学生,可以掌握两门外语的学生并不多。对这个的要求也并不高,只是在有精力和时间的情况下,当然掌握越多越好。可以从一些日常的简单用语开始。这些都可以在以后与国外友人的交流和工作中加分。
4.国外生活文化
鉴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们的学生对国外的生活文化了解的并不多。国外的学校会经常举行各种各样的party, 比如丛林party, 所有人需要打扮成丛林里的生物去参加,生动有趣。笔者在多个欧洲国家与当地中国留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很多中国留学生无法适应国外的生活,只是去上课,并不参加学校和同学间的各种活动,所结交的外国朋友寥寥无几。外国学生也反映说,中国学生只在中国人的小圈子内活动,与中国人交朋友不太容易。国外的一些学校反映,中国学生不爱响应学校的倡导。这就导致了以后的社会工作中与外国友人交流不力,影响学生的发展前途。在国际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把了解国外生活文化作为一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快自身的发展,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三、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型人才培养的建议
1.联合培养
我们也可以根据欧洲Erasmus Mundus的经验,积极促进国内及国际间高等教育机构间和高等教育机构与国际企业间的强强联合,根据需求共同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的国际型人才。在国际化趋势日趋强烈今天,许多跨国企业提出了国际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提出了对国际型人才的要求,他们愿意支持和参与国际人才的培养。
2.市场及企业意识
在传统的国内教育中,注重理论,学生的理论基础都极其扎实。但有些学生对于经济了解不足,甚至有些边缘学科的学生不太清楚,一旦走出校门,自己在社会市场中将处于什么位置,将如何开展工作。在国外教育中,对于经济市场的意识,很是重视。在笔者上课的各个大学中,在每一个项目开展前,教授都会特意强调:“注意你们项目的经济性”。
(1)市场意识,专业知识在市场上的应用意识培养。
根据本专业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对于各大经济指标有着一般性的了解。根据专业知识,对于判断市场的指标做到有数,并能够根据这些指标正确迅速判断企业运作中项目的可行性与经济性。
(2)企业技术运作及基本市场运作,全球状况,重点了解世界500强企业的成功之处。
国外学生的学习中一般都会包括对世界上以及国内的大企业公司的经济研究。并且定期带领学生去企业参观,感兴趣的学生也可以自己申请在假期时去企业实习。与企业联合,让学生亲自参加一些运作项目,或者搞一些竞赛。这样不但学生贴近企业生活,了解了企业的运作,也将在走出校门时,迅速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爱好找到合适的社会位置。
(3)企业文化,阅读企业年报。
国际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独立阅读企业年报的能力,并从其中找出自己需要的经济信息。对于企业文化,总结出企业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
3.创新精神及自信心培养
现在我们中国正在大力提倡创新,这对于国际型人才的培养也是极其重要的。
(1)创新精神。
提倡创新精神,在人才培养中,就是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将新想法,新点子提出来,有条件可以做出新发明展现,以尽快发展我们的科技。点子不怕小,大家一起讨论也许可以有新的发现,最重要的是这种精神是极为可贵的。笔者在英国的埃克赛特大学见到的经历值得感慨,一名当地城市的高中生要在科技方面挑战世界纪录,在学校的号召下,很多本科生和研究生志愿去给他当助手,一起协助他去挑战他的想法,在整个进行的过程中,无论结果如何,学校里的教授和学生共同提出建议,为大家能共同参与到这项创新中感到兴奋,并愿意为之废寝忘食,积极努力。
(2)自信心。
在前面提到的高中生挑战世界纪录的事件中就可以看到这名高中生无比的自信。提出正确的想法并发动一切力量为之努力,高中生也可以让研究生做助手,这种精神是我们都应该培养的。要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信,鼓励学生自己完成学习项目,培养自信心。
(3)自我认识及发展能力。
每个学生在专业领域也都有不同的特长和兴趣所在。国际型人才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思考,快速认识到自己爱好和适合的方向,整合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发展。
4.信息搜集整理及计算机能力
现今社会,网络资源极其丰富,专业文献,以及很多专业疑难问题在网上都可以找到答案。计算机的作用已经大大增强,只有掌握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的能力,才能更快的发展和完善自身。
(1)搜集及整理信息。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不能搜集并整合信息,便不能快速了解情况,完成工作。信息搜集整理能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国外研究生学生的教育中,这个能力的培养无处不在,如果教授发现信息资源有误,或信息老旧,哪怕只是迟了一星期的信息,学生也要受到批评。而且,在学生接触某些新生领域时,国外的大学会专门开一个课程介绍网络信息资源,即教授学生到哪里可以得到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信息资源心中有数,对于突发性或者不太了解的问题,也能够自己在网络资源上寻找正确答案,快速得到答案,或者找到解决途径。
(2)计算机软件应用。
计算机软件的发展日新月异,许多以前需要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的工作都可以运用计算机完成。尤其现在的很多现金的模拟软件,使工作更加便捷,并提高了直观性。所以国际型人才应该具备掌握多项本专业重要工作软件的能力。不仅仅是通过老师教授,也要培养锻炼自学的能力,在简单了解软件作用的条件下,使用一段尽量短的时间,通过查找资料,学习范例,最终能够熟练应用该软件。
(3)计算机语言应用。
计算机语言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软件,而且现在的很多软件也要求编程使工作简捷轻松。计算机语言的掌握也是很重要的,学生应该对C语言,VB,VC中的一项达到熟练,对于算法原理理解透彻。
四、结语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型企业林立的态势下,对国际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国际型人才的培养也要更加向理论联系实践紧密结合和迅速适应社会发展的方向进步。我国在借鉴欧洲先进教育理念和体制时,也要根据国情,做出一定的创新和调整之处,找到着重点、切入点。
[1] 张华英.依托国际合作项目,促进高校人才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9,(1):53-55.
[2] 许国彬.加强大学生跨文化教育培养国际通用型人才[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3-5,26.
[3] 杨守廉.哈佛国际化定位,想培养“世界公民”人才[N].现代教育报,2004-08-16(3).
Discussion on Cultivation of International Talents——Experiences in European Erasmus Mundus International Project
ZHENG Xiu-hua, LIU Sha, LV Jian-guo, YANG Hao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It is urgent to cultivate international talents in China to meet the rapidly economic growth.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rasmus Mundus Project in Europe, including its background, goals, structure, organization and the experiences of participation in this project, based on which some suggestions are given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national talents in China.
international talents; erasmus mundus project; talent cultivation
G649
A
1006-9372 (2010)01-0116-05
2009-11-1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2009度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
郑秀华,教授,主要从事钻井液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