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
2010-08-15渠丽萍李江风张丽琴
渠丽萍,李江风,张丽琴,龚 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资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提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
渠丽萍,李江风,张丽琴,龚 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资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本文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与特色出发,分析了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该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途径。
培养质量;研究生;工科背景;土地资源管理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与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培养质量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生命线,是研究生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然而,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研究生学制的调整,暴露出研究生教育质量中的一些问题。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1999~2008年连续扩招,全国招收研究生人数从1999年的9.22万人[1],激增到2008年的44.64万人[2],9年增长了近14倍。
在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短缺、人地矛盾突出的背景下,培养高质量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对于提高土地管理水平,缓和人地矛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开展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讨,对于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提高学科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
1.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建设回顾
由于国内土地管理专业设置基础和背景不同,以及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差异,各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模式也各不相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高校开设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高校有50所左右,开办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高校有近20所(包括7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博士点的学校, 以及10多所获得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可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的学校)[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于2003年5月通过验收,学位点建设之前已依托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自然地理学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自2003年获得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以来,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到2008年累计招收硕士研究生180余人,平均每年30人左右,2009年较2008年增长47%。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情况来看,除少数同学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外,大多从事土地管理及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房地产公司,以及遥感、测绘等相关部门。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培养的研究生能很快进入工作角色,动手能力较强,能独立承担相应的工作与科研任务。
2.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与特色
研究生培养的根本目的在于: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培养目标是专业培养特色和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
虽然在国家专业设置中,土地资源管理属于公共管理以及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但从其学科性质来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学科的性质[4]。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门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和工程技术管理等为一体的综合学科[5]。根据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背景,历经6年的发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以学校工科大地学为背景、经济管理为基础,以3S高新技术为支撑,不断强化其工程技术管理的专业特色。结合学校“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培养目标为:研究生通过2~3年的学习,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务实精神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机技能;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及熟练的实验技能,掌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前沿;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立进行教学、项目管理的工作能力或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毕业后到各级政府机关、土地资源管理及相关部门从事土地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以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
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
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支点。根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征求意见稿)》,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培养单位在遵循自身规律与科学发展逻辑的基础上, 依据既定的社会条件所培养的学生、创造的知识以及提供的服务满足现在和未来的学术需要、社会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充分程度[6]。研究生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培养质量的高低则受到研究生培养的主客体及各过程环节的影响[7]。主要包括研究生生源情况、研究生导师的素质和水平、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培养单位教学和科研的硬件设施、导师与研究生的科研状况、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与机制、培养单位学术氛围、学制问题等。
几年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随着其硕士学位点和博士学位点的建设,以及学校的大力支持,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在不断探索以提高全面素质为目标的培养模式,尤其在提高其创新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同时在专业研究生培养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生源状况、导师状况和研究生科研素养培养等几方面。
1.生源状况
高质量的生源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研究生生源的组成、录取学生的专业水平、对本专业的热爱程度及发展潜力等都是影响研究生生源质量的因素[7]。就报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的专业来看,大部分考生本科所学专业为土地资源管理,但还有一部分生源属于跨学科报考,如城乡规划、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系统,极少部分考生属于法律、外语等大跨度学科报考,这些学生虽然考取了研究生,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系统,专业基础薄弱,必然影响入学后专业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影响其培养质量。此外,从目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来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现行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其中两门基础课由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另外两门专业课由培养单位命题,虽然高等数学也被列入考试科目之列,但从历年报考科目来看,高等数学和土地资源学二者选一时,报考高等数学的考生很少,作为侧重于工科背景的特色专业,数学基础的薄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2.导师状况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始终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导师的学术水平、道德修养、专业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导师从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订、论文选题到研究方案制订、关键问题分析与指导以及论文的组织与润色等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导师的人格魅力、治学态度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研究生规模逐年增长,导致专业师生比不断下降。在2009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迅速增长,造成导师少、学生多的结构性矛盾,研究生导师面临很大的工作压力,必然对研究生培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遴选硕士研究生导师新政策的出台,可以缓解导师紧缺问题,但是对于一部分具有博士学历,“从校园到校园”的新导师而言,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还缺乏实践经验,还需要进一步的“充电”。
3.学术交流较少,研究生科研素养有待提高
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术交流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和合作,可以了解本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前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专业研究生培养方面,注重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科研项目逐渐增多,为研究生创造了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研究生能在实践中拓宽知识面,加深对学术问题的见解。目前,研究生一年可以参加1~2项科研项目,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全部来源于立项课题。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部分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较多,但在理论知识积累方面不够;参与学术交流,特别是国际、国内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学术交流很少,影响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这也是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目前,本专业学术交流基本是参与校、院级的科技论文报告会,虽然可以在学科交叉方面拓宽知识面,但对于专业的交流深度不够。
4.研究生教育资源投入不足
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建设情况来看,学校在教学实验条件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但是现有科研、实验等硬件资源环境的改善滞后于研究生规模扩张的速度,特别是2009年研究生数量的增多,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工科特色所强调的实践创新能力,将受到实验设备短缺的制约。
此外,培养年限是否适中也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学制为2~3年,但从学科性质及该校工科特色来看,2年制的研究生培养,研究生用一年的时间主要来完成课程的学习,第二年进行论文开题与完成论文,紧接着面临就业问题。从时间上来看,在较短的年限内,学生专业学习压力大,参与科研的时间不充裕,大大减少了科研实践与创新的机会,对课题的研究也不能很好的深入展开。
三、提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思考
1.适当控制研究生招生规模,提高优质生源比例
优质生源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本前提。首先,今后应适当控制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根据2009年研究生招生情况来看,研究生数量增加近一倍,结合目前专业师资及教学条件,今后应将研究生招生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第二,通过各种途径吸引优质生源。目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其他重点院校的生源交流,体现在生源输出方面,今后需要继续加强与其他“211工程”院校、“985”院校研究生生源的交流,争取这些院校的优质生源输入。第三,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改革考试制度。将现有考试模式修改为:外语+政治+高等数学+专业课综合;同时,加大专业复试考核力度,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创新意识与能力等综合素质,从而选拔真正优秀的生源。
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导师队伍是提高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首先,严格导师的遴选和考核制度,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随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对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的改革,需要严格考察导师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与资格审查,加强新入选导师,特别是对一直攻读学位后直接参加工作的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的培训,这将从导师队伍方面为提高研究生质量提供可靠保证。同时,建立研究生指导小组,充分发挥导师团队的整体优势。其次,根据现有师资情况,在不断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导师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加大高级别人才引进力度,为专业学科发展及研究生培养注入新鲜血液,引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向更高的台阶迈进。
3.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启迪学生创新思维
优良的学术氛围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实践证明,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活动有助于开拓研究生视野、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学生可以从良好的学术氛围中感受治学的严谨。因此,今后需要立以下三方面加强:(1)建立学术会议例会制度,使学术活动制度化。基于本专业学术交流现状,建议建立专业研究生学术报告例会制度,以导师组的形式开展(包括导师和研究生出席),每两周或一月举行一次。可以结合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中期报告、读书报告(包括低年级的学术论文精读和高年级的专题文献综述)等主题展开。这样的学术交流,不仅有助于学生查阅了解相关文献,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交流与讨论中提高学生对专业相关问题的认识高度和交流能力。(2)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科研合作机会。通过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激励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观点进一步总结、升华,从而展示自己的观点;同时,与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的交流,将有助于研究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及创新思维的启迪。(3)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与交流,创造导师、研究生与学者专家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理论与技术前沿,了解专家学者对本领域研究前沿与热点的认识。
4.加强专业基础研究条件建设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同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培养特色又体现在工科背景,因此,必须加大投资力度进行实验室建设,随着省级重点实验室——土地工程实验室的申报与建设,以及土地信息实验室设备仪器的建设,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教学条件保障。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199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09-10-30].http://www.edu.cn.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09-10-30].http://www.edu.cn.
[3] 卢新海, 张继道.关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7,(2):30-33.
[4] 王万茂.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建设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中国土地科学,2001,(5):22-27.
[5] 王华,李江风,王占歧等.对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建设的思考[J] .中国地质教育,2000,(2):24-26.
[6] 余婉娜, 饶异伦.关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研究述评[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23(6):57-62.
[7] 姚纬明,叶玲,李鑫.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调研[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4-78.
Exploration of Improving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Postgraduates
QU Li-ping, LI Jiang-feng, ZHANG Li-qin, GONG Jia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of the talent—trai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 resources and management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the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on the talents cultivating in the land resources and management.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key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training quality; postgraduate; engineering background;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G640
A
1006-9372 (2010)01-0074-04
2009-11-0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工科背景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NO:CUGYCXP0807)资助。
渠丽萍,女,讲师,主要从事土地资源管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是指导土地资源管理研究生教育的规范性文件和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主要依据。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中,需要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并在课程设置、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突出其工科特色。培养方案具体包括培养目标与学制年限、专业主要研究方向、课程设置、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等几方面。其中,专业共设置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与生态保护、土地信息与国土资源遥感、土地经济与管理、土地行政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等7个研究方向。研究生课程根据专业特色、培养目标、专业人才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其中学位课包括政治、英语、计算机、数学等基础课和两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至少22个学分),选修课设置前沿类和热点类课程12门,反映本学科目前的最新成果、最新发展趋势,学生至少修10个学分。在课程设置上,尽量做到研究生课程与本科课程的有机衔接,在掌握本科课程“三基”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相关课程系统化和规范化,适时调整、补充与完善学科领域的前瞻性知识点与热点问题。除课程学习外,特别注重对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参与科研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