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民营企业流动资产的管理
2010-08-15王晶
王 晶
流动资产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的好坏,其中以货币资金、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性较强的资产为重点,科学有效地管理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中小企业的现金持有量决策及信用政策等都会影响其资金的利用率及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监控效果,所以,强化中小企业流动资产的管理意义重大。
我们银城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企业共44个,大多数为棉油加工及棉业衍生加工和工艺品的生产加工。企业大多以村、家族或合伙形成的民营企业经营模式。由于民营企业投资规模小,自有资金有限、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致使民营企业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企业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应加强流动资产的管理,使流动资产在生产经营中发挥各自的作用,使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流动性强是流动资产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在:周转速度快,循环周期短;实物形态的多样性与易变性;流动资产占用量具有波动性等三个方面。所以企业流动资产投资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
一、准确分析流动资产的占用量,保证生产对流动资产的需要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首先必须筹集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以投入,使之产出,从而获取盈利。因此,筹集资金活动对企业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的融资行为是否合理,筹资成本是否最低,企业价值是否提高,都离不开企业的资金筹划。企业的筹资方式分为债务筹资和权益筹资两种,不同类别的筹资方式不仅隐含的财务风险不同,而且对企业税负的影响也不一样,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不同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因此,减轻企业的税负也是企业在负债筹资决策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税法规定企业负债利息允许在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时按规定扣除,但是只有在负债成本低于息税前的投资收益时才具有实际意义。当负债成本超过息税前的投资收益时,负债融资就会呈现出负的杠杆效应,这时权益资本收益率会随着负债额度和比例的提高而下降。而且随着企业的负债比率的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及融资的风险成本也必然随之增加,企业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达到利润最大化,必须进行筹资需要量的预测,同时加强资金成本管理,针对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可以看到,预防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持有的现金对于企业来讲不容易确定,现金管理主要指交易性现金的管理,其管理目标为:在满足正常生产需要的基础上尽量减少现金的持有量;加快现金的周转速度。企业应持有多少现金要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确定,确定现金持有量的方法有很多种,现在企业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是利用存货模式。它是利用现金和有价证券来管理现金的方法,假设企业多余的现金全部买成有价证券,当企业需要现金时,出售一定数量的有价证券来满足对现金的需要。在这里要考虑两种成本:持有成本和是转换成本,持有现金的总成本为二者之和。最佳现金持有量是持有现金总成本最小的现金持有量。
二、在保证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尽量减少流动资产投资数额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和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存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起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停工待料。合理确定存货量,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存货;加强存货的日常控制,加快存货的周转速度,把存货管理同生产经营管理结合起来,集中统一管理和分管紧密结合起来,使企业整个流动资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合理确定存货量,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存货;加强存货的日常控制,加快存货的周转速度。存货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存货周转快,企业实现的利润会相应增加,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越高。
三、加速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提高流动资产的管理水平
企业的现金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同时表明企业持有大量不能产生收益的现金,可能会使企业获利能力降低。
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高。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需要全面筹划,因为从企业经营全局看,应收账款的产生直接受到开发、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行为的影响;而产生的应收账款能否顺利回收直接影响第二轮经营周期流动资金的供应量,进而影响第二经营周期是否顺利进行。因此,应收账款管理不应仅仅是针对应收账款一个点的管理,而应该从经营管理全局来思考,结合企业战略需求和财务目标等,依托企业生产、销售等展开全面的应收账款管理筹划,发挥制度激励作用,提高应收账款管理效率,尽量保证应收账款的质量。在进行应收账款分析时,还要注意企业由于过度提高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而没有充分利用赊销来扩大销售规模,提高盈利水平。在适当利用赊销增加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条件下控制应收账款的余额;加快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
合理的商业信用政策,是为规范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所采取的原则性规定,主要包括信用的标准、条件等。
1.确定正确的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企业衡量信用等级的“门槛”,是企业决定授予客户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标准高了,虽然会使企业遭受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减小,却不利于扩大销售;标准低了,虽然有利于刺激销售增长,却有可能使坏账损失增加。信用标准高低合理与否,对企业的收益与风险有很大影响。一般情况下,企业会分别计算不同信用标准下的销售利润、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及坏账成本,以利润最大或信用成本最低作为首选。信用期间是企业允许客户从购买商品到付款的最长时间。延长信用期,会吸引更多的顾客购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销售量,但是也会带来不良后果,一是平均收现期延长,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增加;二是使得坏账损失和收账费用增加。信用标准和信用期间是两项不同的决策,二者无必然联系,信用标准是企业用来衡量客户是否有资格享受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降低信用标准并不一定意味着延长信用期限。
2.采用正确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期、信用标准和现金折扣等条件。信用条件是企业赊销商品时给予客户延期付款和现金折扣等若干的优惠待遇。适当地延期付款可以扩大销量,但延期过长会造成应收账款占用的机会成本增加,风险加大。为使客户早日付款,企业在规定付款期限的同时,往往附有现金折扣等条件。对于改变现行信用期对收入和成本的影响。
所以,企业进行流动资产管理,要把企业各种目标联系起来考虑,只以税负轻重作为选择纳税方案的唯一标准,有可能会导致企业总体收益的下降。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流动资产的管理工作,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加强资金筹措、投放、使用和分配的管理,提高资金运作水平。确立流动资产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