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单导学:实现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普适之路
2010-08-15丁国林
丁国林
活动单导学:实现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普适之路
丁国林
新课程理念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在自主能动的阅读体悟和实践中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的困难,江苏省如皋市教育局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摸索出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活动单导学”,本文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活动单导学” 教学模式 教学效率 普适性
在学生自主能动的阅读体悟和语言实践中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这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就理论研究而言,近年来这方面的成果不可谓不多。但是具体到基层学校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广大农村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及其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语文教学的高效之路在哪里?如何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能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和语言实践活动中来?这是我们一直都在积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我们立足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大胆吸取各地语文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最新成果,融百家之长和本地实际,通过分析整合、实验建构和推广辐射,逐步摸索出一种新颖独特、行之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活动单导学”模式,经过全市数十所初中数百个班级同步实践、区域推进,效果非常显著。现摘其要点概述如下,以求方家斫正。
一、几个基本概念的简要诠释
所谓“活动单导学”模式,是指以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学习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和组织学生围绕课堂学习目标开展语文学习与语言实践活动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以学生更加自主能动地全员全程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为基本诉求,所体现的是一种更加突出学生主体、更加重视生生互动、更加面向学生语文实践的现代教学思想与观念。
在“活动单导学”模式课堂实践中,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常态方式。个性化的阅读、感悟、批注、摘录、识记及其迁移实践、书面练习、自我过关、巩固尝试,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的互助互动、交流碰撞、分析探究、演读体验、合作展示等,是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主要途径。“活动单导学”模式支配下的语文课堂,教师通过课前精心设计的“活动单”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将学生的活动作为课堂推进的主要环节,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唤醒其生命潜能,通过思维的对话和智慧的碰撞实现语文教学的优质高效。
“活动单导学”的活动单,是呈现课堂学习目标与内容、语文活动方案与过程等教学元素的主要平台,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学习的主要手段。“活动单”一般包括课题名称、学习目标、教学内容、预习提示、活动方案等相关内容。根据语文教学的固有特征和现阶段学生的具体实际,在“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实施初期,其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设计必须尽量具体和详细,并通过纸质文本或课件投影等方式予以呈现,以帮助学生尽快入门。当学生逐步适应了此种课堂并完全进入一种自主能动状态之后,学生的学习活动方案可以逐步简化以给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有的甚至通过教师的口头提示即可实现。至于课堂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和活动方案,亦需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或在上课伊始一次性公示,或随教学进程的推进逐步呈现。
基于“活动单导学”意义下的“导学”作用,一般通过二个路径达成,一是以“活动单”为路标引领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语文学习,二是在学生借助“活动单”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适时精当的情境创设、点拨引领、评价提升等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和语文实践,主要包括导趣、导学、导思、导行等。以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统一,使语文课堂在凸显学科特征的同时,始终飘溢着一种智慧的灵动和精神成长的勃勃生机。
二、“活动单导学”实现语文高效教学的普适性价值分析
1.“活动单导学”真正把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生成提升的空间还给了学生,实现了完整意义的学生主体地位。新课程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把课堂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阅读感悟、思考探究的权利还给学生。尽管新课改强调教师不能讲得过多,但由于缺乏具有普适性的方法和实施路径,教师们仍然是无所适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丧失反过来又挫伤了语文教师的积极性。“活动单导学”模式直接聚焦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这一矛盾焦点,规定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都在活动单的具体指引下,通过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进行,除了必要的情境创设、点拨提升和穿插过渡外,教师将第一读书权利、第一思考时间、第一表达机会和第一体验和展示过程完全还给学生,这就从制度上保障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2.“活动单导学”有效弥补了班级授课制的先天不足,多维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单位时间内参与学习的学生人数成倍增加,为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了现实的保障。基于“活动单导学”模式的语文课堂,除了不可或缺的个性化研读、思考等活动外,学生的交流讨论、智慧碰撞和成果展示等都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进行,或组内互动,或以小组为单位面向全班进行展示,每个人都有讲话发言的机会,每个人都积极参加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尤其是根据活动单进行组内合作学习的时候,各组之间的竞争氛围极浓,学生无不表现出强烈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活动单导学”模式,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班级划分为6~8个学习小组,实际上形成了一个个颇具凝聚力的学习共同体。语文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目标的具体要求,按照“活动单”的预设方案,整散随意,分合有序,机动灵活,优质高效。这种全新的多维互动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其学习效率的提高自然便有了现实的基础。
3.“活动单导学”凸显人文特质,让学生收获语文素养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是生命成长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
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决定着人的生存质量、生命价值和社会文化品位。然而现实中,学生最不感兴趣的是语文,教师最不愿意从教的是语文,最受社会关注和诟病的还是语文。这里除了历史的因素以外,与多年来语文课堂结构和模式鲜有变革,语文教学的观念始终不能越过传统思维方式的羁绊有着直接的关系。“活动单导学”直接对接学生的精神成长和语文学科的人文特质,在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化教为学、化生为师、化静为动,有效激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内驱动力。由于“活动单导学”致力于人的终身发展和精神成长,引领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特别关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生命情态,因此学生便获得了足够的自主空间和成长空间。带着问题研读课文,带着兴趣合作讨论,带着追求迁移实践,带着生命的激情和成功的喜悦展示语文学习的成果。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的何止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更是生命成长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
4.“活动单导学”独特的个性化特质,有着极强的区域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声势浩大的改革热潮,涌现出一大批语文课堂改革专家和先进典型,这些专家和名师不遗余力地播种新课程理念,理论宣传、案例介绍甚至巡回进行课堂示范,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也精心培植了不少具有本土特色的名师名课。但是热闹过后,各地的语文课堂仍然是涛声依旧。究其原因,乃在于这些专家和先进学校的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对实施者自身的素养(包括理论功底、个人魅力、性格特征等)具有较高的要求,因而具有不可复制性。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指明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法的惯性作用和缺少科学务实的路径指引,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非常有限。在认真研究吸收了中国古代私塾教育的思想精华和各地课堂改革先进理论以及相邻学科的成功经验之后,“活动单导学”模式终于应运而生。从2006年到现在不到四年时间,“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在本地区经历了理论建模、实践验证、迁移辐射和区域推进等不同阶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引起了省内外课改专家、语文教学同仁和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活动单导学”之所以能够大面积推广并获得成功,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从语文课堂教与学的活动环节入手,为教师日常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操作思路。不同层次、不同办学水平的学校和教师都可以运用,具有很强的普适意义。而且,“活动单导学”模式所提出的只是一个大体的框架,而不是机械、僵化的标准流程,在追求课堂学习高效特质的前提下,不同的课堂学习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不同的课型都可以对教学程序和环节进行必要的取舍增减,事实上在本地学校的推广过程中,广大教师结合自身条件和具体的校情、学情,也逐步形成了颇具个性特征的语文课堂高效教学“活动单导学”模式,使其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江苏省如皋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