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及其对策探究
2010-08-15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李帅张亚婷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李帅 张亚婷
浅析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及其对策探究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李帅 张亚婷
今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中小企业发展困难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政策支持;金融体系发展不完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规模过小;缺乏符合规模与成长阶段的各种融资渠道;自身经营风险过高及信用缺失问题;成本费用核算不到位;财务管理水平低。但是真正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是融资难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中小企业 融资 金融体系
1 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
1.1 政府机构
政府机构对中小企业发展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由于政府功能和社会制度的缺失,导致中小企业的实际发展无法得到各种鼓励政策的支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国家没有在对商业银行的管理、考核中,专门制订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条款和规范,这样银行自然青睐大型企业。其次,为了改变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财政资金总量过少等问题而提出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只是宽泛的政策性指导原则,法律规范强制性不足,可操作性不强。
1.2 金融机构
(1)金融体系发展不完善,管理效率低
金融体系发展不完善,管理效率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不能形成公平的贷款业务。我国的资本市场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和一些高科技企业,普通中小企业的融资难上加难。此外,我国对中小企业的上市规定十分严格,造成能够在中小企业版发行上市的企业实际上是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是可以直接融资的,但在这里往往也依靠银行贷款,这就进一步挤压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空间。
(2)地方中小金融机构规模过小
我国的各地的中小型金融机构由于自身资金实力有限,根本无法大范围地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为了经营正常化,这些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只好通过对大中型企业的贷款来奠定稳定的资金回收基础。同时,贷款管理制度过分地倾向于抵押品,使缺乏资产的中小企业即使经营成果和技术水平高也很难得到贷款。由此可见,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的规模过小会导致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能力有限。
(3)缺乏符合中小企业规模与成长阶段的各种融资渠道
众所周知,我国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分为自筹、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其中自筹资金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资金积累、投资者合伙人凑钱、或是向企业员工借钱;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企业股票上市等形式融入资金;间接融资是指以银行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以及信用证等企业通过金融机构充当信用媒介获取资金的行为。
企业在自身的创办阶段,主要依靠个人投资者和风险资金,之后就更多地通过金融机构贷款及股票上市获得资金。但是通过企业股票上市或发行公司债券的融资方式不太适合资金需求量小的中小企业,因此中小企业更倾向于依靠间接融资。但是在2008年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中,原始股本和企业利润留存、民间融资以及银行贷款分别占中国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64.2%、14.2%、19.6%,而仅有2.1%的资金是通过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来解决的。
1.3 中小企业
(1)经营风险过高、不规范行为多
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营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技术和市场竞争水平落后,缺乏对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其次是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不可靠,使许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采取“不贷”的策略;再次是多数中小企业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不得不支付远远高于大企业的资金成本;最后是一些中小企业还存在逃避银行债务、多头抵押等情况,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整体的资信水平。此外,银行的固定资产项目贷款,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品种都有比较详细的规范要求,审批手续繁多、时间长、要求高,直接导致大多数中小企业只能利用短期流动资金贷款。
(2)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缺失问题
有些中小企业作为借款者,利用自身信息上的优势,隐瞒事实,连续在不同银行间实施一次性博弈,逃避金融债务。据统计,由于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缺失,银行对大部分中小企业采信审查监督和管理的成本是大企业的5倍~8倍。尽管理论上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风险数据挖掘和分析来控制向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但因企业信息不开放、信息不可靠等原因,很难建立贷款相关标准。
(3)中小企业成本费用核算不到位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不到位问题比较严重,中小企业近年来的融资难、亏损多等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成本核算问题。中小企业成本费用核算不到位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的成本费用控制体系。多数中小企业除了劳动力成本外,对其他费用的管理水平较低。第二,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的会计人才,导致其不能进行透明、有效的会计事务,科学的投资分析和市场论证。第三,成本核算程序不科学。辅助生产部门采用两个不同的分配标准,导致产品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与实际受益产生严重背离。第四,成本计算对象不规范,一些中小企业不管产品的品种和规格,全部按一个成本来计算对象核算成本,计算出的损益就不真实。
(4)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小企业会计机构往往不健全。有的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配置极其不合理,甚至还缺乏相应的会计机构。在企业需要做账的时候,一些中小企业往往通过外聘会计来帮忙做账,忽略了会计机构和会计工作在自身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有一些企业设置了相应的会计机构,但是财会人员大多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教育,业务素质较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的另一体现是家族式管理,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经营者缺乏专业素质,管理水平低。
2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方案
2.1 引导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
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首先,要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市场,这有利于改变目前中小企业融资过于依靠银行信贷的局面。但是,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市场又有可能扩大企业呆账。基于此,政府必须主动把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结合起来,可以进一步引导企业发行企业债,进行间接融资。其次,我们还应该积极培养有竞争力的中小型银行,鼓励社会资本流入中小企业发展。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对于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意义重大。
2.2 树立中小企业支持计划
为了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还可以把中小企业按规模和竞争力分类,然后根据分类建立中小企业支持计划。根据中小企业的融资情况,可以将中小企业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由于资本市场规模过小或与银行沟通不足,无法以更合理的成本获得资金的企业,这类企业需要基于政府政策获得直接或间接融资。二是具备潜在信贷条件的中小企业,由于金融创新不够无法获得贷款,这类企业需要与政府的政策资金相结合。
2.3 完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
要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还需要积极鼓励现有大中型商业银行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部门,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设立中小商业银行,充当中小企业专门的银行。要根据中小企业的风险评价状况,采用不同的利率。政府可以根据各金融机构每年完成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指标来对其进行财政上的补贴或税收上的优惠,以弥补金融机构的损失。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应该从小金额高利率开始,利用高利率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进行及时冲销。然后随着金融机构对企业了解的加深,不确定性逐渐降低,就可以逐步放大金额,逐步降低利率水平。
2.4 通过行政手段和政策优惠引导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
将向中小企业贷款设置为硬指标,作为银行业考核的指标,还可以把给小企业贷款当成是银行要履行的社会责任之一。另外政府可以每年给银行一些补贴和优惠,比如根据银行发展中小企业客户的成绩,适当对银行进行财政上的补贴或税收上的优惠,来调动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必须提高金融机构的企业分析能力,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进行公平的信用评级,调查贷款风险,进行贷款业务。
2.5 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机制
首先,必须借鉴国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经验。对于信用担保,可以借鉴日本、美国和韩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比如: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对15.5万美元以下的贷款提供90%的担保,15.5到75万美元的贷款提供85%的担保。其次,加大对信用担保机构的财税支持,同时可以考虑引进社会资本。可以建立为政府公共目标服务的政策性担保公司,有利于为环保、节能、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提供支持。
[1] 王春吉.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J].工业技术经济,2010,(7).
[2] 张大伟.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出[J].商场现代化,2010,(20).
F724
A
1005-5800(2010)11(c)-2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