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浙江省中小企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①
2010-08-15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张海戈周立胡伟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张海戈 周立 胡伟
浅析浙江省中小企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①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张海戈 周立 胡伟
中小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它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在我国,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而浙江省中小企业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又占据了重要地位。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模式的特点,进而分析了浙江省中小企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中小企业 区域经济 影响
1 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后,浙江省兴起了创业浪潮,许多民营中小企业应运而生,这些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动力。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06年浙江省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共有45519家,占全部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数的99.6%,产值占84.4%。
据浙江省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浙江省全省私营企业注册资金总量净增加了890.39亿元,除原有企业新增注册资金248.55亿元外,多半以上净增注册资金达到了641.84亿元,这些由新登记企业注入。同时,注册资金超过1000万元的私营企业比年初增加了3819家,1亿元以上的私营企业增加了127家。2007年,全省私营企业的户均注册资金已达181.5万元/户,比年初增加了10.81万元/户。2007年上半年,有15200家私营企业把492.22亿元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55%;技术改造投入研发资金达到30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6.44%;新产品研发投入资金达到57.88亿元,同比增长了10.19%。
2 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
2.1 创业主体知识素质递增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创业主体,由原先的以农民为主逐步转向以社会各群体为主,尤其是向知识素质高的群体转。具体来说,改革开放初,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创业主体,主要是以当地具有先见之名的农民为主,尽管在企业发展后,这些创业者素质得以提高,也在不断学习中,但是其素质综合来说相对较低。然而,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后,浙江省中小企业抓住商机,其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都逐步向社会各群体、各阶层,尤其是知识素质高的人开放。此外,一批高知识水平的创业者,看到了浙江省的创业机遇,以及现存中小企业所带来的环境,纷纷在浙江省进行创业,这大大提高了中小企业创业主体的知识素质。进入21世纪后,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目前,浙江省中小企业创业者,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各占一半。2006年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创业者比例占到了70%以上,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到了27%,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0%。
2.2 创业动机层次高级化
创业动机是指企业创建者创建企业的目的,随着经济发展,其动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最初以生存型创业为主逐渐转向以机会型创业为主的情况。所谓生存型创业,是指创业者在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情况下,为满足自己生存需要而自主创建企业。机会型创业是指,创业者不是为了生存而是因为意识到市场上有机会,其抓住机会而创建企业。在我国,浙江模式明显的具有这种特点,即从生存型向机会型转变。进入新世纪,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带头人,在这种氛围下,许多人有现成的实例可参考,这又大大激发了浙江省部分人及外地人在浙江创办新企业,这些都体现了机会型创业。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浙江省中小企业以机会型创业的占到了70%左右,而以生存型创业的仅仅为30%左右。
2.3 创业模式自主创新化,创业领域多元化
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创业模式,经历了从模仿型创业到自主创新型的变化,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仅仅依靠模仿无法生存,企业为了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创新,同样其创业模式也进行了创新,逐步转向自主创新型。从全球来看,尽管创新型创业目前数量占比不大,但是却具有较大的成长潜力,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模式的自主创新化,其进入的领域也日益多元化,从传统产业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新兴产业演化。创业初期,浙江省中小企业创业领域,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等传统轻工类产业和设备制造等装备制造业。近几年,随着市场发展,浙江省中小企业创业领域开始进入具有较高知识含量、技术含量的通信设备、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以及环保绿色产业、新型服务业等。
3 浙江省中小企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3.1 中小企业群聚发展形成的区域文化,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环境
浙江中小企业主要集聚在温州、宁波等城市,这些中小企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一种区域文化,而这种文化氛围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首先,区域文化会对区域内的生产要素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对创业者和普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创业者的文化理念,会体现在创业者进行创业和企业创建后的经营中;劳动者所拥有的文化知识,以及文化价值观念,会体现在劳动者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态度表现了其文化涵养,进而影响劳动者所在企业的其他劳动者的素质,最终影响企业的经营情况,乃至区域内其他企业的经营情况。
其次,区域文化会为区域内企业发展创造环境。这种环境是一种软环境,它是不能复制,不用强求的一种人文环境,对于区域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众所周知,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相对容易塑造的,而软环境是通过文化体现的,所以不容易塑造。软环境的本质其实是人的素质问题,具体表现在人与人之间是否拥有诚信,是否有较强的社会协调和合作能力,以及是否具有社会公德意识等多方面。综合可见,劳动者综合素质,即劳动者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等,都会影响一个产业的发展,进而通过产业的关联性影响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 中小企业群聚发展,带动区域相关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
由于产业发展的波及性、关联性,浙江省中小企业在发展的同时,所形成的中小企业群聚发展,必须拥有许多与之相配套的产业发展。首当其冲的是金融业的发展,带动区域内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创建和业务创新,其次是房地产业的发展,企业发展的场所需要大量的厂房,这大大提高了区域内房地产的价值,再次是一些与之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也会涌向该区域。
中小企业发展,企业自身要拥有人才,那么人才招揽,这一方面可以为区域内的人员提供就业机会,为经济发展创造财富,另一方面区域外的大量人才也会涌向该区域内,不同地域人才的交流,有利于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此外,外地人的涌入,一方面为区域内企业发展创造了财富,增强了区域经济的财富,进而提高了区域内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与此同时,这些外来人员的日常消费活动,会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发展,一是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不管是出售还是租赁业务都有提高,二是餐饮业的发展,三是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四是生活用品业发展。
3.3 区域内企业竞争,有利于区域经济结构优化
第一,生产产品相似的企业间竞争,所谓生产产品相似的企业,从原材料角度来说,是指使用相同或相似原材料而生产产品的企业,这类企业为了获取企业所使用的原材料,而会在原材料市场进行激烈的竞争,其结果是有利于原材料流向那些生产效率高的企业,而那些生产效率低的企业,其所生产的产品由于市场竞争力弱,面临淘汰的局面,因此这最终有利于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从技术角度来说,是指使用相同或相似技术生产产品的企业,这些企业会在技术市场上进行激烈的竞争,一方面有利于技术的创新改进,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技术使用效率,可以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
第二,关联企业的竞争。所谓关联企业的竞争,一是指与之存在上下游关系的企业间的竞争,上下游企业由于各自受对方供给或需求的制约而产生的竞争,这种竞争可以产生一些市场占有率强的企业,以便其对下游或上游企业有所牵制,这有利于上下游企业的创新速度加快,以避免被其上下游企业所制约。二是指与之存在关联性,但不属于上下游企业关系,比如企业与银行金融机构具有关联性,但不属于上下游企业关系,这种竞争是潜在的,主要体现在资金上,金融机构给企业资金,企业与时间竞争,为的是减少其使用资金所产生的费用,如利息等,此外,企业用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在发展某项业务时,因放弃其他业务而产生的机会成本,这属于企业的隐性费用,企业在经营时也会考虑这些隐性成本的作用。
[1] 新华网贵州频道.浙江经验:中国发展的经典财富.2009-07-29.
[2] 高文香.浅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职业圈,2007,(14).
[3] 吕勇斌,蔡根女.论中小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J].商业时代,2005,(9).
F270
A
1005-5800(2010)11(c)-229-02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C35G3210005)。
张海戈(1957-),男,山东济南人,博士,副研究员,副院长,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
周立(1966-),男,江苏扬州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
胡伟(1982-),女,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档案专业馆员(中级),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