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城市文化旅游创意升级的思考①

2010-08-15昆明学院旅游系高颖

中国商论 2010年26期
关键词:昆明旅游文化

昆明学院旅游系 高颖

昆明城市文化旅游创意升级的思考①

昆明学院旅游系 高颖

当前,旅游产品缺乏新意,旅游产业竞争力日趋减弱,在此背景下文化旅游与创意产业融合,已成为昆明市重振旅游产业、实现新发展的重要通道。本文还通过分析昆明市自身的优势,提出了发展文化创意旅游的对策。

昆明 文化旅游 创意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昆明市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航空、铁路、公路对外交通运输体系,食、住、行、游、购、娱等功能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也已基本形成。然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近几年昆明旅游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旅游总收入在全省的比重持续下降,由1995年的49.1%下降到2007年的30.2%。这主要是由于昆明旅游业在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后,产品单一且老化, 缺乏新产品、新项目来增加对旅游者的吸引力。长此以往,昆明极有可能退化成旅游中转地,而旅游业则完全丧失其在昆明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因此,在旅游业“二次创业”中,昆明市旅游业的提质升级已迫在眉睫。

1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城市旅游业发展转型的重要途径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出现和发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知识和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增强的必然结果,是人们在面临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的窘境下选择的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其以低消耗、低污染和重创意、重智慧的特点成为当前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新出路。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扩展了传统的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旅游产业的升级性产业。

1.1 实现各类资源的整合

将有形和无形的资源通过创意的手法转化为市场认同的旅游产品。跨越边界实现旅游产业的融合渗透是创意旅游的基本特征。在旅游活动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今天,旅游者“求新、求奇、求特”,注重体验参与的特点日趋增强。旅游创意产业依托于旅游元素的感知度、服务性和创意元素的新奇度、体验性,并在双方相互渗透的基础上,在创意理念的引导之下,将智力因素和思想的火花与原有的资源完美结合,通过重组、整合原有的静态旅游要素并加以模型化和动态活化来重新定位和推出,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与科技、文化、艺术、生态等多个领域的产业要素在产业链的高端有机整合。

1.2 实现旅游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提升区域整体价值

创意旅游注重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效应,以旅游活动和旅游吸引物为核心,拓展旅游产业链条,主动与一产、二产等产业融合,促进区域整体功能提升和转型。同时,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增加自主创新的动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创意产业不仅涵盖了传统旅游产业中的六大行业要素和创意产业中核心的知识要素,由于其与国际先进理念的紧密结合,将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能力。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还能赢得旅游产品的高附加值,赢得高额回报。

1.3 促使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有助于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

客观地讲,目前昆明的文化资源还存在特色挖掘不深,优化整合不力,创造性发展和转化不充分,品牌打造和产业化运作缺乏龙头支撑等问题。我们要重点依托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载体,精心打造古滇文化、革命历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山水文化、名人文化和都市文化,通过创意和制作,再借助传播手段,如广播、电视、电影、演艺、杂志、图书、音像制品等,将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转化为高质量的文化创意产品,成为具有完整市场吸引力的商品,引导推动产业集聚,使文化产业获得新的价值增长点,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也随之得到提升。

2 昆明市发展创意旅游的优势

2.1 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

昆明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24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昆明“历史悠久,古迹多;风景秀丽,名胜多;资源丰富,物产多;开发较早,交往多”的鲜明特色。昆明拥有光辉灿烂古滇青铜文化,南诏拓东城文化,元明清时代的云南府文化。悠久的历史给昆明这片红土地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滇池地区青铜艺术以及崖画、石窟、木雕、印染、服饰、泥塑、彩绘、石刻等造型艺术品,蜚声海内外。戏曲、音乐、舞蹈、美术以及浩如烟海的民间艺术门类,无不闪现着昆明自身形成的个性特征。市辖内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33个,其中国家级15项,省级39项,市级35项。历史上著名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驼峰飞行线、西南联大,使昆明成为历来荟萃全国各界精英,系国家兴亡于身的战略大后方。这些闪烁着光芒的历史文化,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而独特的资源。

2.2 政策的支撑和扶持

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首次将“创意产业”写入其中,创意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规划纲要(2009~2015)》提出打造昆明生态园林城市文化旅游区,同时勾勒出以昆明为中心构建六大旅游文化走廊,推进旅游文化名城建设。发掘昆明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和提升昆明旅游产品内涵及可持续竞争能力。由此可以看到,政府把文化的保护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衰密切联系在了一起,并为文化旅游的发展制定了确实的保障。

2.3 优越的区位优势

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圈、“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的交汇点,昆明既是发达地区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的理想终端,又是国内各个城市向东南亚、南亚拓展市场的理想起点。同时,作为云南的省会,昆明的市场体系覆盖全省,经济发展触角延伸全省,资源要素运作半径辐射全省。这样独特的区位,必将为昆明的长远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包括与东盟国家、兄弟省市在文化方面项目的合作与交流,通过文化交流促进城市间经济、社会全方位的合作,不断提高昆明的国际文化影响力。

3 昆明市文化旅游业创意升级的对策

3.1 构建旅游创意园区

目前旅游创意园区的建设在昆明还比较滞后,能够吸引旅游者在昆明驻足的仅“云南民族村”一处,今后昆明应在探索加强建设这种结合旅游区域资源的特点、通过创意性的主题设定来整合原有资源,从而增加旅游景点科普性、特色化和互动参与性的园区或主题公园方面下工夫。另外,可以借鉴上海在创意工业园区中融入旅游活动的成功经验,对昆明市中国第一家LOFT——“创库”及新近崛起的“滇缅公路一号社区”、“虹山艺术高地”等艺术文化社区精心培育打造,使之成为时尚旅游园区,同时也是创意产业和创意人才的聚集区。

3.2 旅游产品突出创意策划和设计

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以及自然和社会人文遗迹,如风景名胜、宫殿建筑、博物馆、工业遗迹等,由于本身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或社会人文信息,这些信息一旦被破译就会显示出深刻的教育意义和纪念意义,并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而创意策划能够很好地破译这些遗产或遗迹的科学或人文信息,拓展其教育和纪念意义,并最大限度地发掘其商业价值。

文化创意产业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依靠创意人才的智慧、灵感、想象力,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创造、再提高,运用创意设计生产出创意产品获得经济效益。从发展旅游的角度,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融合传统与现代,开发出独具匠心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以赢得市场的青睐。旅游产品的设计、宣传促销要充分利用创新的理念,充分体现个性组合、民俗气息、地域特色、神奇魅力,把昆明的特色展示出来,从而增强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例如挖掘历史文化民俗资源,加强演出与旅游的结合,打造出更多像《云南映象》一样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加快旅游商品的研发。积极构建美术院校、商品协会、生产企业密切合作的旅游商品研发体系,逐步建立起集特色化、系列化、品牌化、规模化于一体的旅游商品和民间工艺品的研发、设计、制作架构。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有发展潜力和一定生产规模的旅游纪念品、民间工艺品生产企业,有重点地培育建设若干旅游商品和民间工艺品的生产基地。

3.3 培养创意旅游人才

在创意产业这个由创意主导的领域里,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现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和产业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复合型人才缺乏教育支持,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作为云南省学科最为齐备的昆明学院,要充分发挥培养创意旅游人才的重要作用。以培养旅游创意人才为目标,突出实用性,建设适应旅游教育人才培训需要的教材体系,联合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4 结语

创意产业是智能化、知识化、高附加值的产业,将其与旅游产业结合,能产生强大的生命力,提高旅游业的文化含量,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结构调整,创造新的城市文化氛围,塑造品牌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在旅游资源具备了比较竞争优势的先决条件下,凭借文化创意产业有望使昆明的旅游产业在“二次创业”中突破瓶颈,成为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旅游城市。

F590

A

1005-5800(2010)11(c)-148-02

昆明市社科联(KSGH0922)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高颖(1973-),女,云南昆明人,昆明学院旅游系讲师,云南大学在读博士,主要从事文化产业和云南地方经济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昆明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年味里的“虎文化”
昆明美
谁远谁近?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昆明的眼睛昆明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