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筹划①

2010-08-15河北工程大学赵宏魏海安

中国商论 2010年23期
关键词:旅游发展

河北工程大学 赵宏 魏海安

河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筹划①

河北工程大学 赵宏 魏海安

近年来,河北乡村旅游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开发过度、保护不力等问题,深入研究乡村旅游理论,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河北乡村旅游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河北 乡村旅游 可持续发展

国家旅游局和河北省政府于2006年1月1日在平山县西柏坡举办“中国乡村旅游”启动仪式,由此中国乡村旅游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河北乡村旅游也以此为契机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体现为,乡村旅游究竟如何办才更符合其原义,或者说是什么样的乡村旅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如果乡村旅游背离了它的原义,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今天,再次深入研究乡村旅游理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河北乡村旅游的持续快速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995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等组织的“世界旅游可持续发展会议”在西班牙召开,会议通过了《旅游可持续发展宪章》和《旅游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指出,可持续旅游在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旅游环境的同时,改善旅游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在开发过程中维持旅游供给地区生态环境的协调性、文化的完整性和旅游业经济目标的可获得性;保持和增强环境、社会和经济未来的发展机会。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生产形态、生活方式、民俗风情、乡村文化等)为对象的乡村旅游,其可持续发展至少应有如下内涵:

第一,旅游资源供需双方需求的持续性满足。乡村旅游发展必须与当地经济社会结合,充分利用乡村旅游开发带来的各种机遇,不断满足乡村旅游开发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也为乡村旅游的继续发展提供动力和物质文化基础。同时,乡村旅游要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吸引旅游者,满足旅游者亲近自然、娱乐身心的需求。

第二,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乡村旅游具有强烈的经济性,但若把经济效益当成惟一追求,在趋利性的驱使下,乡村旅游所依赖的自然环境和乡村生活风貌将会遭到破坏。因此,乡村旅游发展必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秉承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方法,保证乡村旅游发展不超过乡村环境的承受能力,妥善处理旅游开发与保护乡村旅游资源、环境和乡村文化特色的关系,与乡村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相协调,借以保障乡村旅游资源利用的持续性。

第三,乡村旅游资源要共享、公享。一方面,同代人之间要共享、公享乡村旅游资源,避免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却要承担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当代人与未来各代人要共享、公享乡村旅游资源,避免以旅游区环境的恶化为代价满足当代人旅游需要,剥夺后代人的社会发展能力和生活需求。其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代际共享。

2 当前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河北省以坝上森林草原、太行山和燕山山脉、环渤海、内陆湖泊湿地、环中心城市等五大区域为重点,着力打造景区依托型、城市近郊型、农业资源型和民俗风情型四大类乡村旅游景区,取得了显著成效。白洋淀、丰宁京北草原、前南峪、卢龙鲍子沟、武安长寿村等景区声名鹊起,截止到2010年初,全省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达20余家,开展乡村旅游的乡镇达252个,村落有1400余家;年接待游客超过36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5亿元,乡村旅游带动就业人数达26万人。但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河北省的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仍然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2.1 发展理念落后

许多乡村旅游经营者和地方政府对乡村旅游的内涵、特点等理解不够全面,对本地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认识不清,对城市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把握不准,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乡村旅游发展观。项目上马一窝蜂,项目功能、特色雷同,开发项目城市化倾向明显,在展示乡村差异、挖掘乡村内涵、突出乡村特色上有很大欠缺。

2.2 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

由于缺乏科学的发展意识和到位的管理措施,乡村旅游业的大发展使原本脆弱的乡村环境进一步恶化。乡村原有的清新、自然的空气品质正伴随着旅游景点大量交通工具的驶入而日益下降;静谧的乡村环境被喧嚣的游乐设施所打破;游客随意抛弃的食品袋、饮料瓶、生活垃圾等遍布景点各处;超负荷的游客对土地、植物的践踏造成土壤板结、植被大面积损毁。古老村落的村民因为游客的增多而随意增盖民居,威胁着村落的传统结构和风格,甚至传统建筑被现代建筑和装饰风格所替代。

2.3 专业人才短缺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多数是当地农民,因其自身文化素质偏低,又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造成旅游产品开发设计落后、旅游服务质量不高、经营管理不规范,阻碍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直接影响了河北省乡村旅游形象的树立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2.4 乡村文化挖掘不够

除了优美静谧的自然风光外,乡村文化也是乡村旅游的一个亮点所在。它渗透在吃、穿、住、用、行等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在生产劳动中,还包括各种娱乐形式(曲目、民歌、技艺、技巧等)。但在乡村旅游的开发、发展中,这些内容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乡村文化特色的缺乏,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5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目前,乡村旅游区普遍交通通达性差、道路等级低、交通条件差,设施不完善。很大一部分自驾车出游者,因没有路标或路标不完善而走冤枉路、找不到停车场、加油站。一些旅游接待户的客房卫生条件差,尤其厨房和厕所还是简陋的。卫生条件差的传统农家形式,游客颇感不便。

3 河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

科学的发展理念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先导。要不断提高开发乡村旅游的认识,在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对农村产业布局和乡村旅游发展目标进行科学论证,在对生态环境、文化资源、客源市场等方面进行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出科学规划,确保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2 加强旅游资源保护

河北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前提是坚持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生存、发展的生命线。首先,要杜绝破坏性开发。保持原有景观的原汁原味,避免开发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破坏。古村落是乡村旅游的一个亮点,不要轻易拆除、翻新原来的古屋,修葺时应尽量保持其历史的厚重感。其次,要采取措施防止环境恶化。应通过相应措施,加强管理,控制乡村旅游地周边地区因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建立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防止对乡村旅游环境造成污染。在季节性较强的观光园区,要防止因旅游者过多而导致果树采摘过度、草地枯死、土壤板结等现象的产生。最后,要强化环境教育。对进入旅游区的所有人员(包括旅游区居民)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在游览过程中,提高旅游者的环保意识,渗透生态环境教育,使乡村旅游资源得到切实的保护。

3.3 建立培训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在努力引进专业人才的同时,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去”策略,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定期请相关专家对从业人员实施从宣传、接待到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全方位的培训,组织部分从业人员代表到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地方参观学习。建立相应机制,使这种培训学习经常化,逐步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3.4 因地制宜,形成特色,打造旅游名片

各乡村旅游区,要结合本地区地理环境、农业种植、村落风貌等硬件情况和特色技艺、技巧,传统娱乐项目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越是相邻的旅游区,越要注重差异化发展,不能一哄而上,造成旅游产品的雷同。

3.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旅游业是一个要素众多,依托性强、环境要求高的系统产业,交通、水电、气、通信等都直接关系到乡村旅游能否顺利发展。各乡村旅游区在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的同时,要注意相应配套设施的建设,诸如公路的通达性,交通指引路标,通信网络的覆盖和家庭旅馆的客房、厨房、厕所的改造等。

[1] 戴斌等.中国与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M].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1).

[2] 梁晓珍,杨英法.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渊源、定义及其在我国的战略定位[J].基建优化,2006,(2).

[3] 杨英法,王全福,李素莲.文化旅游的发展路径探索[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3).

F590

A

1005-5800(2010)10(c)-000-02

200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乡一体化视角下我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HB09BSH010)。

猜你喜欢

旅游发展
我们一起“云旅游”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小A去旅游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