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护源汤治疗心悸40例
2010-08-15李崇义王静兰李亚锋湖南省郴州市第五人民医院423000
李崇义 王静兰 李亚锋 湖南省郴州市第五人民医院(423000)
自拟护源汤治疗心悸40例
李崇义 王静兰 李亚锋 湖南省郴州市第五人民医院(423000)
目的 心悸包括惊悸、怔忡。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现代医学各种心脏病均属于心悸范畴。方法 笔者自拟护源汤加减治疗40例心悸患者获得较好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电图检查比较,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对照组有效率为7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心悸;护源汤;中医药疗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均由2005年5月至2006年12月底收集的门诊、住院病例,其中门诊30人,住院10人,男17例,女23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的73岁。病程最短为1年,最长25年。冠心病患者10例,高心病患者12例,风心病患者10例。肺心病患者6例,甲亢心脏病患者2例。
1.2 诊断标准 心悸气短,口唇发绀,尿少,下肢浮肿,劳累后症状加重,伴失眠多梦,脉结代,听诊心律不齐,二尖瓣、主动脉瓣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室性早搏,心脏扩大。40例病人均按《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及2005年4月1日中华中医学会心脏病学术研讨会会议制定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治疗组病例均按益气,温阳,滋阴复脉,活血化瘀,安神定惊法治疗,口服自拟护源汤加减:西洋参5g(蒸兑服),黄芪15g,麦门冬15g,五味子6g,桂心6g,炙甘草10g,煅生龙骨15g,煅生牡蛎15g,酸枣仁10g,远志10g,丹参15g,龙眼肉15g,甘桔梗10g,茯神15g。阴虚偏盛去桂心,气滞加木香,血瘀明显加桃仁、红花,阴阳两虚,加制附片。严重心衰,心律失常者,中西结合抢救。
1.3.2 对照组 按对照组不同种类心脏病,分别进行对照治疗外,采用西地兰0.4mg静注,根据心率给予饱和与维持量并用美西律片,每次口服100g,1日3次,连用10d为1个疗程,严密观察心率。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根据2005年4月1日中华中医学会心脏病学术研讨会会议制定标准,心悸气短,口唇发钳,下肢水肿消除,心电图、X线检查,接近正常,脉结代恢复正常节律。并追踪半年以上未复发者为显效;心悸、气短、口唇发绀减轻,下肢水肿基本消除,疲劳后加重,脉结代由频发转为偶发者,心电图、X线检查与治疗前检查对比有所好转者为有效;心悸气短、口唇发绀、下肢水肿、脉结代好无好转者为无效。
2.2 临床疗效 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26例,无效6例,有效率86%,无效率14%。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24例,无效10例,有效率70%,无效率30%。
2.3 典型病例 曹某某,女,38岁,郴州市某招待所食堂工人,因心悸、气短、失眠、多梦、胸闷、口唇发绀、汗出量多而粘、全身浮肿以下肢为甚、小便量少、少苔舌质红而干、脉结代反复发作10年余,加剧1个月,于2005年12月10日9Pm急诊入院,入院后体查见T37℃,P120次/分,R24次/分,心律不齐无规律,二尖瓣、主动脉瓣区可闻及Ⅳ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四肢指(趾)端呈杵状形。心电图报告:室性早搏;X线报告:左心室扩大;爱维超报告:二尖瓣狭窄;根据病理、症状、体征,西医诊断为: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②室性心律失常。中医诊断为心悸(气阴两虚型)投自拟护源汤治疗1个月,每日1剂(30剂)病情好转,心律失常基本控制。带护源汤出院,并嘱其继续治疗。
3 讨论
心脏的搏动,在正常情况下属窦房结控制,心脏在内外环境条件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保持规律搏动,推动血液正常运行。当人体机能状态有某种异常改变时,如发热、经期、情绪异常及其它使心脏变化时,便可引起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属祖国医学“心悸”、“怔忡”、“眩晕”、“昏厥”等范畴。中医认为心悸是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一般是阵发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而发作。因惊而发,时作时止,谓之“惊悸”,病情较轻;不因惊而发,心中动摇不宁无休止时者谓之“怔忡”,病情较重。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体征我采用自拟“护源汤”加减治疗心悸,收到满意的疗效。药物的组成:西洋参15g,蒸兑服,黄芪15g,麦门冬15g,五味子6g,肉桂心6g,炙甘草10g,煅生龙骨15g,煅生牡蛎15g,酸枣仁10g,远志10g,丹参15g,龙眼肉15g,甜桔梗10g,茯神15g。本方属“生脉散”和“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而成,为益气、敛汗、养阴、生津、温通心阳、重镇安神、滋阴复脉、行气、活血化瘀为一体的临床有效验方。
源是源泉动力的意思,在生理上,心主神明,主血脉,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君主之“官”;在病理上,心不受实邪痰、饮、火、瘀之犯;虚则失气、血、阴、阳之养;在治疗上,以护源(护心)维护心脏君主之职的正常发挥,则阴阳平调,五脏六腑安和,心悸怔忡消除,心脉律平,神形俱康。
[1] 严世芸.治疗心悸七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11:30
[2] 梁军辉,杨俊.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思路和方法[J].中华中医药学会,2005,4,1.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0.020
1672-2779(2010)-10-0022-01
2010-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