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项目招标式探究
2010-08-15柴曙瑛
◆柴曙瑛
(江苏省常州市解放路小学)
语文项目招标式探究
◆柴曙瑛
(江苏省常州市解放路小学)
在学校大力进行《博爱新语文的实践研究》的大环境中,我作为攻关组的一员,也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改革的热潮中。课堂教学的探究是整个语文改革的最大难点,所以,我们都在尝试用探究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我刚好今年是教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了一定的积淀,所以,我尝试着大胆颠覆课堂的角色,让孩子们自己来当小老师,而我甘愿成为他们的“学生”和智囊团一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想让这种学习的方式也能走进我们的课堂。
有了想法,就要有行动。当我把同学当小老师的想法告诉大家时,孩子好像一下子还不能接受,只有一些好同学有点蠢蠢欲动,于是我就顺水推舟,指定了四个好同学来给大家带个好头。选什么教材,我当然把选比较容易的教材给他们上,刚好有《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总体来说还是浅显易懂的,我就把自己的教参早早地给了他们,并告诉他们可以上网查相关的资料,进行整合,一个星期给我看教案。孩子们有点诚惶诚恐的,因为毕竟是第一次,我也放手让他们干一次。一个星期中,我总能看到他们在一起相互讨论的身影。等一个星期过后,他们也给我拿出一份像模像样的教案。接着,我让他们了解上课的流程,要求他们分工合作,每人讲一个环节,一个点,并手把手地教他们上课的一些技巧。我又让他们四人磨合了一个星期,在闪亮登场。为了不让这些孩子上台冷场,我在他们上课前一天,布置了相关的预习。其他同学听说是自己的伙伴来上课,也很惊奇,我乘机给他们扇了一下风:“如果你们能在课堂上问倒这些小老师,你的本事比这些小老师来得更大。”同学的劲来得更大了,台上的怕自己的老师当不好,都面子,就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面,台下的同学为了能超越小老师,认真预习。在这样新奇的氛围中,主动学习的热情逐渐在激发出来。
正式上课时,其实孩子们对这首词已经学得差不多了,小老师上台,虽然有点紧张,但是还是能按照大体的思路讲下来,下面的同学对小老师有份新奇和敬重,也是一唱一和地配合得很好,举手发言的人还真不少。尽管下面的同学有几次发难,但是小老师还是能够应付下来。不过小老师毕竟是初次登台,他们不能对同学的回答做评价,有时问题没有给大家思考,就自己直接说出答案,为了能够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有时一急于回答同学的问题,就把关键的给忘了。我做在下面当“小学生”,只能插嘴:“老师,我有个问题,“无赖”在这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说?”大家在善意的笑声中,就由回到重点上来了。一堂课 40分钟,孩子 30分钟就完了,于是我在上台对他们进行了点评,充分地肯定了他们的表现,然后把没有讲到的东西,在深入地点一下,比如词的意境的体会。还别说,这堂课的效率还是比较高的,在默写这首词的时候,班里有 80%的同学是 100分。
有了这次尝试的铺垫,我的胆也大了,我也有了一些经验的积累,其实,指导学生上课,比我自己上课更加吃力,但是学生那兴趣盎然的样子历历在目,让我觉得还是非常值得的。于是,我也在摸索一些有效的捷径,便于孩子能够很容易找到学习的快乐,于是,一开学就浅显易懂、有章可循的课文告诉大家,让大家自主招标,可以一人,也可以多人合作,及早做好准备。如说明文《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诗歌等,让更多优秀的孩子走到“小老师”的队伍,激发出更强的学习兴趣。渐渐的,学生上台老练了,备课、讲解中能关注到课堂的重点了,我也顺势点拨,站在高位为他们的备课精简目标,或恰当课外延伸,把新语文的理念渗透进去。我们班五个同学执教的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通过有章可循的出“三会法”:(会读、明意、悟理)学习整首诗,在字词理解的牵引下,层层深入,联系实际来感受具象,让学生课前预习的一些成语、故事、警句,在课堂上有了一个大交流的平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水到渠成地理解这首诗所蕴含的哲理。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层层深入地,并在最后进行了大容量地进行了课堂有效阅读,教厚了这首诗,丰厚了课堂,丰盈了学生。
这样的展示课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新在教学的主角的转变,新在学生课堂出色表现的出乎意料,课堂容量的之大。如此标新立异为哪般?我想我们不仅仅是看表面的热闹,教案设计的精当之处,关键是在一种教学理念质的转变,关注学生体验成长的过程,学习能动性的一种转变。很多老师对孩子的表现赞赏有加,老师们评价:“由几位学生合作执教,而且教态自然大方,口齿清楚流利,过程清晰流畅,环环相扣,不由深深钦佩他们不同寻常的能力,这应该离不开老师平时行之有效的扎实训练。”同时也提出了希望:“在课堂上看到学生展示自己真实的学习过程,多一些时间让他们去阅读、理解、交流、讨论乃至辩论,这样的课堂更加精彩,学生在课堂中的收获也就会更丰富。”“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不清晰、不准确、不透彻的地方,教师应该也必须站出来进行简单的提示、指导,使课堂成为师与生、生与师、生与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大家的睿智点评中,在这一方式的探究中又更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学生的体验,是对这种方式的最好检验。
前不久,我和其他五位同学,组成了一个智囊团,接受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给同学们上一堂语文课,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在庆幸之余,我更多了一份责任感。
盼星星,盼月亮,我们终于等来了这一天。铃声一响,A同学就上了台打响了第一炮,给同学们简要地讲了主要内容,但从他绯红的脸,很快的语速中,我感受到了他的一丝紧张,不经意间,似乎也感染了我,心跳加快,好像也快跳到嗓子眼了。智囊团的同学接二连三地走上讲台,我紧张得都没有听清他们的讲了什么,只是一直在心里默背自己讲的内容。轮到我第五个上台了,我的怀里就像揣了一只小兔子一样,心呯呯直跳。我一横心,大步流星走了上去。虽然我讲的这一部分内容不是很多,在此前早已背得滚瓜烂熟,但真的面对这么多同学要讲的时候,本来能说会道的我还是结结巴巴起来:“嗯……我……大家学完了这一课,脑子里一定浮现出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看着大家好学的眼神,我仿佛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慢慢地我进入了角色,像平日里一样滔滔不绝起来,“辛弃疾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曾经当过将军,为国杀敌立功。他抱着瞒腔的爱国热忱,,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他后半生虽然隐居在农村,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但依旧保持高洁的品格……”我把我所准备的内容如竹筒倒豆子一样,一一讲解给大家听。一讲完,我的心里就像搬掉了一块大石头那样轻松。
这是一堂并不完美的课,或许我们还有些腼腆,或许我们还遗漏了很多内容……使我深有感触的是,第一次体会到老师准备一堂课的辛苦,体会到做老师需要许多技巧,更体会到自己的知识还很匮乏,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我相信,如果还有机会,我一定会放下怯懦,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