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实心球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2010-08-15赵巍
赵 巍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郑州 450052)
一、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掷实心球教学的第一步,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技术的复杂性决定了建立正确概念的难度。一般简单的技术,学生只要听讲,看示范就形成了概念,而实心球必须听、看、体验动作结合起来才能建立起正确的概念。我的具体作法是:
1.讲解时抓住要点。首先,讲清楚掷的作用与特点;其次,讲清楚完整的掷实心球技术环节要领以及各环节的作用;第三,结合运动力学的原理讲清“超越器械”的概念与作用;第四,讲最后用力的作用。
2.多示范。不论是完整技术的示范,还是多技术环节的示范,都要反复多次,否则学生对技术动作只能留下一种肤浅的印象,而这种印象是很容易消失的。示范时还要做到讲、做结合,快慢结合。
3.让学生体验动作。重点放在做各个环节动作时肌肉关节的感觉反应。
4.通过对比,指导学生辨别正确动作与错误动作。
二、认识与运用诱导性练习
诱导性练习对缩短专项技术学习时间有很大的作用,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专项技术,而且对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学习兴趣都有好处。
1.教学初期,多做爆发力的练习。徒手的练习内容有俯卧撑、立卧撑、俯卧撑击掌、分腿撑、俯撑跳、下蹲起、半蹲跳、立定跳、多级跳、跨跳、蛙跳等;器械练习可用杠铃、亚铃等。
2.多做徒手的模仿练习。通过徒手模仿掷实心球的练习,能使学生了解动作的过程和用力顺序,为持球练习打下基础。这个练习可集体跟随老师做,也可在老师口令指挥下做。关键是要重视各个环节的要求。
3.持球练习的开始阶段,应用重量较轻的实心球多做向上掷球的练习。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充分蹬直腿,用得上腿与腰腹的力量。
4.最后用力的诱导性练习。最后用力是掷实心球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最容易在最后用力时出错。应该结合素质练习来练习最后用力。
通过以上练习,来培养学生协调灵敏性和人体各部位在空间位移的感觉。
三、防止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视掌握技术的倾向
1.加强思想教育工作。青少年很活泼,喜爱和同伴较量来表现自己的能力。对此特点,不能训斥,要善于因势利导,教育他们不要急于求成,使他们懂得学会一项技术有一个过程,不能一下不见成效就不重视或不耐心学习技术。
2.讲清掷实心球的技术原理,结合运动力学讲清技术的要素,使学生对学习技术有一个科学的态度。
3.每次授课的任务要具体,技术要领、练习方法要明确,组织安排要合理。
4.采用技术观摩和技术评比。引导学生看动作,想技术。
5.加强个别辅导,鼓励进步,指出不足,多加检查,使其在点滴进步中建立起信心。
6.课后要认真讲评,重视建立课堂学习的好学风。
四、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由于掷实心球的技术复杂,时间短,一般要准确指出技术上的错误是不太容易的。即使发现了,如何去找产生错误的原因,采取什么纠正措施,这都是教学中必须研究的问题。根据个人的体会谈点看法。
1.必须明确掷实心球技术中的主要错误。
掷球时:①两臂向后伸展不够;②只用臂的力量;③臀部后坐;④身体向左倾倒;⑤出手角度过低。
最后用力时:①动作不协调;②重心起伏太大;③最后用力时动作停顿;④超越器械动作不好。
2.找出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
①思想紧张;②概念不清;③训练不够;④身体素质跟不上;⑤受另一动作影响。
以上每一种错误都可能与原因中的一种或几种有关。如有几种原因,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具体分析,找出主要原因来。如掷球时臀部后坐的错误,原因可能是①思想紧张,怕犯规;②概念不清;③腿部力量差蹬不起来;④受另一动作影响,蹬腿时不习惯挺髋。然后再逐条检查。若该同学腿部有力量,技术概念也清楚,思想也没有怕犯规的顾虑,那么就可初步断定为第五种原因。再进一步观察,就证实了判断是对的,下一步就是纠正错误了。
3.几个常见主要错误的纠正方法。
错误 1:肘部下降,不是掷球而是抛球。
纠正方法:
①强调预备姿势的规格练习;
②托肘关节的掷球练习;
③注意掷球时球不要离头太早;
④掷球时不要过早低头。
错误 2:只用臂的力量推球。
纠正方法:
①徒手反复做蹬腿、挺髋动作的连贯练习;
②原地向上掷球的练习;强调上下肢的配合;
③把球放在头后处,利用下肢和腰背力量把球送出,不做掷球动作。
错误 3:掷球时臀部后坐。
纠正方法:
①掷球过高物;
②调整两脚距离,不宜过大;
③掷球时髋部要对投掷方向;
④注意出手后的屈髋,降低重心的练习,消除怕犯规的顾虑。
错误 4:掷球时两臂伸展不到位,或两边用力不一致。
纠正方法:
①画出正确位置的练习;
②固定两臂做原地向上和正面掷球的练习;
③用人抵住两肩的掷球练习。
错误 5:最后用力前停顿。
纠正方法:
①徒手做有节奏、部位正确的练习;
②做双腿立即快速蹬地的练习;
③持轻球做连续结合最后用力的练习。
错误 6:不能保持正确姿势。
纠正方法:
①做加速蹬腿的练习;
②用口令或击掌等信号,专门注意用力顺序的练习;
③做最后用力练习;
④说明最后用力后,实心球应在支点的后,保持良好的超越器械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