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医传染病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2010-08-15刘志斌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艾研中心450000杨冀平河南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450000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17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传染病中医药

刘志斌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艾研中心(450000)杨冀平 河南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450000)

对中医传染病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刘志斌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艾研中心(450000)
杨冀平 河南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450000)

中医传染病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发展中医传染病学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从明确学科发展目标,稳定学科方向;构建发展平台,汇聚人才队伍;组建交叉学科,以科研促发展;创新管理与运行机制,促进学科协调持续发展等方面探讨中医传染病学科建设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医传染病学;中医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我国在传染病实践方面有久远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成熟的理论体系,留下了大量著作,在世界医学史上,是任何其他民族无法比拟的[1]。如16世纪采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术,即开创了以免疫学方法预防疾病的先河。在《伤寒论》、《温疫论》、《温热论》、《温病条辨》等著作中,已重点叙述了传染病的病因、发病原理、辨证施治等,《千金要方》、《本草纲目》等专著中已明确提出了传染病的预防思想和技术。新型传染性疾病的出现,使人类再次面临巨大挑战。中医药积极参与治疗并取得了可喜成绩,如在艾滋病[2]、非典[3]、甲型H1N1流感[4]、手足口病[5]等传染病的研究与治疗方面成绩显现。发展中医传染病学再次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很多高等中医院校已经建立或筹建中医传染病学科,但是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如何定位、建设与发展则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1 明确学科发展目标 稳定学科方向

中医传染病学是基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方法与技术,阐述传染性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预防、康复与调摄规律的一门综合学科。学科建设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复杂工作,是长期工程,是系统工程[6]。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目标是指引学科在一定阶段工作的方向,是学科工作重心。确定学术研究发展方向,特色研究方向是学科建设发展的关键,是特色学科形成的主导[7]。发展目标必须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设立明确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学术研究方向既必须稳定,又应紧密联系当前研究热点,适时调整或增加学科研究方向,使发展目标和方向具有阶段性和长期性。

一定阶段时期内,学科工作任务应细化、具体、可操作、可考量,以确保目标顺利实现。目前,困扰医学的多发传染病主要集中在艾滋病、肝炎、结核、手足口病及人禽流感等疾病,每个院校可以结合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既高起点又不能脱离实际制定学科重点研究方向;既应始终坚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理念,又借鉴现代医学技术手段及科研成果,中西互参,促进学科协调发展。

2 汇聚人才队伍 促进学科发展

中医传染病学科涉及多种学科的交融,在发展过程中会需要很多学科共同参与。学科应创新发展战略理念,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强化学科软硬件建设。凝练并形成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在国内领先或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方向及研究领域,形成特色学术品牌。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造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创新学术团队,造就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培养或引进一批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组建学术创新团队。汇聚形成一支素质优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富有开拓创新精神,以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化学术骨干为主要力量的学科队伍,提高学科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 组建交叉学科 以科研促发展

中医传染病学科涉及多个基础与临床学科,学科建设定位必须建立大学科、重点学科的发展理念,从自身现实条件出发,针对当前传染病研究热点、难点,把握好学科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与国内外相关院校联合攻关,组建交叉学科研究平台。学科必须重视科研工作。科研是学科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学科发展的助推器和催化剂。科研项目可促进学科发展,科研课题能够带动学术创新。凝练稳定的科研方向是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关键,建立科学的学科科研绩效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科学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4 创新管理与运行机制 促进学科协调持续发展

学科管理及运行机制是学科可持续性发展的保障。科学的管理及运行机制将给学科创造人性化发展环境,为人才培养、发展提供保障。学科管理应具有现代化的人才管理理念,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中医传染病学科可借鉴其他学科的管理及运行机制,如建立首席负责制、健全业绩评估体系、创新平台运行机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等管理方法,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与运行机制,确保学科发展。

[1] 彭坚,韩刚.关于整理中医传染病学文献的思考[J].中华医史杂志,2000, 30(2):121-123.

[2] 河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专家组.益艾康胶囊对379例无症状期HIV感染者的干预[J].中医研究,2008,21(3):31-32

[3] 宋乃光,赵岩松,汤百鸣.中医药治疗急性传染病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 2004, 19(7):389-391.

[4] 王玉光,王晓静,杜宏波,等.6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中西医证治报告[J].北京中医药,2009,28(06):403-406.

[5] 王玉光,刘清泉,倪量,等.128例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中医证治研究[J].北京中医药,2009,28(04):243-246.

[6] 陈兴华.重点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 19(7):426-427.

[7] 李音,赵颖,袁淑兰,等.加强科学研究促进医院国家重点学科建设[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08):680-682.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7.112

1672-2779(2010)-17-0143-0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艾滋病(扶正排毒)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No:(2009〕95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No:〔2009〕30号]

总之,我国中医传染病历史悠久,成绩巨大。如何继承与发扬中医传染病学术思想,将中医传染病学纳入学科建设和发展,如何将这门学科发展壮大,是每一位中医传染病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者共同肩负的历史责任。

2010-06-21)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传染病中医药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基于知识的智能指挥决策运行机制及其支撑技术研究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互联网支付时代完善收银审核运行机制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