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思考
——以烟台大学药学院为例
2010-08-15唐家弘张子良山东省烟台大学药学院264005
李 江 唐家弘 张子良 山东省烟台大学药学院(264005)
药学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思考
——以烟台大学药学院为例
李 江 唐家弘 张子良 山东省烟台大学药学院(264005)
结合烟台大学药学院的实践教学特色、所做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和取得的成效,结合当前的药学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建议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学校为主体,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分年级分重点的体系化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坚持“三个结合”,建立良好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
药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思考
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相对于认识能力而言的。它既包括大学生在校期间完成教学实践环节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也包括在校期间借助高校、社会提供的条件或自己与同学合作创造的条件,向社会生产、生活领域拓展以及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所获得和表现出来的能力[1]。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对于学生能否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当中,能否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要求,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各方面综合素质的需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药学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的的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相对更高,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药品生产、质量检测、新药研发、药品销售等方面都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当前如何如何认识加强药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并有效的提高药学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建立一种高效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1 加强药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意义
1.1 加强药学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当前大学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药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以及高等教育的扩招给高校带来的资金等方面的难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实践教学环节的仪器、师资以及配套设施的投入,导致培养的学生不可避免的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无法适应专业岗位的需求;而加强药学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使培养的学生既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的实践技能,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2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可持续发展 加强药学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可以促进学生个方面的发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学校而言,可以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提供良好的声誉,为学校的生源和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企业而言,
可以及时的获得需要的企业需要的实践人才,学生一毕业就能够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降低了人力资源培养的成本,同时为企业的人才深层次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校和企业都是合作共赢的发展。有助于三方的和谐发展。
2 烟台大学药学院的实践教学特色
2.1 优良的校企合作平台 2000年,烟台大学与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合作办学成立了烟台大学药学院,双方利用自身人才和资金的优势积极的开展校企合作,在教师的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和学生的生产培训、毕业实习和企业的生产咨询、新药研发等方面开展深入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合作效果。近几年来,烟台大学药学院申报获得了山东省新药筛选与评价中心,山东省药学教学示范中心,药学国家特色专业等一系列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获得了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这些省级和国家级项目的建立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打下了实践平台。
2.2 良好的人文育人环境 烟台大学是1984年由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共同援建建立的,学校依托两校的良好人文氛围都要邀请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几十名知名专家来烟台大学做“两校名师讲堂”,通过名家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烟台大学拥有的山东省审美教育基地和山东省德育示范高校基地的良好育人氛围以及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都为药学专业的学生开展文明、感恩、诚信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情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人文基础。
2.3 “双师型”教师教学特色突出 学院教师既有良好的理论教学基础又有良好的实践技能,为学生的实践技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院现有的专任教师中80%以上的具有药学博士学位,为学生的理论教学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因为合作办学的独特优势,学院的专任教师中70%以上都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担任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的生产、质检、研发等实际工作,在进行理论的同时掌握了第一手的实践经验,达到了“双师型”的教师的具体要求。因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将在从事药品生产、研发、质检过程中的实践经验结合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丰富了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并且拓宽了学生的实践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思维。
2.4 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学生的实践教学特色 学院高起点,高定位的强化了药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特色,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了实践教学的体系。一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设置成1:1,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为了真正将实践教学落实到位,将实践教学按照1:1:1分为基础技能实践式教学,综合实验教学教学和创新式实践教学三个环节,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技能;学生的实践技能知识体系基础扎实。二是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学分纳入本科实践教学必修环节。通过将学生的社会实践作为一个学分作为实践教学必修环节,并通过实践前进行动员,实践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实践后进行实践总结和时间汇报,让学生更好的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帮助学生进行实践创新活动。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的搭建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为感兴趣的学生提供资金、人力、试验条件帮助学生利用自身的课余时间参与到各种各样的实践教学和实践创新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四是毕业生每人一个新的毕业论文课题。学院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办学的独特优势,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题目都要与山东绿叶制药的生产、研发、质检等个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在创新性实践培养的过程中,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一点贡献。
2.5 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显著 在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和体系的基础上,学院近五年来培养的本科生中每年考研率都在30%以上,而且绝大多数都考上了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科学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211院校和知名的科研院所,其良好的实践技能和研发技能为学生进一步的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为良好的实践技能,参加工作的学生得到了用人的一致好评,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企业所需要的生产、研发、质检、销售等岗位所需要的基本实践技能,就业单位遍布全国各地的制药企业和相关单位,满足了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为学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声誉。
3 构建药学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建议
综合国内外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的优势和特色,构建药学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实践型和应用型人才。
3.1 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潜能 当前,我国正处于大众化教育的阶段,由于教育的快速发展,实践教学的环节还没有达到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应试教育依然占有主要的地位,学生思想、学习以及考试和考查的各个环节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应有的重视,导致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以学生为中心,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在实践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及时的完成由“要我学”到“我要学” 的转变;二是积极的提供形式多样的学生喜欢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兴趣,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三是建立学生实践教学环节评价机制,建立起畅通有效的信息平台,及时的了解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意见和建议,逐步的对实践教学的环节的不足加以改进,促进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3.2 学校为主体,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学校应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目标。主要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强化实践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奖励措施,积极的推进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二是学校积极的提供资金、人力、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帮助教师完成双师型教师的转变。三是积极的搭建学生、企业、教师之间的信息平台,积极的学习实践教学的先进经验加以应用,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形成实践能力培养的良好氛围。
3.3 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对于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上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实践教学,尤其是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引入实践教的内容;行动上要积极的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参与到药品企业的生产、研发、质检的各个环节,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的同时丰富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为实践教学提供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也可以利用教师的社会关系间接的为学生提供时间的机会。
3.4 分年级分重点的体系化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所谓分年级分重点的开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主要是在大一、大二阶段重点通过开展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在大三阶段以药学各门专业课程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和实验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基础实践技能,在大四阶段通过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以上三个阶段将实践教学环节贯穿于大学的各个阶段,形成实践教学的体系化。
3.5 坚持“三个结合”,建立良好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 一是坚持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的学习生涯中能够做到既重视理论课程也重视实践课程,做到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二是坚持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把实践教学活动贯穿于学生的课堂生活和课余生活之中,丰富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坚持学校教学和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有效的建立校企合作[3]的良好途径,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企业,适应企业和社会的用人需求,为学生深层次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刘德宇.关于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建设的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 (11):17-19.
[2] 吴慧.韩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其启示[J].教学研究,2008, (6):489-492.
[3] 刘宏.大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对策建议[J].科教文汇,2008,(11):39.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7.050
1672-2779(2010)-17-0066-02
201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