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现代化中医药大学精神

2010-08-15樊粤光陈志勇方熙茹吴浩祥丘惠燕李健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510405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17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现代化

樊粤光 朱 敏 陈志勇 方熙茹 吴浩祥 丘惠燕 李健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510405)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现代化中医药大学精神

樊粤光 朱 敏 陈志勇 方熙茹 吴浩祥 丘惠燕 李健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510405)

本文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在中医药大学精神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现代化中医药大学精神在科学发展高等中医药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家发展战略是引领高等中医药大学精神的导向,建设学习型高等中医药大学是创建现代化中医药大学精神的基础,以质量为核心价值观是推动高等中医药大学精神的科学发展的源动力,教育改革是推动大学精神科学发展的必要武器。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高等中医药教育的目的。

科学发展观;现代化;中医药大学

科学发展大学精神是中医药教育发展的必然,未来十年是我国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关键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在2010年转型元年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重要纲领性文件,现代化中医药大学精神对于建设现代化中医药大学具有重要的核心作用,现代化中医药大学建成对于满足群众接受良好中医药教育的需求、提供高等中医药人才和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我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中医药教育导向,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继续当好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的排头兵,在新的历史时期续写辉煌、再立新功。

1 以国家发展战略引领我校大学精神

1.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学习型高等中医药大学 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长期战略任务。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运用到经常性工作中去,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当前,尤其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建设,不断提高高等中医药教育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保证。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同时广泛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 高等中医药大学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承、知识创新的高等学府,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建设学习型高等中医药大学。学习型高等中医药大学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涵盖了丰富的现代中医药大学精神,是对传统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重新定位和调整,学习型高等中医药大学应该是一个自由、开放、便于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共享学习成果的系统,能有效地将学习行为转化为创造性行为,大大提高高等中医药大学的管理效率和高等中医药大学管理部门工作的社会满意度。学习型高等中医药大学,应有不断创新、自我调整、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能力,保持高效、低耗,充满生机。因此, 学习型高等中医药大学永远不是一个终结的概念,而是随形式的变化应变自如,具有可塑性的高效组织。学习型高等中医药大学能够通过保持学习的能力,及时扫除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从而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学习型高等中医药大学是推动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和发展永不衰竭的动力源泉。

1.2 国家发展战略推动高等中医药大学精神发展 从2010年开始,高等中医药大学精神是在高等中医药大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根基,中医药发展经过两千年的历史积淀,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今后十年高等中医药大学精神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科学发展,我国中医药教育改革发展要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的方针。第一,把中医药高等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中医药教育体系。全面提高高等中医药教育质量,优化高等中医药教育结构,加快创建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步伐。第二,把育人为本作为高等中医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尊重高等中医药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把改革创新作为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健全充满活力的高等中医药教育体制。创新中医药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制度和考试招生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中医药大学制度,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鼓励广东省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大胆探索和试验,扩大二级学院教学改革自主权,扩大高等中医药教育开放,引进优质高等中医药教育资源,提高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合作水平。第四,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为国民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中医药教育。注重高等中医药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和二级学院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扩大优质高等中医药教育资源总量,更好地满足群众接受高质量中医药教育的需求。

2 以质量核心价值观推动高等中医药大学精神的科学发展

从2010年开始,我们跨入了21世纪第二个十年。经过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教育事业也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我校建校超过半个世纪,现在进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校教学、科研、医疗服务水平等取得全面的发展。

2.1 我校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我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 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2002年、2008年两次以“优秀”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近3届大学生平均就业率均保持在97%以上;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合格率达到85%以上;学生参加“挑战杯”比赛连创佳绩,是广东省获奖数量最多的高校之一,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名列前茅。2008年,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1项;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从2003年至今四次被评为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硕士生报考人数连续五年超过千人,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我校中医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全国排名第一;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排名第三。2005年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一级学科学位博士授予权顺利通过全国一级学科的定期评估。连续四年扩大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规模,2009年成教招生人数比2008年上升20%。举办各类中医药人才继续教育项目,为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水平作贡献。

2.2 我校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我校现有12个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2008年获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资助4项,共获经费170万元。根据省教育厅2008年12月发布的广东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统计数据,截止2007年12月,我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平台数位列全省第2名,投入的建设经费位列全省第4名,与企业合作横向项目位列全省高校第9名。2006年以来,承担各级纵向科研课题达1200多项,科研总经费逾2亿元,其中承担国家级课题145项,省部级440项。2007年首次获得粤港关键突破领域重大项目的资助。2008年纵向科研经费近7000万元,并获得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资助。作为科技部重点科研合作基地之一,在青蒿素药物的研发与推广、艾滋病的防治及药物研制、重大疾病的防治、药物筛选与平台建设等方面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广泛合作。2007年,学校获得国家首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2006年以来,共完成成果鉴定38项,成果登记46项,获得各级各类奖励成果116项,共申请专利65项,专利授权19项,2009年科研中标率有明显提高,连续多年稳居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前列。2.3 我校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现有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7所、与企业合办医院1所。2009年,第一、二附属医院的门诊总量超过了750万人次,住院人数超过7.8万人次。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的年门诊总量连续十二年位居全国医院之冠。第一、二附属医院已经与珠三角和粤东西北50多家基层中医院和社区医院建立了协作关系,通过人才培养、技术指导、专科建设、巡回医疗、双向转诊、医院管理等方式,切实帮扶协作医院,带动全省中医院发展。

3 以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动大学精神的科学发展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工程中,不仅深刻影响着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效,从长远看决定着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进程。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跟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关系,能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的高等中医药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高等中医药大学精神涵盖了广泛的中医药文化内涵,对于提高国民高等中医药素质、促进中医药类人才成长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多年来,我校大学精神富有特色,秉承“厚德博学、精诚济世”的校训,高等中医药大学师生在大学精神的激励下素有勤奋刻苦、功底扎实的优势,在中医药科学方面的素养和水平令许多国家赞叹。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竞争重点在高等中医药教育基础教学,临床教学、科学研究领域,我们离国际一流的高等院校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包括改革教学计划,改革基础课程、临床基础课程、临床实践课程,为培养高素质高等中医药创新型人才、提高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是推进大学精神现代化源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和人民群众对高等中医药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享受优质高等中医药教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也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方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并在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任务、人才培养体制改革、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等部分对加强中医药高等教育战略发展作出了规划。高等中医药教育现代化既是办学条件的现代化,更是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手段的现代化;世界名校无一不具有特色鲜明、体现现代教育理念。我们要通过完善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健全优质共享机制,使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水平。

4 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中医药大学精神的目的

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大学精神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导向。希望大家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整体谋划现代化大学精神发展,重点完善专业计划的课程体系,进一步精选对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在上个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我们的大学学习五年或六年的中医药知识可以管一辈子,从1997年恢复高考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知识更新非常快,中医学课程教材和西医学课程教材五到十年就要更新一次,在中医药专业培养上注意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融入高等中医药大学精神,具体有八个方面:一是主导性。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优秀中医药传统文化渗透到各环节,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思想性。要融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构建开放兼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三是科学性。要反映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智慧结晶,并根据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发展成果,及时更新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确保教材严谨准确。四是前瞻性。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人才结构、层次和质量的全方位需求,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趋势。五是时代性。要具有鲜活的时代气息,与现实生活紧密互动,传播现代知识、现代理念和现代文化。六是创新性。要突出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潜能,增强学生关注社会、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七是适应性。要适应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天赋学生的特点,兼顾我校大学城校区和三元里校区的要求,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八是融合性。要加强高等中医药大学学科课程教材内容的有机衔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相互融合,知识传授、能力教育、情感培养的相互贯通。总之,我们要通过改革成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体系的重要依托,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的人生阶梯。

综上所述: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现代化中医药大学精神全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在中医药大学精神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现代化中医药大学精神在科学发展高等中医药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家发展战略是引领高等中医药大学精神的导向,建设学习型高等中医药大学是创建现代化中医药大学精神的基础,以质量为核心价值观是推动高等中医药大学精神的科学发展的源动力,教育改革是推动大学精神科学发展的必要武器。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高等中医药教育的目的。我校在建设广东中医药强省、发展中医药学术、造福全人类健康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7.009

1672-2779(2010)-17-0015-03

2010-06-19)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现代化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