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沉积岩石学”双语课建设培养国际化地质人才

2010-08-15朱筱敏季汉成谢庆宾

中国地质教育 2010年3期
关键词:双语沉积教材

朱筱敏,季汉成,谢庆宾,张 琴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

课程建设

加强“沉积岩石学”双语课建设培养国际化地质人才

朱筱敏,季汉成,谢庆宾,张 琴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

本文依据中国石油勘探战略方针,在“拓宽基础知识,提高理论水平,推行素质教育,突出实际能力,开拓专业视野,强化专业英语”的思想指导下,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文件、交叉使用国内外权威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建设教学队伍等一系列措施,开展了“沉积岩石学”双语课建设,已取得了良好的课程建设效果。

沉积岩石学;双语课;课程建设

一、服务国家目标,开展双语课课程建设

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油气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1993年以来,石油进口需求平均以8%的速度增长,2009年进口原油已过2亿吨,进口石油依存度达到52%以上,严重影响了我国石油供应的安全。为满足国家对油气资源的重大需求,必须实施国家提出的“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油气并举、拓展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战略方针。在上述方针指导下,近20年来,中国海外油气勘探开发事业蓬勃开展,急需大批掌握油气勘探开发新理论、新技术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人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国际化石油勘探开发人才的重任,为了提高石油勘探开发人才培养质量,必须从建设石油勘探重点课程入手,加强双语课程建设。

“沉积岩石学”是石油地质、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及相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和必修课,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国家精品课程和中国石油大学重点建设的优质课程。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课程在吴崇筠、冯增昭、赵澄林教授等几代教师的辛勤努力下,出版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级规划教材“沉积岩石学”并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奖。近10多年来,承担“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的教师一直强调“夯实基本理论、强化基本概念、提高基本技能”的教学理念。为了提高“沉积岩石学”的教学质量,在“拓宽基础知识,提高理论水平,推行素质教育,突出实际能力,开拓专业视野,强化专业英语”的思想指导下,我们明确了双语课“沉积岩石学”课程建设、培养国际化勘探人才的目标,已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果。

二、加强教改研究,建设双语课师资队伍

我校建立了结构合理、熟悉教学内容、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目前从事“沉积岩石学”教学研究的教师共计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博士学位8人、在读博士1人。师资队伍的职称和学历结构优秀,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教师教学态度认真,备课充分,每年承担地质工程、环境科学、石油工程等本科专业的“沉积岩石学”和“沉积岩与沉积相”教学和野外实习的教学任务。这些教师长期从事沉积岩石学(含岩相古地理)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及野外实习工作,一直从事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的沉积岩石学、岩相古地理、沉积学等相关课题教学科学研究,先后完成了教育部教改项目“沉积岩石学教学形式改革研究”、 北京市教委“沉积岩石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获得了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和优秀教材奖。

部分任课教授在国外获得学位或进修,有较好的英语听说能力。他们先后发表多篇英文论文,比较熟悉专业英语,具有驾驭“沉积岩石学”双语教学过程的能力。

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建立了青年教师课程教学和英语进修的培养目标;建立青年教师“助课-讲部分课-讲大部分课程-讲全部课程”的教学培养体系;青年教师参加了教师资格和教师教学培训;项目组成员参加CA I课件建设和其他教学工作;指导本科生为期2周的野外地质实习;参加实验教材、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等。经过上述培养措施,形成了一支从事“沉积岩石学”教学的结构合理的中青年教师队伍。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教师的素质普遍得到提高,教师梯队趋于合理和稳定,并保持较高的教学水平。

三、完善教学文件,交叉使用中英文教材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与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紧密结合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教学文件齐全,已实现了网络化教学。

选用国外权威教材,如选用加拿大沉积学家Wal ker编写的《Facies M odels》(1984,2nd edition),英国沉积学家Reading主编的教材《Sedim entary Environm ents: Process, Facies and Stratigraphy》(1996,3nd edition)。英文教材的选定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适中的难度,与课程教学目标相一致。同时,使用中国石油大学赵澄林、朱筱敏主编的国家级“九五”、“十一五”规划教材《沉积岩石学》(第三版、第四版)。该教材是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球化学等专业的统编教材,是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该教材(第二版)曾于1995年获石油高校第三届优秀教材特等奖和1997年度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

选用国外优秀教材并与国内教材交叉使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沉积岩石学的课程体系和理论方法体系,更为重要的是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加了学生学习地质专业知识和专业外语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了解了沉积岩石学专业理论和知识的英文表示方法,以及国外沉积岩石学的发展历史,为学生将来服务社会、知识创新打下了基础。

在双语课教学中,我们既体现国外教材的先进性,又强调中国教材的实用性,要求学生交叉使用国内外权威教材,实现了掌握课程主要内容、开拓地质专业视野、强化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

四、更新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化教学

随着人类探寻矿产的理论、方法、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沉积岩石学理论也不断更新,这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必须不断调整,以顺应沉积学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不断加强沉积作用过程分析,加强沉积学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不仅介绍沉积学理论发展新方向和学科发展动态,而且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大量的中外油田的实际沉积相研究实例。分析沉积相的主要相标志、沉积序列以及不同沉积相与油气成藏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现代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测井地质学等不同学科理论知识的交叉融和,充分反映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学习理论、注重实例研究、尊重事实、不断创新、总结地质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近年来,设计了以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的多种教学方式。在明确“加强理论,提高能力”的基础上,重视实践和直观教学,做到“教、学、练”一体化。调整充实了教学内容,对河流、三角洲和重力流等重要内容或新兴内容(深水牵引流等)作了加强和补充。将“沉积岩石学”教学内容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学习沉积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识别沉积岩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的能力,我们改进原有的挂图加板书的教学方式,依据地质课程本身的特点,更注重实践教学,强调“直观式”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安排几次课间野外实习教学,针对野外发现的实际沉积相问题,通过师生共同讨论,达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生动化,手段的现代化、先进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教学组成员密切合作,在考虑理论化、系统化、直观化、形象化和启发化提问的前提下,制作了内容精练,实用易学的沉积岩石学网络课件及多媒体课件,完善了各种教学文件(如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作业习题、实习路线、实验指导等)。为了深入浅出地表达沉积岩石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课件及多媒体中配有大量图片,这些图片来自国内外油田及现代沉积环境,是教师们长年科研及教学的资料积累。讲课时,教师将多媒体与课堂板书有机结合,生动形象,增加了讲解内容,扩大了教学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双语课课堂教学成果的基础是要循序渐进,开始主要采用英语词汇表明主要沉积岩石学的概念和定义以及教学标题。之后不断采用英语口语讲授主要教学内容,英语教学的课时和专业词汇英语表述的学时数逐步增多,达到双语课的教学目的。

在开展“沉积岩石学”双语课教学过程中,针对国外沉积岩石学教材特点,我们开展研讨式教学,围绕三角洲、重力流、生物礁等特定章节,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英文文献并参与科研活动,让学生做一些涉及沉积岩、成岩作用、沉积相等内容的基础研究工作,撰写反映与油气富集密切相关的主要沉积相岩性、沉积结构、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特征的小论文,并组织学生开展专业英语沉积学专题研讨以及组织沉积学专题暑期学校,等等。这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沉积学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和沉积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大大提高了他们专业英文的听说水平和英语表达能力以及发现、处理和解决沉积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双语课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沉积岩石学的理论体系、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工作方法,具有开展沉积岩石学研究的、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和学习态度得到较大的提高,能较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沉积岩石学方面的英文文献。

通过双语课教学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整体教学质量得到比较明显的提高。几年来,学生的课程考试优良率超过70%;在考研学生中,我校学生“沉积岩石学”考试及格率比非我校学生要高近30个百分点。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有了提高。地质专业每年有30%~40%的学生从事的毕业设计与沉积学有关,在毕业设计中,要求学生翻译相关英文文献,并进行沉积学发展动态交流。石油企业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也表明中国石油大学毕业的地质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沉积岩石学理论基础和较高的专业外语水平。

在“沉积岩石学”双语课课程建设中,通过突出重点教学内容、优化完善教学方法、优选英文教材、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等建设,使“沉积岩石学”双语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为培养更多更好的、国际化的石油科技人才奠定了良好沉积学基础。

[1] 赵鹏大.高等地质教育发展的新阶段与新任务[J].中国地质教育,2005,(4):13-16.

[2] 毕孔彰,胡轩魁.对地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4,(1):1-8.

[3] 谢庆宾,季汉成,朱筱敏,等.晶体光学与矿物岩石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1): 109-111.

[4] 焦述强.地学类系列课程双语教学体系建设的实践与经验[J].中国地质教育,2005,(3):55-57.

Strengthening Bilingual Course Construction in Sedimentary Petrology and Cultivating International Talents in Geology

ZHU Xiao-m in, JI Han-cheng, XIE Qing-bin, ZHANG Qin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 Beijing 102249, China

According to the strategic policy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China, bilingual course construction in sedimentary petrology is carried out under the guideline of w idening basic know ledge, improving theory level, pursuing quality education, outstanding practical ability, expanding specialty vision and strengthening specialized English. It has achieved good effects by renew ing teaching content, perfecting teaching documents, using alternately authoritative textbooks at home and abroad,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structing teaching staff.

sedimentary petrology; bilingual course; course construction

G642

A

1006-9372 (2010)03-0043-03

2010-05-20;

2010-07-14。

教育部优秀教学团队“地质工程”教改项目(2008-18);国家精品课程“沉积岩石学”教改项目(2007-224)资助。

朱筱敏,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沉积岩石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双语沉积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Gallium-incorporated zinc oxide films deposited by magnetron sputtering and its microstructural properties
教材精读
SiN_x:H膜沉积压强与扩散薄层电阻的匹配性研究
化学浴沉积制备防污自洁型PVDF/PMMA共混膜研究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